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人们都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即通货膨胀始终如影随形,随时随刻都在蚕食着我们的财富,单位量级的货币购买力持续呈不断下降趋势,单纯的存钱几乎毫无意义。
例如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万元户代表着有钱人,是个令人相当羡慕、崇拜的名词,然而时至今日,许多人一个月的薪水就可以达到1万元,所谓拥有几万元存款实在是渺小的不值一提,甚至没有个几千万资产,都不好意思提“有钱”二字。面对这一历史变化,可以想象得到当初的万元户们,如果仅仅局限于将钱存放在银行,那么早就从有钱人转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穷人。
很明显,创造财富固然重要,但守住财富也同样意义非凡,要守住我们的财富,甚至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就要求我们必须鄙弃现金思维,找到能够抵御通货膨胀,进而还能不断升值的资产载体,让钱不断为我们钱生钱。
现实中,我们能够想象并接触到的资产载体有哪些呢,大体上主要包括房子、债券、股票、黄金、收藏品等相对有限的几个品种。其中真正能够起到特别好投资效果的并不多,债券不用说,抗通胀的能力很弱;很多人印象中黄金似乎是个好的选择,但根据西格尔教授经典著作《股市长线法宝》一书中的统计,1802-2002年黄金剔除通胀后的年化收益率只有0.7%,长期看显然也很难令人满意,人们只不过是容易被金价某一段时间的高光表现所迷惑而已。
事实上,真正能够起到极好的保值、升值作用的,或许只有房子和股票,当然最好还有给两者都加上一个适当的前缀,即好地段的房子和好公司的股票。房子自然不必多说,90年代商品房改革至今,全中国绝大多数家庭都应该感受过房价上涨所带来的震撼,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房子的迅猛升值,恐怕很多中国家庭都达不到现在的富裕程度。至于股票,虽然几经牛熊大起大落,但追溯中证全指数据看,2004年从1000点起步,到现在长期年化收益依然可以达到10-11%,也是相当不错的表现。
为什么只有这两种资产载体的保值、增值的效果好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都是可以产生现金流的生息资产,一吨金子放一百年,还是一吨不会变成两吨,但是房子可以用来出租,这就可以为所有者带来收入,即使是自住,其实也相当于省下了租房开支,变相看也算是增收。股票呢,则有股息,只要股票背后的企业源源不断的在赚钱,就总有钱会分给你,从本质上讲企业是由人组成的,恰恰是人的劳动创造出了所有社会财富。
除此之外,还有两点与通胀相关的因素,也决定了房子和股票可以成为最好的资产载体。其一、重置成本。随着时间推移,原材料、人工、地价都要上涨,也就了决定十年后的房屋重置成本远高于十年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可以彰显出现有房屋的价值;同样股票背后的企业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时候新建一家企业所消耗的代价,或许比买下一家现成的同类企业更大,那么现有企业自然可以相应的跟随升值。
其二、向下游转嫁通胀压力。房租可以根据物价变化,适时进行调整,过去几百元可以租到的房子,现在可能需要几千元,这就是在传导通胀压力。股票背后的企业也与之类似,过去几百块钱一瓶的茅台,现在可以卖几千块,即使空调、电脑这样不怎么涨价的品种,也能够通过规模效应、技术革新来降低单位成本,起到类似的效果,无论哪条途径最终都将压力传导至下游,获取利润的增长,从而提升分红水平及企业的重置价值。
现阶段,由于房屋、股市的双双低迷,似乎只有现金才最值得拥抱,许多人开始视房子、股票为洪水猛兽,宁愿选择银行存款,也不愿意配置真正的硬核资产,以至于居民储蓄数据节节攀升。显然这种大众思维是极其有问题的,浅显的道理告诉我们,随着时间推移,现金才是最靠不住的资产载体。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