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昊
2022年,受益于行业高速发展,锂电上市公司迎来了量价齐增,业绩均实现高增。
进入2023年,随着碳酸锂价格大幅波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0%以及行业潜在增速下降,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开始出现分化,各家公司在国内乃至全球的市场份额也逐渐重新分配,产业链竞争格局加速演变。
遥遥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之下,中国市场早已成为全球动力电池的主战场。不过近几年以来,尽管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总体快速增长,但内部分化开始加剧。
从业绩来看,在2022年普遍实现收利双增后,主要锂电上市公司今年以来两极分化加速。其中,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一季度的营收和利润延续了去年高增态势,孚能科技增收减利,而欣旺达则收利双降,在碳酸锂价格大幅波动之下率先掉队。
事实上,在业绩掉队的背后,欣旺达正面临两难局面:一方面,公司传统主业3C消费锂电业务由于行业出现萎缩而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动力电池业务自设立以来从未盈利,以价换量的策略在今年一季度似乎也走入困境,国内和全球市占率双双下滑,分拆上市的计划变数陡增。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淘汰赛,留给欣旺达转型的时间已越来越少。
动力电池业务从未盈利 国内、全球市占率双双下滑
欣旺达以3C消费锂电起家,后涉足动力电池业务。
2022年,欣旺达消费类电池实现营业收入320.15亿元,同比增长18.65%,仍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电动汽车类电池实现营业收入126.87亿元,同比增长332.56%,成为公司收入增速最快的业务。
目前,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主要由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欣旺达惠州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南京市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子公司承担。
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1年,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净利润分别为-1.46亿元、-3.05亿元、-6.07亿元和-10.60亿元,2022年在公司动力电池大幅放量的情况下,该业务全年仍然亏损约7.77亿元,至今从未盈利。
为开拓客户、抢占市场,处于产能爬坡期的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以价换量”,以至于长期无法盈利,或许可以理解。
2020年,欣旺达未进入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行列;2021年,公司动力电池总出货量3.52GWh,其中国内装车量2.06GWh,市占率1.3%,位列装车量第十;2022年,欣旺达国内装车量达7.73GWh,市占率达到2.62%,实现翻番。
然而,今年以来,欣旺达市场份额却出现了下滑的苗头。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欣旺达一改连续增长的市占率势头,国内市场份额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同时全球市占率同比也下降了0.2个百分点。
事实上,自2021年起,欣旺达已先后在惠州、南昌、南京、枣庄、什邡、珠海、宜昌、义乌等多地加速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投资金额超700亿元,规划产能超过220GWh。
如此大规模扩产之下,一旦市占率遭遇瓶颈叠加行业潜在增速下降,无论对于资金链还是业绩层面,都将产生巨大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欣旺达在2021年末就已启动汽车动力电池业务分拆上市计划,旗下子公司欣旺达汽车电池公司将作为独立公司主体上市,预计2023-2024年提交IPO。
然而,从持续亏损的业绩和市占率触顶的迹象来看,欣旺达动力电池要想按期实现上市,希望正变得越发渺茫。
再启融资 继续逆势加码消费锂电
欣旺达大幅扩张动力电池业务的同时,消费锂电业务也没停下脚步。
今年3月,欣旺达启动新一轮定向增发,拟发行5.59亿股,募资48亿元,投向SiP系统封测项目和高性能消费类圆柱锂离子电池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欣旺达消费类圆柱锂电池电芯2020年-2022年仅有一条中试生产线,未进行量产。
今年一季度,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建设的消费类圆柱锂电池电芯生产线开始投产,该生产线产能为500万只,产量为165.07万只,产能利用率为33.01%,销量为72.14万只,不到产量的一半。
此外,消费类圆柱锂电池一季度尚处于试生产期,全年的产能高达6200万只。此番定增,仍欲继续扩张消费类圆柱锂电池产能。
事实上,除了此次筹划的定增外,欣旺达前两年就已通过定增和可转债进行过融资,扩张消费锂电类产能,三次融资合计过百亿。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3C消费电子行业可能不会很快走出低谷期。
日前,立讯精密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就消费电子而言,近三年的时间里,平板电脑及笔记本电脑这两类产品因为居家上课或办公而提前透支了需求,另外欧美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消费疲软还是较为明显,这两个因素导致了目前消费电子市场的疲软,按目前的情况,今年到明年的消费电子市场情况都不会特别好”。
消费锂电业务低谷徘徊,动力电池业务放量后仍深陷巨亏,欣旺达将面临艰难的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