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国定制家居行业正在面临四大行业的“联合绞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出口汽车达99.4万辆,同比增长70.6%。新能源汽车出口24.8万辆,同比增长1.1倍。去年,中国的汽车出口数据为311.1万,位居世界第二,有机构预测,今年汽车出口量有望突破400万辆。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历史在重演,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复制中国家电的模式。
大家如果回忆下,在十多年前,中国家电品牌持续对国外品牌进行冲击,曾经市占率很高的西门子、松下、三星等等,被以美的、格力、海尔为首的国产品牌杀了个七零八落,丢盔弃甲,从此一蹶不振。
现在几乎可以毫无争议的说,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上,中国品牌洗掉国外品牌的那一天,终于来了。传统国外合资车企,宝马、奔驰、奥迪等的品牌优势在逐渐丧失,这些国际品牌中国新能源车企面前瑟瑟发抖。
正好应了那句话,优势干不过趋势,品牌优势在行业趋势面前不堪一击!
在中国定制家居行业,笔者认为,正在上演类似的一幕。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定制家居行业九家上市公司季报出炉,七家在一季度都出现了罕见负增长。欧派姚良松的“两个无意于”(无意于做家装、无意于抢占渠道商利润)也引起行业的高度热议。
中国定制家居行业2023年第一季度遭遇“滑铁卢”,释放出了不利的重要信号。
中国定制家居经过20年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在过去十年的狂飙突进下,慢慢出现了增长的颓势。
曾经标榜“前端个性化 后端柔性化”的大规模柔性制造+终端服务的中国定制家居服务制造业属性的先进商业模式,正受到来自四个行业的联合绞杀与肢解。
用贵仁相助战略营销咨询的战略三势论来解读,行业趋势的变化来自商业进化规律的底层驱动。
商业进化规律体现在,任何商业模式的迭代都遵循着“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距离最短”的商业规律。
目前中国定制家居前端的服务属性正在被家装公司替代,后端的制造属性正在被软件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和板材企业联合起来肢解。
家装公司作为第一流量入口,离客户最近,距离最短。家装公司从当地的定制工厂下单,全国性的板材源头企业通过供货给当地的定制工厂,当地的定制工厂在软件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的联合赋能下,前后端打通、数字化问题相对都能顺利解决,当地定制工厂制造效率更高,品质稳定,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更低。
当全国性的定制家居品牌在面对这些区域定制工厂的围剿时,在相同的板材、相同的品质、相同的颜值、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面前,全国性定制家居品牌的品牌力,不堪一击,终端消费者会用脚投票。
中国定制家居引以为豪的终端门店,正在成为“前不着村”——离用户距离远,“后不着店”——产品没有差异化,价格没有竞争力,的尴尬处境。
这对众多全国性布局的二三线板式定制品牌,是致命的一击。也会部分阻断欧派、索菲亚等定制家居头部品牌继续扩张做大的步伐。
对于大多数全国性布局的定制家居板式定制品牌而言,瞬间市场变成了红海市场。根据战略大师迈克波特的三大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如果这些全国性板式定制品牌,没有在这三大战略上有所突破和建树(比如大信家居的总成本领先,百得胜水漆整家差异化,高定品牌的市场聚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市场被一步一步的蚕食,而毫无还手之力!
曾经的中国定制家居行业是个屠龙少年,在边缘市场崛起,通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创新求变,干翻了中国整个成品家居行业,异军突起,高歌猛进,九家公司成功上市。
但到今天,这些定制家居品牌企业,在板材企业、设备制造企业、软件企业、家装公司四大行业的联合绞杀下,正像温水煮青蛙,绝大多数都会落入“创新者的窘境”——曾经的屠龙少年正在慢慢变成“恶龙”!
可怕的不是正在落入危机,可怕的是身在危机而不自知!
商业潮流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笔者并不是有意在唱衰中国定制家居行业,而是在警醒整个行业。任何行业的演变与被颠覆都是一个过程,可能是三年,可能是五年,可能是十年,但该来的一定会来。
面对危机,做好提前应对与布局的定制家居企业必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而处于“温水煮青蛙”的企业必然落寞和消亡。
让我们再去重温下诺基亚被收购落幕时的难忘场景并警钟长鸣:
当诺基亚现任CEO约玛奥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布同意微软收购时,最后他说了一句话,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说完,连同他在内的几十名诺基亚高管情不自禁的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