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菇”事多 充满喜和乐
吴新海(前)、宋海朋夫妇在菌棒厂夜班流水线上紧张工作。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通讯员 张海军
近一两天来,记者深入我国伏牛山优质香菇产业集群核心区、全国闻名的香菇生产大县河南卢氏县采访。每年4月至9月,都是香菇生产旺季,特别是今年5月以来,温度湿度适中,加上管理到位,卢氏县到处都是浓浓的香菇气息,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菌棒车间、出菇基地……伴随着紧张的劳动身影,还有丰收的欢声笑语。年产香菇36万吨,香菇产量占全国3%、全省10%的卢氏县,不仅有着“中国香菇之都”的美誉,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好“菇”事呢!
流水线上夫妻档
5月28日21时,记者赶到卢氏县林海兴华公司涧北菌棒厂。这是生产规模在全国位居前列、生产技术领先的大型菌棒厂,占地320亩,拥有拌料、装袋、养菌等14个大车间,年产菌棒5000万棒,工厂日常养菌1400万棒。
装袋车间灯火通明,3条生产线19台装袋机全自动化生产,30多名工人一刻不停正在紧张工作,主要任务是将流水线上的菌棒捡拾整装,然后由叉车送到点菌车间入口。一号线上工人吴新海手脚麻利,10多分钟就能装好一满架菌棒,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宋海朋就会开来叉车将菌棒架“端”走。夫妻两人都在同一条流水线上工作,每“端”走一车,妻子会给他一个卡片,这是吴新海计件工资结算的凭证。递卡片的一瞬间,夫妻对视、互相鼓劲、倍感欣慰。
吴新海夫妇四十五六岁,家住沙河乡寨子村,老母亲长年卧病在床,他俩找了保姆照看。夫妻俩在厂里常年无休,吴新海已在厂工作6年多,妻子也已4年。下了夜班凌晨4时还要同骑一辆摩托车赶回10多公里外的家里。
“家里只有5亩地,光靠种地不行。我一个月六七千元,多时能拿到7200多元,妻子每月有五六千元工资,除了养活老母亲,还要供一双儿女上学。俭省点,一年还能落个七八万元,这比以前强太多了!”吴新海高兴地说。
看着出满密密麻麻菇蕾的菌棒,杜关镇民湾村香菇产业基地主任侯金锁喜不自胜。
出菇基地亲兄弟
5月28日中午,记者赶到卢氏县杜关镇民湾村香菇出菇基地采访。这个基地一共有香菇大棚218座,现有出菇菌棒273.2万棒,是全县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这个基地有技术员、库管等固定工30多人,采菇工人以女工为主,常年有200人左右。
记者随即走进14号菇棚、19号菇棚,一下子震惊了!菌棒上的香菇疯狂般生长,一团团挤满整个菌棒,记者数了一下,每个菌棒上有60到100多个香菇。今年37岁的基地主任侯金锁家住双龙湾镇虎峪村,见到记者笑得合不拢嘴:“产量是前提,有产量才有效益。”他告诉记者,上个月他工资达到了9700元,其中包含绩效2000多元。基地月产量达到10万公斤有绩效,而这个基地每月产量保底30万公斤没问题,上个月达到了45万公斤。
侯金锁的弟弟侯金龙也在出菇基地工作,是东明镇后河村出菇基地的库管。“这比在老家干啥都强!”侯金锁说,为此,他坚持记日记,研究技术,加强管理,每天早上6点起来工作到夜里十点、十一点,上个月的3天休假,他也没有休息。“香菇出得太好了,一刻都不能耽误。”侯金锁说。
杜关镇菇农邢丽丽(前)、王福霞(后),喜釆丰收香菇。
大棚采菇好姐妹
老家官坡镇沙沟村、现住兴贤里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贾芬珍和来自汤河乡的聂小花,常年住在沙河乡果角村1号香菇基地采菇,采菇工作时是一组,在宿舍住上下铺,两位50多岁的农村妇女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个基地常年吃住有30多名外乡镇的采菇女工。“工资不算少呢,每小时9元,当天工作10小时后每小时10元。一般每天六点起来,六点半开始,干到晚上十来点,一天要干十几个小时。”有活干,收入多,看得出大伙很满意呢。
杜关镇民湾村出菇基地常年有150多名采菇女工,本村妇女全部用完了,每天还固定开有通勤车,从文峪乡找人在这里采菇。记者在该基地一个香菇棚内看到,十几名中年农村妇女手脚十分麻利。来自民湾村的钱海燕、郭家村的王福霞和邢丽丽等几名40多岁的农妇有说有笑,钱海燕、王福霞的儿子分别在郑州、开封上大学,一边交流家庭生活,一边比赛谁采的菇多。不是“采摘”而是在“捋”!记者在这儿开了眼,只见她们一手拿菌棒,一手把香菇齐茬“捋”下来。“香菇长得太稠太多。”邢丽丽说:“公斤采菇成本力争控制到0.5元以下,我们也在天天交流,熟能生巧嘛。多干多挣钱,我们在家腰杆也硬呀!”香菇大棚萦绕着姐妹们的笑声。
企业机关一家人
“杜莹考上公务员了!”好消息传遍了卢氏县林海兴华公司。
学经济管理的杜莹大学毕业后就到公司办公室、销售部工作,今年25岁的她即将奔赴新的岗位。“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很舍不得离开这个千余人的大集体。”杜莹说。原来,家住横涧乡的杜莹一家人都在公司工作,杜莹老公2018年就入职公司,原在公司软件开发部,现在是下属工厂的厂长,杜莹的妈妈雷银芬当过民办幼儿园的教师,现在是公司培训部主任。而杜莹的爸爸则购买了3辆冷链物流车,专门给公司运输菌棒。一家人都在公司工作的有好多呢,要是算上公司直接组织生产的6000多户菇农,则更多。卢氏香菇产业兴,则家庭兴城乡兴。
“我们这几年为全国各地培养输送了上千名香菇生产管理人才,培养出公务员更高兴。”公司董事长叶传林说,“培养人才,实现个人发展、家庭发展、社会发展是我们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