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供养全中国?这是对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误解
据说上海人与其他省市在网上吵架的时候,上海人的杀手锏就是你们都是上海供养的,意思是上海是市财政净流出地区!
证据就是:2020年,上海市对中央的财政净贡献高达8005亿元,在全国31省市中排名第2,在直辖市中排名第1。2020年,中央对上海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仅为1119亿元,排全国倒数第4。
以中金公司的报告为例,2023年1-2月份,也只有上海、天津收支为正,湖南、四川缺口最大。
中金报告
但是,这个数字不能说明是上海供养了其他省市,或者是财政收支为正的地方补贴了财政收支为负数的地方。
造成这种误解的根本原因是对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不了解。
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中,收入划分如下:
(一)中央固定收入
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国内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海洋石油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
比如上交所、深交所的印花税是属于中央而不是上海、深圳!
(二)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国内增值税:中央和地方五五分成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中央与地方六四分成
(三)地方独享收入
环境保护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印花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教育费附加等。
这块主要是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转移支付是中央集中收取、统一发放
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下,就是中央地方拿走的是国内增值税一半,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六成,这个是全国都要上交,无论是上海还是四川。
钱被中央收上来,然后根据地方的需求进行转移支付,也就是说假如四川接受转移支付最多,但是里面说不定大部分都是自己的钱。
更何况,转移制度也分一般转移、专项转移等,上海市也会收到转移支付。
各省收到的中央转移支付,来自中金公司
中央将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拿走一部分,是道理的
(一)现行的增值税征收扭曲了财政收入
根据现行的增值税征收体制,东部发达地区吸引了较多生产企业( 特别是企业总部) 入驻,所生产产品除满足本地区消费需求外,还较多地用于满足其他地区消费,在生产地原则下,会造成较高的税收流入。
据统计,2002 - 2017 年,流入上海的增值税从6. 292 亿元增长至1317. 038 亿元,15 年扩大了20倍; 同期河南税收流出最多,流出额从30.7亿元增长至348.亿,扩大了11.3倍。
2017年,北京、上海、广东在生产地原则下的实际增值税收入分别为1671. 9亿元、2460. 39亿元、3675. 430亿元,增值税分别流入759. 395 亿元、1317. 038 亿元、1034. 393 亿元。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增值税分别流出1065. 135 亿元、38. 049 亿元、211. 251亿元、467. 217 亿元。(数据来源,倪红福等增值税分享再测算及其对地方财力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第3期):50-69.)
税收从不发达地区流向相对发达地区,这也是目前地区间财力不平衡问题加剧的重要原因。这点是被政府、媒体以及百姓所忽视,因为它是隐性的,不反映在税收统计上,只有专业研究者才会注意到这种扭曲。
来自中金公司
(二)东部地区的收入是来自集聚效应
由于人口的集聚效应,以上海为例,其实受益于中西部的人口红利,这主要包括:
(1)在上海务工人员带来的消费支出和个税收入。
2022年,上海户籍常住人口1469.6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006.26万人。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11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430元。
我们截取一个平均数,外来务工人员人均消费是37770元,平均每月3147元。
按照1000万务工人员计算,这部分的消费支出是3777亿,当然这个数字明显保守了。这还不包括他们贡献的个人所得税,这些都被计入上海的税收中。
(2)在校学生消费:2022学年,全市研究生在校生24.49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55.48万人,按照95%是非上海人,他们的消费也相当客观。
(3)中转旅游消费支出:上海作为货物、人员中转的中心,这部分收入也很多。
(4)企业所得税,由于上海是金融中心,虽然没有印花税,但大量的企业聚集在上海,所以企业所得税占上海市收入达22.4%(2020年)。
综上
上海的确是为全国做出贡献,这点毋庸置疑,但是这个贡献本身也是全国人民带来的,社会主义体制下,根本不存在谁养谁的说法,当然对口支援除外。
我是不不子,一个偶尔写点东西的交易员,最近开始写小说《愚石传》,就在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