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亿之后、又是66亿,美团走向了“不归路”?
#头条创作挑战赛#
235亿之后、又是66亿,美团走向了“不归路”?
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配送员”,已经成为了很多“失业者”的最终归宿,虽然累、但相对不错的收入,也满足了大部分人的工作需求,而这个行业的主要缔造者就是王兴的美团。
但在外界眼里的“巨无霸”,却面临着持续亏损的“窘境”,根据美团公布的财报显示,2021年累积亏损达到了235亿左右,2022年再度亏损了66亿左右,这样的成绩注定难以让人相信。
两年时间亏损超过了300亿,对于上市多年的美团而言,这样的成绩显然是不合格的,但奇怪的是一直嚷嚷着外卖员成本高,2021年整个外卖业务却能够盈亏平衡,那究竟这亏损的钱来自哪来呢?
美团亏损的因素
美团持续亏损的原因也很简单,为了应对市场快速变化形成的竞争压力,在不能保证资金充足的情况下,进行了盲目的扩张,在新业务领域的投资和开拓,储备资金根本难以为继。
同时外卖市场的竞争逐步白热化,美团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以保持竞争优势,这就涉及到给用户足够的优惠,而“羊毛出在羊身上”是商业原则,自然就导致商家和骑手的利益受损,在舆论之下不得不进行调整,也直接导致外卖业务的营收持续下滑。
不断的扩产业务,需要雇佣更多的员工、提高配送效率、增加营销费用等,这些都会增加公司的经营成本,类似美团在社区拼团业务中累积亏损达到了384亿,而这些领域做为互联网的新阵地,是需要长期的持有和管理的,能否盈利也很难保证。
自从蚂蚁集团、滴滴出行风波之后,央行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包括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提示和监管,防范风险扩大,企业在资金获取上难了很多,同时国家鼓励互联网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互联网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此外对于数据安全的保护,国家也有了明文的规定,要求互联网企业加强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防范数据泄露等风险,这也让“大数据杀熟”无处遁形,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让软件获取个人信息,而这些政策对互联网公司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互联网产业本身就是从“亏损”开始的,美团如果能够在社区拼团中站稳脚跟,后续将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涉及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生态体系成型,在竞争力方面将无限提升,因此现在说美团已经败了还为时尚早。
现阶段工作岗位需求量大,就连外卖骑手也不是想干就能干的了,这对于美团而言算是好消息,这也是提升口碑的良好机会,但如果还是延续以前的“压榨”策略,很可能会引起更大的连锁反应,美团的营收核心在于这些骑手身上,但流动性却远超任何职业。
美团将走向什么结局
对于美团而言,外卖骑手无异于“财神爷”,资本主义那一套在中国注定是行不通的,根据美团反馈的数据,骑手的配送服务费占比业务总营收的71%,看整个数据的确挺不错,但实际上美团并没有兑现每单7-8元的承诺,实际只会达到4~5元之间。
美团不断的扩展新领域,自然是要有资金来源,但显然“下手”的方向错了,很可能这个71%的占比,是按照7-8元的配送费来计算的,但实际上还达不到这个数字,虽然外卖骑手非正式员工,但也是实实在在“打天下”的功臣。
持续的亏损取决于企业的经营规划,不能拿骑手的收益大作文章,这是他们风里来雨里去的“血汗钱”,抢占市场需要一定的态度和机遇,企业的口碑直接决定着能够走多远,这是需要予以重视的。
美团近些年的“风评”并不好,对于骑手以及商家的“双向压榨”也被人诟病,但实际上从商业角度来分析,美团作为一家企业,其经营目标是实现盈利,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实属合理。
但过度对骑手和商家进行压榨,肯定会激起“民愤”,降低其对美团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从而对美团的业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作为一家企业,美团需要平衡盈利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在追求盈利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骑手、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规范行业标准和竞争环境,保护各方合法权益,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