一、交通位置 矿区位于黄陵县西北店头镇(又名七里镇)。由县城沿沮水河西上至矿区中心店头镇,有黄店公路相通,全长28公里;由店头向西有简易公路通过双龙镇、上畛子达甘肃庆阳地区;向北沿西延公路经隆坊达富县张村驿;沿南川河畔简易公路而上至建庄井田约30公里,在此翻越子午岭可达铜川焦坪矿区。矿区至延安199公里、铜川市107公里、西安市229公里。 梅(家坪)—七(里镇)铁路线长124公里。由咸(阳)—铜(川)线梅家坪车站接轨,已通车至焦坪矿区前河车站;所剩前(河)—七(里镇)线长54公里,只完成部分土石方和隧道工程,于1982年停建。 四(安)—延(安)铁路线,已通车延安市。矿区专用线由黄陵县秦家川车站接轨,全长30.1公里,设计为Ⅰ级专用线,1988年动工兴建,预计1991年建成通车。
二、地形 矿区地处陕北高原南部,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属侵蚀型构造。店头区海拔+920—+1500米;建庄区+1090—+1780米;矿区南部山神庙梁+1786米,属中、低森林区。沟谷深达100—200米。南川河发源于财神梁,自南向北流经矿区,在店头与沮水河交汇,全长44公里,流量0.275~1.602立方米/秒,平均1.44立方米/秒,百年一遇洪峰流量可达130立方米/秒。沮水河发源于陕甘交界的子午岭东麓,自西北向东南流经矿区,达黄陵县东注入洛河,全长100公里,流量0.192~6.814立方米/秒,平均2.07立方米/秒,百年一遇洪峰流量216立方米/秒。 矿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6度地震区。 三、供电 张家湾建有一座“黄陵矿区变电站”,设STLI—15000/110和110/35/6千伏变压器各1台。电源引自宜君县110千伏变电站。变电站除供矿区生产井与黄陵县工农业用电外,并以一回LGJ—150导线,110千伏线路向洛川方向转供。宜君~黄陵线路已处于超载运行,极需建二回路。矿区设计总负荷约75800千瓦。 四、供水 现有生产矿井用水取沮水河与南川河地表水。矿区大规模开发后,工业及生活用水引自上畛子水源地(日开采储量28400立方米);沮水河与南川河仅作辅助水源地(日补给水量6400立方米);矿区设计总供水量约84800立方米/日。
店头区煤层埋藏浅,倾角小,构造简单,多为中厚煤层,煤质优良,可以用平硐或斜井开发,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开发区域。一号煤矿设计采用美国的连续采煤机房柱式开采。 建庄区煤层埋藏较深,距地表一般为262~437米,需用立井开发,但煤层倾角平缓,构造简单,煤层层数多,主要可采层厚,又为优质动力煤,是一个较好的开发区域。 矿区开发规模951万吨,统配煤矿765万吨,其中小型井4处105万吨,黄陵一号井设计年生产能力420万吨,1991年开工;地方国营煤矿186万吨。
矿区煤炭开发具有悠久的历史,明、清之际出现小窑开采。芋子渠煤窑即是清代所开,所产煤炭供周围城乡手工业作坊和居民生活之需。 民国时期与建国后的20余年里,矿区有几处小煤窑生产。民国33年(1944)所编《黄陵县志·矿产志》载:“中部县(黄陵)矿产,仅西区杏树台之煤,质料优于宜君县各煤矿,惟煤层极薄,产量甚微。其他芋之渠、桃花峁等矿,十年前均曾开采”。1966年黄陵县在店头镇开凿了“芋子渠斜井”,1967年建成投产。之后,又相继开凿芋园平硐,并成立了“黄陵店头煤矿”,是矿区开发最早的一家地方国营煤矿。1968年,省劳改局在黄陵红石崖建设了一座地方国营煤矿。 1970年,在“三线建设”中,黄陵矿区始列为国家建设项目。是年相继开工建设了梅(家坪)—七(里镇)铁路线、黄(陵)—店(头)公路、宜(君)—店(头)110千伏输电线路、张家湾变电所和苍村平硐(生产能力45万吨/年)。1972年7月,因投资拮据,矿区所有工程停缓建。苍村平硐开工至停建累计完成投资395.5万元,井巷掘进4182米,建成房屋9919平方米。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四工程处在停缓建的基础上,利用苍村平硐开凿的井巷工程,又自筹资金做了部分巷道,于1975年临时出煤。1980年以后,由于煤炭开发政策放宽,允许“国家、地方、集体”一齐上,矿区内出现了众多乡镇煤矿。1982年,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利用国家“煤代油”(烧原油发电厂改为烧煤后,节省的钱用于煤矿建设)资金改建了苍村平硐,年生产能力定为15万吨,1984年12月建成投产,累计完成投资805万元,井巷掘进5003米,房屋16697平方米。 1983年5月,延安地区利用国家投资新建车村煤矿。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21万吨,服务49年,井田面积5.27平方公里,可采储量1253.4万吨。斜井盘区石门开发,主采2号煤。1984年12月建成投产。主斜井坡度16°,长177.8米,双滚筒绞车串车提升,副井16°,长181米。累计完成投资2194万元,井巷掘进4631米,房屋36434平方米。 1987年9月,新建苍村1号斜井,设计年生产能力30万吨,1989年12月建成投产。完成投资2121万元,掘进6287米,房屋2602平方米。 1988年10月,30万吨南川1号斜井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500万元。1990年开工新建苍村2号斜井,设计年生产能力15万吨,并于年底竣工投产。 黄陵矿区1981—1985年开始前期开发准备,1986—1990年进入矿区施工准备期。1989年陕西省政府与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批准成立黄陵矿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统筹矿区统配煤矿建设的领导工作。期间建设项目有:铁路专用线、黄陵一号井地面工业广场平整和改河工程等。 秦(家川)—店(头)矿区铁路专用线,于1988年展开全线施工,煤炭、铁路系统的万余职工战斗在30.1公里线路工地上,到1990年底,已完成铁路线下土石方工程和65座涵洞、12座隧道(727.5米)、大桥工程(狄家川桥32孔394米)接近尾声,199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0715万元,预计1991年完成铺轨任务。 地面广场完成了改河工程和部分房屋建筑。1号煤矿预计1991年正式破土兴建。1986—1990年矿区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4354万元,其中1989—1990年完成的投资额均在亿元以上。 1990年底,矿区有统配煤矿4处,设计年生产能力81万吨,产原煤69.7万吨;地方国营煤矿5处,设计年生产能力45万吨,产原煤58.12万吨;乡镇煤矿135处,年生产原煤353.58万吨。是年矿区原煤产量411.7万吨,高于蒲白、澄合矿区的年产量。比1985年原煤产量225万吨,增长82.9%。
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所属大型现代化核心企业,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店头镇,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20项兴陕工程之一,是国家能源投资体制和煤炭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公司始建于1989年9月,原名黄陵矿区项目建设管理委员会,1997年更名为黄陵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11月更名为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12月11日,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
公司规模
矿区现有两对生产矿井,即一号煤矿和二号煤矿,一号煤矿现有生产能力600万吨/年;二号煤矿现有生产能力700万吨/年。矿区拥有一座130MW的煤矸石电厂、一座年产1亿块蒸养免烧砖厂、一条50公里、年运输能力2000万吨的铁路专用线。公司拥有总资产120亿元,年工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盈利能力20亿元以上。公司现有职工5014名,工程技术人员800余名,下辖16个管理部室、16个基层单位,其中有5个股份制公司。
黄陵矿区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煤田总面积561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5.7亿吨,可开采储量11.4亿吨,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平缓,便于开采。煤种为低磷、低灰、低硫、中挥发分、高发热量的二分之一中粘煤、弱粘煤和气煤,是国内少有的符合环保标准要求的优质动力煤、气化用煤和配焦煤。
公司业务
现已在国家工商部门注册了“黄灵一号”和“黄陵煤”两个品牌,产品主要有末煤、块煤、混煤、炼焦精煤和高炉喷吹煤,畅销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并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区。
公司规划到2012年,矿区煤炭产能达到1600万吨,焦炭产能达到500万吨,化产产能达到100万吨,发电量达到40亿度,铁路运力2000万吨,企业总资产突破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盈利能力达到65亿元,黄陵矿区成为陕西乃至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获得荣誉
近年来,公司先后获得全国百强煤炭企业、中国消费者协会质量信誉双满意单位、中国煤炭冶金系统企业信用信誉AAA级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50强、陕西省文明单位、全国煤炭系统企业文化示范基地、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