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在具体落地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上游要素市场主体和下游实体经济主体之间存在非对称竞争,从而导致利润分化。”
5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瑞明,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下称“报告”),作出上述表示。
报告称,“货币政策是刺激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但当前,货币政策的效率可能在不断降低。这表明市场预期不稳,动力不足。4月份M2同比增速达到12.4%的相对高位,并且连续4个月超过12%;而CPI仅为0.1%,PPI为-3.6%,说明大量货币在金融系统里‘空转’,没有传导到实体经济中。”
报告认为,当前要素市场存在结构性问题。在上游要素市场,进入壁垒非常高,而下游实体经济是高度竞争的,由此会产生非对称竞争。这种非对称竞争将导致利润分化:下游实体经济的利润非常稀薄,而上游利润非常丰厚。一旦上游占据了一定有利的市场地位,就相当于获得了一种隐性税收能力,下游的激烈竞争必然会导致利润转移到上游市场,由此形成了利润的分化。这可能会导致下游实体经济的需求疲软、投资动力不足,给实体经济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在这种结构性失衡的背景下,由于货币追逐利润,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一些产品价格猛涨,例如,在过去几年出现的房地产和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因此,当前问题的核心在于结构失衡。若不能有效缓解结构性失衡,短期的宏观调控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会产生非意图后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国民经济稳步复苏。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修复,全国固投累计同比增长4.7%,但民间固投累计同比增长仅为0.4%;社零消费增长18.4%,比上个月加快7.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9%。刘瑞明分析称,总体来看,近期中国经济呈现出稳步复苏的态势,但仍然面临着长期性压力。这种长期性压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传统经济增长动力下行过快,而新动能尚未全面激活。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激发新的增长动力,从而支撑经济长期高质量增长。
另一方面,4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1.22万亿元,同比增长30.49%;居民贷款减少2411亿元;各类信心指数均呈现出下行的态势,尤其是PMI、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企业经营指数都处于荣枯线附近甚至低于荣枯线水平,这表明市场信心不稳。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持续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投资和消费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果投资和消费受到了较大的下行压力,整体经济增长必然会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其中房地产是传统投资动力的重要支撑。但近年来,房地产经历了较大波折,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持续下滑。尽管最近几个月里,房地产市场有所恢复,但仍处在历史低位,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如从前。
4月,PMI指数下降至49.2,位于50的荣枯线以下,表明生产者信心有所下降;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9,同样有待提振。刘瑞明表示,“目前,PMI指数略低于荣枯线,反映出国内市场信心仍未恢复,亟待提升。导致这个现象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盈利指数和景气指数没有得到有效修复。在利润没有得到保证的情形下,企业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从而无法带动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近几个月,企业景气指数和盈利指数一直处于波动式的下行状态,表明企业经营环境同样亟待修复” 。
报告建议,重启改革修复预期,加速经济全面复苏。“短期内出台一些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修复和解决长期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长期问题,在解决短期问题时甚至有可能会衍生出非意图后果。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复苏的前提是要坚持长期改革,尤其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短期出台清单式支持措施,提振市场信心。短期内,市场主体呈现出预期不稳、动力不足、信心不足的状态。因此,有必要通过出台“实体经济N条”等清单式措施,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明确市场方向和信心,从而使得市场能够形成一致预期。尤其是要通过明确的改革计划表、改革路线图和改革截止时点等方式,坚决破解有违市场公平竞争的制度性障碍,让民众看到加大改革的决心和能力。此外,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
二是,中长期建立稳定、精准的宏观调控机制,提升政策效能。在整体预期不稳、动力不足的背景下,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力逐步下降,甚至可能会引发非意图后果。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政策的稳定性和精准性。尤其是要强调政策的稳定性,避免“急转弯”和“大起大落”,因为它们会干扰市场主体的预期。政策也要更精准,尤其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提振民营经济投资的积极性,推动国民经济复苏。
三是,长期全面重启改革,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增长障碍,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地方政府的考核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使地方政府处于激励相容的状态,从而激发其发展的动力。此外,要调整完善税收制度,通过稳步推进房产税等方式,在化解房地产压力、财政不可持续性的同时,激发长期经济增长的潜力。
报告认为,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要素市场改革意见,这个意见非常重要。如果能出台一些具体的举措,使意见中的条款不断落地,就能够实现上下游的联动改革。在上游改革激发上游市场活力的同时,带动下游市场活力,从而大幅提升整体经济动力。
传统的生存性物品,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更多地依赖政府的支出。但政府支出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政府资金的有限性;二是在传统激励机制下,政府动力的有限性。教育、医疗、养老都是长期的,与现有的以GDP为核心的短期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匹配,导致这些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因此,应引入多元供应主体,通过市场化方式来化解这部分产品的供应压力,降低老百姓的生存性支出,在增大供给的同时释放消费空间。在引入这些市场主体时,应相对放松准入门槛,同时加强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