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5月15日,也就是今天,会有大利好出现吗?
我说的大利好,是降息。
每月的20日(节假日顺延,本月为22日),会公布当月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主要参考,是每月的1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的利率。
5月的中期借贷便利,将在5月15日续作,并公布最新一次的MLF利率。如果出现降息,则意味着5月22日的LPR会降息。如果MLF利率保持不变(2.75%),则意味本月不会降息。
以当前经济形势看,逆周期调控的力度应该加强,最佳选择是降息。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CPI(居民消费价格),4月同比涨幅已经跌到了0.1%,创下了26个月以来的新低,即将转为“负增长”。
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跌到了“-3.6%”,创下了2020年7月以来的新低。
PPI的走低,会进一步拖累CPI。
而这两个指标持续走低,会加剧民间已经存在的“通缩预期”,不利于经济复苏。这种预期需要迅速扭转。
扭转的最好方式,一个是降准,一个降息,另外是在大基建新基建上发力。今年3月已经降准过一次,LPR自2022年8月以来一直维持不变。
过去8个月,中国的基准利率维持不变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都在加息、缩表,如果中国降息力度太大,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的压力,不利于资金流入,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目前,美国加息已经接近尾声,最多还有一次25个基点的加息。这为中国降息腾出了空间。最新的CPI和PPI,则进一步增强了降息的必要性。
再看4月的金融数据:
4月的广义货币M2的同比涨幅,下降到了12.4%,是连续第二个月下降。而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也在4月出现了下滑,从281.46万亿元下降到了280.85万亿元。
中国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仍然维持在10%,处于近年来的相对低位。我之前讲过,如果社融不能重返12%以上,经济很难显著回暖。
老百姓贷款消费、买房的意愿仍然低迷,4月住户贷款减少了241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
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水泥价格,近期也非常疲弱,显示大基建、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疲弱。
在这种情况下,降息的必要性在增强。如果本月不降息,则6月降息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近期各大银行都在落实存款降息,存款降息后、贷款降息空间将加大。
最近两天,微博上一位浙江网友的留言,引起了广泛关注,先被大湾区一位拥有39.8万粉丝的房产博主转发,又被北京一位拥有43.2万粉丝的媒体人转发。
大概的意思是:虽然各地限制开发商降价卖房,但仍然挡不住他们用各种办法给购房者返还差价。最奇妙的做法是,你买房之后,给开发商提供家人的一张身份证,开发商就会给这个人办理虚假入职,然后可能开发商那里按月领取工资,直到差价返还完成,再办理离职手续。
这的确很幻魔:你去买了一套房子,开发商送你了一份只领工资、不用上班的工作。
这件事是否属实,尚有待进一步证实。
以某些开发商的“机智”,我想他们是做得出来的。类似的做法,在保险领域早就出现过。比如你买了一家公司的车险,1年下来有过擦碰和索赔,按照银保监会的要求,保险公司在来年要增加你的保险费率,也就是说你要多交保险费。
如果保险公司这样做,你一定会换一家保险公司,而新的保险公司为了拉客户,千方百计不提高你的费率。你原来的那家保险公司也只能应对这种竞争。于是你可以先按较高的价格购买车险,保险公司随后通过一家第三方公司,给你返还现金。我的一些朋友,就经历过这种买保险、返还现金的事情。
对于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来说,把房子赶快卖出去回笼资金,防止资金链断裂是最重要的。至于亏损,或者打擦边球,都是在所不惜的。
今年楼市的确一度回暖,但4月、5月有所降温。根据克而瑞的统计,4月全国TOP100房企销售额环比下降了17.4%。新房成交方面,除了北京、深圳、成都、西安等个别城市外,大部分环比都是下降的,青岛、重庆、南宁、佛山、大连等,环比下降了40%以上。
无论是楼市还是整体经济,目前都处于爬坡阶段,需要新的利好在背后“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