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成就财富 PE机构秀财技
借助重组介入洛钼,终令民企上海鸿商产业两年半收获逾百倍投资回报 洛阳钼业(3993. HK)2007年4月26日在香港股市的处子秀堪称惊艳:400倍超额认购、李嘉诚等域中大腕的青睐。然而,最让人炫目的却是,持有洛钼49%股权的鸿商产业(即“上海鸿商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绝对控股股东于泳一日之内进账163.8亿元。鸿商控股通过股市在洛钼上的投资回报高达101倍。
洛阳钼业改制始末
于泳的暴富源于鸿商产业2004年参与洛钼重组。当年9月,河南省栾川县政府批准洛钼重组及增资。重组前,洛钼资本金2.51亿元,为地方政府全资拥有。而鸿商产业以1.37亿元的代价获得洛钼49%的股份,另外一次性向洛钼注资4100万元,协助洛钼消化部分职工身份置换金。鸿商产业以总计1.79亿元的代价介入洛阳钼业。 不过,重组当年,洛钼产量大幅提升,日选矿能力从2002年的8000吨增加至约1.5万吨。而同期钼价亦出现飞升,年内涨幅4倍有余。截至2004年底,洛钼全年税后利润为2.81亿元,鸿商产业当年即享有近1.377亿元的投资收益。当年,洛钼派息7500万元,鸿商产业应分得3675万元。2005年,洛钼业绩同样大幅提升,派息总额更是高达5.2亿元,鸿商应占逾2.55亿元分红。入股不足两年,鸿商产业仅凭借分红就已经回收成本并且大赚逾亿元。 既然有能力现金分红,洛阳钼业何以在钼价大幅飞升在即之前引入鸿商产业呢?洛阳市国资委纪委书记张耀民在出席洛钼上市仪式时称,洛钼当年连年经营困难,需要资金投入开发矿山来扩张业务,所以政府决定通过招商引资形式为洛钼注入资本及重组,最后引入鸿商产业作为股东,政府仍保留相当股权。 从1996年到2002年间,国际钼价低迷,每磅不足5美元。据说,身为国有企业的洛钼集团,基本靠银行贷款维持运转,包袱很重,就连6000多职工的养老保险金都交不上,拖欠了几千万元。在那一时期,洛钼的管辖权从洛阳市国资委划转至栾川县管理。 2003年前后,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攻坚战”打响。据说,当时的洛阳市计划“县里原则上不再有国有企业”。各地纷纷行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改革思路是,将本地国企的改制(如转让、出售等)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以资产存量换取外来的资本流入,从而起到既改制又发展地方经济的目标。 洛钼改制即遵循这种思路。洛钼的潜在价值在当时已深受各路资本追捧,其中不乏上海复星、福建紫荆矿业集团等实力企业。但是,栾川县认为钼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地方上要绝对控股,而上海复星也要求占90%,绝对控股,福建紫荆矿业同样觊觎控股权。只有鸿商产业表示相对控股即可,最终它胜出。 按照原计划,洛钼改制的第一步是,栾川县政府和鸿商产业分别持有洛钼51%和49%的股权。第二步,栾川县政府还应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将所持25%的股份挂牌出让,并由洛钼管理层竞得,国有股份由此降为26%,从而实现鸿商产业的相对控股。 不过其时,洛阳市已将钼业列为地方经济的一个增长点。受托研究的洛阳“有色院”认为,以现有钼开采工业做基础,5到10年时间,洛钼可以做成年销售额5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成为洛阳市的一个支柱产业。有悖于洛阳市对属地钼资源整合部署的洛钼改制计划,在引入鸿商产业之后,被紧急叫停。国有股管理权也由洛阳市国资委收回,洛钼管理层的首次持股计划即告落空。
国有资产流失之祸
其时,当地完成的另一起改制事件,即富川矿国有股贱卖,显然引起了洛阳市国资委的警觉。据说,富川矿在引入民营企业时,采取了以地面净资产出让,由新企业向国家财政部交钱拿采矿权的办法。而在这其中,总共72万吨储量只评估了山帽部分约8万吨,山下的部分没有评估。这无疑等于变相侵吞国有资产。 虽然没有更多资料反映洛钼改制时作价评估的具体办法,但是,改制过程中多家实力企业争相竞购的盛况和对洛钼控股权的争夺,这些都显示了洛钼的潜在价值。既然连外行都对洛钼怦然心动,难道一直从事钼业生产销售的洛钼人对即将好转的行情一无所知,从而选择在此时出售洛钼股权?更让人疑惑的是,在改制完成的当年,洛钼即由“连年困难”转为实现税后盈利2.81亿元,此后业绩更是“一骑绝尘”。 洛钼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一段重组经历颇值得玩味。在上市前夕,洛钼曾一度致力于推行管理层持股计划,由管理层持股的洛阳华钼公司以5370万元入股洛阳钼业,使洛矿集团、鸿商产业及洛阳华钼的股份分别为48.45%、46.55%及5%。但是,应河南省国资委的要求,洛阳华钼于当月将所持股份的等价转让给洛矿集团和鸿商产业。 鸿商于泳其人其事 根据洛钼的公告,鸿商产业成立于洛钼即将开始重组的2003年7月。而鸿商产业的网站上说自己有10多年的专业经验,粗略一算,大约可以追溯到1998年。 与一般公司不同,鸿商产业的绝对控股股东于泳,自公司成立以来,没有担任任何职务,董事长、总经理之职系由小股东许军承担。期间在公司没有任何出资的于波亦曾在2004年八九月间担任过不到一个月的董事长、总经理,而许军的出资也曾在2005年1至10月间转让给许刚。在洛钼上市的仪式上,出席人亦是号称鸿商产业董事局主席的于波,而非资产获倍增的于泳。鸿商上海总部称大老板于泳与主席于波并非同一人。 2004年的8月份,对鸿商产业的两位股东许军和于泳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转移期。当月,鸿商产业曾连续3次增资,注册资本从最初的6000万元增加到1.8亿元。而鸿商产业提供给上海市工商局的验资报告则表明,两位股东增资所用的1.2亿元资金系从他们“开户的银河证券北京阜成路营业部从其保证金账户中划出”。 那时,二级市场刚刚经历了一轮历时半年、近36%的较强反弹(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上证综指从1310点左右上升至1780点左右),复又回落到临近反弹前的水平(1370-1330)。 “我们专门看一些稀有金属,洛钼是我们第一家进行资本投资的有色金属公司。”4月26日的洛钼上市仪式上,鸿商产业投资部执行董事、洛钼董事兼副主席李朝春向媒体表示。按李朝春的说法,鸿商产业是一家实业投资公司,入股洛钼是经过多年的对有色金属产品的市场调研。 但鸿商产业的过往却并不支持这样的解释。在鸿商产业成立的2003年底,其近5622万元总资产中长期投资为5000万元,约占总资产的89%。这种业务扩张很快,至2004年底,鸿商产业的长期投资账面余额上升到2.37亿元,甚至超过了当时公司净资产余额1.62亿元。 鸿商产业在年检时提供的书面解释称,“鸿商产业是一家专业财务性投资公司,主要业务即是频繁受让、出让目标公司的股权,尚未出让的股权在财务上则通过长期投资科目来核算,由于处理失当,使得目前公司长期投资账面余额超过了净资产。” 鸿商产业还是华夏航空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持有其40%的股份。华夏航空是中国第一批获得民航总局筹建许可的民营航空公司之一,去年9月份首航之后,它成为国内首个专注于支线航空的公司。 华夏航空最初的投资人除鸿商产业外,还有北京利德投资有限公司。两家股东持股相等,各出资5000万元。利德投资与鸿商产业颇有渊源,鸿商产业董事长许军是利德投资的董事,利德投资法人代表于波也曾担任过鸿商产业的董事长、总经理。 利德投资曾在新疆德隆的金融帝国中承担重要角色。2003年初,利德投资通过股权转让持有了中富证券54.12%的股权。同期,新疆德隆通过下属公司以3.6亿余元的代价将利德投资收归旗下,从而间接控制了中富证券。自此之后,中富证券在半年多时间内,通过承诺保本及利息的资产管理业务,为新疆德隆提供了7.9亿元的资金。 鸿商产业的另外一项著名投资,是北京利德华福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这是一家致力于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系统和模块电源开发、研制、生产、销售、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高的行业影响力。
奇货可居,洛阳钼贵
钼为一种稀有金属,被广泛应用于石油管道、航空航天和军工等产业。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钼储量,而近80%储量集中于河南、陕西和吉林三省,其中河南的储量占国内总储量的近40%,且主要位于洛阳。有世界钼矿看中国,中国钼矿看河南,河南钼矿看洛阳之说。
目前,国内仅有两家一体化钼生产商,分别是洛阳钼业及陕西金堆城。2006年上半年,两家的产量合计占总产量的50%多。其中,洛阳钼业拥有的栾川钼矿田居全球六大原生钼之首,其钼矿的平均品位为0.1%,属高品位矿床。
国际上,钼的主要交易形态包括钼精矿、氧化钼及钼铁。钼精矿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焙烧为氧化钼或者进一步加工为钼铁才是可用形态。国外焙烧能力不足限制了可用钼(氧化钼形态)的供应,是可用钼短缺的主因。而中国钼产品一体化生产商或者独立经营商集中了大部分焙烧设施。这种市场结构使得洛阳钼业作为一体化生产商更加可贵。
2003年以来,全球钼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价格也大幅上涨。由2003年初的每磅不到5美元的价格上涨至2005年5月的每磅最高40美元至50美元。目前,这一价格仍然在约25美元至30美元高位徘徊。国际金属及矿物市场资讯供应商罗斯基尔预测,未来数年钼需求年复合增长率将超15%。
从2004年至2006年,洛阳钼业的税后利润分别达到2.81亿元、11.57亿元和17.17亿元,2005年和2006年同比增长率达到311.74%和48.4%。洛钼集团首发承销团成员之一的中金公司预计,2007年和2008年洛钼将继续取得强劲的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