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怡明
做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服务保障,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金融机构的职责所在。
近年来,银行业通过创新贷款产品、加强银保及银担合作力度、提高信用贷款投放等举措,不断优化对农户的金融服务,在支持粮食生产的同时也进一步下沉县域,增强了客户黏性。
如今,伴随着新农村建设深入,农民贷款需求不断向多元化发展,农村资金需求亦亟须精准纾解。对于银行业来说,如何找准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痛点,从农户生产需求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丰富农业信贷产品十分重要。
例如,农业规模化种植已成为大趋势。已有不少村集体集中开展种植,也有不少农户将土地流转给托管企业,以此形成规模化种植。
对于银行来说,可以通过摸排走访,将重心向村集体和种植大户偏移,通过信贷支持助其支付土地流转费或降低种植成本,也可以信贷支持托管企业,用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双管齐下,助力土地连方成片、规模化种植,提高粮食产量,提升农民收入,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纵深发展,产业链生态场景由点及面实现突破。金融机构更应通盘考虑片区内整个农业产业链条,搭建生态场景,将金融服务覆盖省内多个核心农业产业。同时,在破解农户增收乏力,面临融资难题方面,可加大力度,开发出系列纯信用、低利率、随借随还的线上贷款产品,并在系列产品中针对具体产业设定具体优惠,满足县域产业做大做强。
除此之外,金融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也应积极作为。
农业龙头企业作为联结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纽带,对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就目前情况看,不少龙头企业与其上下游农户一样,也面临资金紧缺问题。同时,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存在信息壁垒,“找不到合作对象”“摸排不到资金需求”,这类问题影响着联农带农效能的发挥。
因此,除去信贷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外,银行应发挥撮合作用,帮龙头企业找基地,帮农民对接龙头企业,做好“中介”服务。也可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由龙头企业统一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支持,组织生产,进行收购等,解决小农户技术难配套、管理难到位、质量难统一、农产品难销售等问题。
此外,“农业保险+信贷贷款”正逐步成为近年来银保合作的新风尚,不少银行已将各大保险公司数据直连到内部,将此作为其中一项判断标准,评估农户的还款能力,适时提升贷款额度。下阶段,应继续加大银保增信合作力度,做好对农户的画像,将贷款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