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财经新势力#
经济好不好一是看就业,二是看税。
上半年税收情况如何?
财政部网站发布2023年1-4月财政收支,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171亿元,同比增长11.9%。都说各地方政府缺钱,明明税收在增长,怎么钱还越来越不够花?
要说清楚这件事,先要清楚地方财政收入的结构。地方征收的企业税并不都归地方,增值税是税收的大头。
1-4月国内增值税27923亿元,同比增长58%。
这不表明企业在恢复,应该是投资的作用。增值税中海关代征部分不归地方,其余部分地方留存50%。
地方财政收入谁是重中之重?
是土地转让金,也就是卖地的钱,如果楼市销售不好,土拍流拍,那地方财政自然也好不了。就算税收在增加,财政还是很紧张。
1-4月国内消费税5893亿元,同比下降17.9%
同比下降了这么,无论如何也不太好,因为去年同期也不怎么样,同比又降了17.9%,这与预期完全不符。
年初人们还在担心出现报复性消费,引起经济过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是不是收入在减少,应该不是,还是对就业与未来收入的预期不好,导致消费偏向于保守,很多居民都背了一身贷款,现在贷款利息在降,于是,提前还贷等于一种“投资”了,有人说,现在是一个还债的时代,从地方到企业、到个人都欠了一屁股债,挣了三瓜两枣,还不够还利息。
说到底,还是收入缺少预期,而之所以缺少预期,又是因为民营经济在衰退,失业率高居不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裁员降薪,连浦发银行都开始降薪,可见企业都在忙着修复利润表,顾不上许多了。这种情绪已经开始向民间蔓延,一个节俭的时代开始了。
个人所得税5384亿元,同比下降2.4%。
我们的信息太乱,按理说居民收入的统计没有下降,为什么个人所得税下滑了2.4%?2023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1%。
这应该解读为经济在增长,投资也带动了一定的就业与收入,所以总量没下来,但是,民企在降薪,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且采取递增式,最高到45%;以杨元庆为例,年薪据说是一亿七千万,打税就要七千万以上,后又大幅降薪了,这一个高管的个税要平均掉多少打工者?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6073亿元,同比下降12%。
这又是一个怪现象。
外贸的数据是最出乎意料的,按说去年底有崩溃之势,年初一看还真是不错;美利坚不再是第一贸易伙伴,但是东南亚补上来了;总量上是在增加。
既然总量在增加,为什么税反而少了?
难道是为了支持贸易,给了较多的减免税政策,以价换量?如果这个判断不错,这种以以价换量的方式很难具有持续性。看来同样了订单,还是欧盟的香。
证券交易印花税716亿元,同比下降42.7%。
这一条最正常,不统计也知道好不了。
中国的股市是什么情况,散户都清楚,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这也许是一个好事,说明韭菜在觉醒,不玩了。
中国证券市场从总体上讲,能算得上是一个投资市场吗?
无何止地融资,注册制后,上市公司简直就是一群蚂蚁,全世界很多国家的老百姓多少都受益于股市,我们却是特立独行,中国股市又给过股民有过什么样的回报呢?从上市到交易规则的制订,都决定了它主要是一个融资市场,大资金利用交易制度的缺陷玩死了小散,印花税下降说明大家都玩累了。也说明任泽平的大词主义又挨了一大耳光,他从去年上半年就开始絮道:中国A股将引领全世界。
土地增值税2252亿元,同比下降15.2%;房产税1529亿元,同比增长20.5%。
这是坏事中的好事。
销量上不去,对开发商、银行和地方财政都是坏事,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也许是好事,既然卖不动,又不敢降价,那就大幅减少供应端,这就是好事了。
房产税指的是企业的房产税,这一块也下来了是因为去年底税局搜刮了一个底朝天,把迟交的税通通翻出来了,该罚的罚,今年自然没什么余地了。
所有这些不太好的消息,其实都指向一件事:
中国经济的现状,刺激消费很可能是一厢情愿,难以支持经济的增长;看来,年内还将回到投资拉动的老办法。
然而,中国的经济只要还在依赖投资拉动,就可以判定还没有真正从三重压力下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