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法院“海南五指山人民法院”联合贷款金融机构,共同合作高效“创收”的壮举,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背景下,这些金融机构如何处理逾期客户的投诉,是否过度使用法院作为收债工具,这都成为了公众关心的问题。这个议题其实涉及到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法院作为收债工具,对社会公正的影响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五指山法院和招联金融的具体情况说起。据报道,五指山法院被指批量受理由资产管理公司提交的信用卡和网贷案件,而这些案件的原告大多是负债人。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五指山法院在受理案件时,通常通过公告形式通知被告,导致很多被告并未得知被起诉的事实,由于五指山法院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大部分被告未能出席庭审,结果导致原告在诉讼中获胜。这样的审判方式引发了网民的广泛质疑。
贷款金融机构被质疑与五指山法院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导致五指山法院成为其收债的工具。一些小贷公司被指责使用五指山法院来对贷款人进行批量起诉。另有声音指出,五指山法院可能通过与贷款金融机构的合作,批量处理合同纠纷,进而推动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这些都让人怀疑,法院是否被金融贷款机构用作收债的工具?
如果法院被过度用作收债工具,将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首先,法院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可能会受到质疑。如前述案例,被告的答辩权利是否得到充分保障,法院是否公正公平地处理这些案件,都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其次,法院过度承担起收债的角色,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审判职能,影响其对其他重要案件的审理。最后,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贷款机构过度依赖法院收债,进而忽视了自身风控能力的建设,放大了金融风险。
但是,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法院,都需要对其角色有清晰的认识,不能过度使用法院作为收债工具。对于金融机构,它们应该加强风控能力,防止过度放贷。对于法院,应保持其公正公平的司法立场,确保被告的答辩权利。
人民法院开头的两个字,代表了人民的利益,维护的是人民的公平和正义,如果法院为了利益而成为了专业的催债部门,甚至被网友称呼为“五指山催收公司”,这对于疫情后因各种原因导致负债逾期的人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轻易草率的就让大量负债人陷入身无分文的境地,不仅无法真正惩处“老赖”,反而成为了压垮大量确实有困难民众最后一击!当钱包里面连1元钱都没法拿出来的时候,不是还多少债的问题 而是个生存的问题。
生存权大于债权,多少负债人疫情后各种原因逾期暂时无法还款。又被法院各种冻结微信银行卡,基本生存都成了问题,强烈呼吁国家出面,停止这种行为,凭什么高利贷一本万利?法院也要受理这种案件,让高利贷高收益低风险,成为高利贷的帮凶?
当下社会戾气重的一大原因就是公平正义得不到声张,法院作为维护正义的最后一块阵地,应该站在人民的角度出发,在与某公司某机构进行签约合作时,是不是该想想对得起金灿灿的国辉和“人民法院”这几个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