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 经济学家茶座
作者 | 王诚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经济创新的本质
作为一个跨越了数量扩张阶段而追求高质量增长的经济体,增长的动力会从仅靠简单要素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创新上。
创新强则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就好,创新弱则高质量增长会停滞不前。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一个现代经济体创新的两个方面——实体经济的创新和虚拟经济的创新。
实体经济创新是指以实体部门为主的市场主体根据市场的需求在生产和经营中引入新的科技、管理、原料来源并向新市场提供新产品的活动。
虚拟经济创新则是指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根据金融资源的供求情况向市场主体提供新的金融产品的活动。
显然,正如现代经济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体创新和虚拟创新也必须互生互长、共同促进的。
但是,最近一些年到访日本的国人发现,与日本的实体经济创新稳步领先格局相比,日本金融创新方面简直是太落后。两种创新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这一创新矛盾的迷团其原因何在?
日本的现状
在日本,生活中使用的金融工具落后现象随处可见。
- 如在日本出门时口袋里钞票和钢镚是又挤又沉一大堆,网上扫码支付的机会非常罕见--除了中国支付宝等在近期特别是疫情期间在少数便利店推行外;
- 房租水电气电视网络等交费必须逐项签订繁琐的合同或者每个月拿到账单后去银行交费;
- 在银行开办新账户和信用卡都极其艰难;
- 理财产品几乎没有,股票和债券的投资成本和风险极高并且信息不对称严重,很少老百姓敢于问津;
- 任何银行存款的利率几乎为零,存款没有任何收益;银行服务都必须到柜台耐心排长队,而手机银行的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等项服务等于没有;
- 日元汇款前往中国则只能找中国银行分行否则必须兑成人民币到账,如此等等。
- 此外,日本金融创新的落后也反映在日本领先企业和最大企业家的产业结构上。
与中国相比的话
能发现什么?
如果我们用跻身世界《财富》500强的中国企业排名前15位,与日本企业排名前15相比,就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中国的前15位企业中,金融类企业占6个,分别是工行、平安、建行、农行、中行、中国人寿;而日本的前15位企业中,只有相当于两个金融企业,即一个完全的金融企业即日本生命保险,加上两个一半的金融企业即三菱集团和日本邮政(二者有一半以上的业务还在实体经济领域)。
当然,具有中国特色的是,15个超大企业的其余9个企业除台企鸿海精密外,大部分为基础工业的大型国企: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中建总公司、上汽集团、中铁、中移动、中铁建。
而日本的其余14强主要是在制造业,以及部分基础服务业和商业贸易:丰田、三菱、本田、日本邮政、电报电话、伊藤忠(综合贸易)、日产、软银、日立、JXTG(石油)、索尼、永旺、松下、丸红(综合贸易)。
如果以胡润的企业家富豪排名前10位来看,中国涉及的行业是:2个网购(马云、黄峥-拼多多); 2个电子通讯(马化腾、丁磊-网易); 5个房地产业(许家印-恒大、何享健-美的(包含部分家电)、杨惠妍-碧桂园、王健林-万达、严昊-太平洋建设); 1个制药(孙飘扬-恒瑞)。
大家知道,在中国的当前情况下,网购、电子通讯和房地产业已经是准金融行业,所以国家才不断出台措施整顿这些“准金融行业”的融资乱象,包括校园贷、首付贷、套路贷、杀猪盘、P2P、软硬暴力催还贷、平台跑路、庞氏骗局、经营资金违规入房地产等等。
相反,日本的富豪排名前10位是,4个电子通讯(孙正义、滝崎武光、永守重信、重田康光);4个服装家居(柳井正、三木正浩、高原庆一郎、似鸟昭雄);1个商业地产(森章);1个网购(三木谷浩史)。近十年来,“日本首富”的位子,总是在两个人之间轮换,不是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就是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
由此可见,中国与日本相比,其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势头是相反的,中国的虚拟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而日本的实体经济发展优先。
但是,我们从理论上知道,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同发展,如同两轮车子的二轮,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旦出现单方面突进而另方面滞后,就会导致发展受阻甚至翻车的可能。
但是另一方面,任何经济体从根本上看都是历史上分工和交易发展的结果。与实体经济如果产生过度分工会造成产品滞销因而分工自动萎缩的情况不同,虚拟经济由于其过度分工的标准模糊,金融产品出现异化和经济泡沫积累难以判断,而易于陷入自我服务循环式的过度膨胀。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例证。
市场创新的主体是谁?当然是企业家。那么,是否是中日之间企业家的特点不同,而导致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创新的差异呢?企业家的一般素质是,能够超越经济人的狭隘利益算计,而具有创业好奇心和首创精神,敢于追求成功和生命炫耀,勤于资本积累并且非常注重个人信用。
除了这些一般素质外,日本企业家还具有独特之处:自幼小时接受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都强调独立、自力、吃苦、动漫想象力训练;在中学时代比较强调体育竞争和团队精神,以及合作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大学时代强调自食其力,自主决策,接触社会,知行合一等精神的培养;在建立家庭以后,继承传统上女主内男主外二者有别,男人必须忙于事业和全力工作,贯彻工匠精神;在社区影响上,非常注重个人的声誉和成就大小,因为这不仅是居住在一定层次生活小区的财务基础,而且也是获得自治性邻里关系群接受的资格(从这点上说,类似“碰瓷”的行为人在社区是难以生存的)。
同样作为对比,我们来看中国企业家的生长环境及形成的特点。
其一,作为市场主体而言,除了国家正式纳入统计范围而承认的“企业”(约五千万家)以外,还有另外五千万家以上规模微小而不在“企业”口径内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网商”,这些编外企业的自生能力和营商环境非常不稳定且不规范。
其二,需要短期积聚大量资金的大型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的发展,最为便捷的途径是借助国家财力,而中国的央企及其他大型国有企业的形式,给予这些企业可不太关注市场风险而快速扩张的条件。
其三,中国人从先秦至唐宋的大量诗词等文学作品, 显示中国人传承的光明磊落、个性鲜明、礼貌气节、创意飞扬的精神气质。这些精神气质作为当时的软实力文化也大量流入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但是,正如“崖山之后,唐看日,宋看韩”的传言所述,从宋末尤其是清末以后,中国人大部分变得胆小冷漠,自私麻木,丧失自尊,扼杀创意。刻苦专研的匠人精神被投机取巧的臣民意识所取代。
其四,民营企业家的产生和培育的逻辑一直不顺,从刚开始的“胆大的”刑满释放人员创立第一批民企,到在双轨制的夹缝中获得第一桶金的“原罪式”企业家,再到两三年前认为主流意识不容民营企业而风行一时的所谓“民企退场论”,这些充分说明中国社会仍然缺乏一种让民营企业家队伍合理合法地产生、成长、壮大、发挥创新功能的正常机制。
其五,尽管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就业、产品供给、政府税收等方面的主体,但是看似特别发达的金融体系却把企业服务的重点放在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身上,国家和社会呼吁许多年的民企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不能解决,制约了实体经济创新的发展。
由此可见,与重视基础研究、技术传承、工匠精神、工艺创新、市场规则稳定、依靠要素扩张阶段已经过去等等相一致的实体经济创新的因素,在日本要多一些。而与不太重视风险、不重视基础研究、投机性强、总想填补市场空缺、赚快钱意识强、面临市场的波动较大、经营环境不够规范、资金流动的监管规则不稳定等等相联系的虚拟经济创新因素,在中国则更多一些。
那么,日本的虚拟经济创新滞后,为什么没有严重影响其实体经济创新的发展呢?
这与日本特殊的经济结构相关。如果说中国的现代金融体系是脱胎于传统的国家财政体系,而日本的现代金融业则是产生于实体经济部门,即大企业投资建立大银行,银企之间相互持股,银行融资成为企业运行的主要资金来源。相反,在其他发达国家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资本市场融资,在日本的发展则非常滞后。
例如,以近年美国与日本的数据相比,企业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美国的比率大约是13: 87,而日本却是55: 45。日本这种经济结构的弊端是,大财团大机构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大,企业之间难以形成产权并购的竞争,不良债权形成和扩大的风险较大。
同时,金融市场属于政府主导型,市场的波动容易为政府政策的变化所引发。银行由于存在运行不独立操作不透明的问题而经常发生违规贷、人情贷,因而银行股价疲软。
但是这种经济结构的有利方面是,金融监管当局对具有寡头垄断地位的前几大银行(包括三菱银行、邮储银行、瑞穗银行、三井住友、农林中金银行、理索纳银行等)进行监控,就能够大体稳定金融市场自身产生的波动,一旦出现国际金融冲击或大的金融困局时,可以行政办法保护和援助银行部门,以维护金融系统稳定。
此外,居民生活受到金融风险的干扰也比较小,从而社会消费也相对稳定。日本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否也从一个角度说明,金融创新是为了服务于实体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需要,因而金融部门的长期发展主要不是依赖于花样翻新的“金融新产品”,而是依靠金融部门最大限度地满足实体企业提高长期效益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需要。
除此以外,日本的虚拟经济发展滞后还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
第一,1945年在美实际占领下, 曾经试图推行美式金融体制, 发展股票和债券发行为主的金融市场,但是行不通,市场主体不接受。
第二,1970年代日本结束外汇管制,废除“外汇集中制度”,让居民和企业自由兑换外币,实现了日元的国际化。但是日元国际化后,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和货币政策形成较大的冲击,为了减小这种冲击,日本通过低利率和间接融资战略将境内外国际证券投资主要限制在商业银行渠道。
第三,1985年广场协议出台前后, 日本曾经出现“购买全世界”的金融泡沫疯狂,货币宽松严重,资产泡沫化泛滥,其后的泡沫破灭导致银行和企业倒闭,居民的就业和消费下降,使老百姓吃尽苦头,记忆尤深。
第四,2011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 所造成的福岛核灾难至今难以消除后患,使民众对高新科技股票失去信心,进一步打击了股市投资。反过来,许多大企业就像华为一样,放弃了通过股市融资和发展的打算。
第五,日本是市场经济国家中首次发明和注重实行产业政策的国家。日本目前的产业政策是,控制上游(即注重发展各个产业的核心技术),占领中游(即主要生产日本能够制造的产业尖端产品),忽略下游(即将各产业的终端产品主要给中小企业生产或者外包给其他劳动力密集型的国家)。只要金融体制能够配合产业政策的实施,日本政府也不着急金融创新的进展。
第六,日本遍布市町村的中小合作银行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融资,使得上市融资和网络融资的需求也不高。第七,当前的日本社会进入老年化和少子化时代,创新的愿望主要靠年轻人,而年轻人主张抛弃折腾的历史,进入断舍离的低欲望社会。而虚拟经济创新相比实体经济创新显得更加扑朔迷离、风险大而不靠谱,因此年轻人普遍不热心金融新产品的创造、使用和传播。
总结
总之,关于日本创新问题的考察说明,虽然从理论上看,实体经济创新与虚拟经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到达一定发达阶段的经济体必须兼顾两种类型的创新发展。但是,那种片面认为虚拟经济创新更先进,而实体经济创新不太值得关注的观念,其实是错误的。
因为金融创新是为了服务于实体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需要,金融部门的发展不是依靠花样翻新的“金融新产品”,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实体经济部门从创新中实现长期增长、效益提高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