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专业第一,取得了上海交大、密歇根大学双学士学位,从麻省理工博士毕业,曾任教哈佛,坚持回国创新创业,自主研发手术机器人……王少白堪称“学霸样本”。
“临床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做医疗器械,不是越精贵越好,而是要让受益的人越多越好,用数字化手段辅助医生更快、更好、更准地实施手术。”上海卓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上海体育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少白说,他的手术机器人存在的最大意义,并不是让三甲医院变得更加“数智化”,更是让一些偏远的、基础不是那么好的地方也能够拥有高质量的、标准化的治疗方案,“让更多地方能做手术”。
上海卓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上海体育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王少白。受访者供图
名校“海归”回沪创业
在上海卓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里,澎湃新闻记者参观了该公司旗下第一代和第二代手术机器人产品。其中,第一代产品是一组传统的多段式机械臂,体积较为庞大;第二代产品的外观是一个巴掌大的白色小盒子,这是完全由王少白团队自主研发的微型骨科机器人。
王少白向记者介绍,这个小盒子的重量只有第一代产品的1/100,却可以完全代替它的功能,且由于体积小巧,其能更好地配合公司自主研发的3D影像设备,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手术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完成更精准的手术操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现在国内外市面上最小型化的手术机器人盒子。把它带上火车、高铁,就可以下沉基层医院去做手术。比方说遇到像是车祸导致的脊柱压缩性骨折等急性损伤,要做椎体成型,最好是在当地做手术,这个机器人小盒子就是更精准更智能的解决方案。”王少白说,由于是完全国产化的产品,这款产品的价格甚至不到前代的1/10。
以数智化技术为根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服务于医生,服务于患者,这是王少白一贯坚持的理念,也是他至今为止都在践行的事业。
工作中的王少白 受访者供图
王少白出生于1985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高考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当时录取分数线最高的密歇根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试点班。在试点班的150多名学生中,只有8人可以在后两年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而王少白不仅成为了8人中的一员,更是以最高荣誉(summa cum laude)的优异成绩毕业,拿到了交大、密歇根大学的双学士学位。2006年,他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机械工程硕士、博士。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涵盖面很广,从计算机到材料,从动力学到生物医学都有所涉及。王少白的研究方向是与人体医学相关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应用。
由于麻省理工没有医学院,他便师从哈佛医学院的导师,在全美排名前三的综合性医院——麻省总医院骨科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做起了跨界研究。2012年博士毕业后,一直到2015年,他都作为麻省总医院的研究员、哈佛大学讲师,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2015年,王少白回到上海,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我可能骨子里是想要去做一些冒险,去开拓一些事业的。”王少白说,如果就此留在美国发展,也许未来数十年的人生路径都将一帆风顺,也会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这不是他想要的。
王少白坚信,医疗技术的核心是应用,但最需要应用这些技术的人,并不在医疗体系已经足够发达的美国,反而在那些技术没那么发达的地方。如何把实验室里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际应用到人的身上,帮助到更多人?这是王少白一直想做的。在中国,骨科诊疗的智能化应用有着更大的市场空间,能够让他最大限度地“施展拳脚”。
上海卓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手术机器人产品。澎湃新闻记者 徐祯曜 图
了解医患需求,做出有意义的产品
王少白回国后,最初成立的公司叫上海逸动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核心地段临港松江科技园,专业从事关节功能评估的数字化诊疗设备的研发。那时候,他的创业团队只有10来个人。
2016年,王少白拿到了第一轮融资,2017年成立上海卓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将战略版图拓展到了涵盖智能导航、3D影像技术、手术机器人等各类医疗场景的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如今,王少白的公司已拥有400多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一半以上;拥有300余项知识产权,与40余家三甲医院展开创新医疗产学研医用合作,10余款智能化医疗设备已成功上市,产生逾亿元规模收入;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A级认定、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等众多国家、市级荣誉,并累计承担科技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发改委、知识产权局等课题20余项;获得国家工信部及卫健委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工信部及药监局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立项。
创业不是一件易事。王少白坦言,公司刚成立的前三年,自己也曾吃过不少苦头。最难的时候,他甚至不得不动用家里为自己辛苦攒的买房钱来支撑公司运转。并且,从单纯的搞一线研究、做机器人,到实际注册公司、管理团队,再到供应商、确保生产质量符合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这些现实的问题也迫使他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成长。
所幸,在读书时期,王少白就曾与好友共同创办麻省理工中国创新创业论坛,并通过前往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实地考察,对面向中国市场的创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创业理念,帮助其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给与了大力支持,特别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策源地这块坚实的后盾。G60科创走廊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系列便捷智能的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融合发展。公司享受到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包括松江区技术中心补贴,松江区专利工作试点企业补贴,高新技术企业补贴等多项科创激励政策补贴,员工也享受到了人才租房补贴、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等人才政策。
王少白的员工团队以年轻的技术研发人员居多,其中有不少人是在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留过学的高学历“海归”。
研发项目总监侯尧是一名“90后”研发人员,2017年硕士毕业于美国排名Top10的华盛顿大学,本科也是王少白的“直系学弟”,同就读于交大密西根学院机械工程系。他说,之所以毕业后毫不犹豫地回国加入了王少白的创业团队,主要是被他的学历背景以及对技术研发的激情所吸引。不光是侯尧,公司的许多员工也因相似的原因走到了一起。
王少白不仅吸引着科研人才,还格外注重培养科研人才。作为上海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时常会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同时,他还充分结合“产学研医”的各类资源,通过与医院紧密合作,让学生们能够使用医院的实验室,与医生直接打交道,开展临床需要的创新科学研究。
上海体育大学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体育类高等学府,连续7年在软科中国体育类大学排名榜中位列第一,大力推进体医融合这一学科交叉特色,为王少白等学者的产学研融合及创新创业落地提供丰厚资源和平台支持。截至目前,他已经累计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也以学科交叉的先进理念建设不同层次的人才梯队。
“王总会经常带我们去一些医院拜访医生,通过实际的沟通交流来了解医患的需求,反馈产品研发。不仅是本地的三甲医院,也会到一些外省市的基层医院调研,包括像内蒙古、贵港的一些地方医院。”侯尧告诉记者,这是公司目前已经形成的产品研发模式,只有充分了解大众需求,才能够做出真正有意义的产品。另一方面,实际跟台医生的手术,也能够帮助他们直观地看到自己研发的手术机器人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