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赵姗
税收大数据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颗粒度细等优势,能够及时、客观、较为全面地反映和比较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荣海楼介绍,基于税收大数据,国家税务总局分析了2017年以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情况,其中有三大明显特点:省际间贸易关联度增强,国内统一大市场优势更加凸显;创新、信息要素配置增强,重点地区辐射带动明显;交通运输和物流支撑作用增强,现代流通体系逐步健全。 税收大数据不仅可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还在助企实现有效购销、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不久前,内蒙古包头、江苏镇江、安徽铜陵、山东淄博、福建宁德、四川乐山六市税务局成立助力新能源企业打通上下游供应链联盟,将运用税收大数据帮助新能源企业实现精准快速的供需对接,并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开展跨区域税收经济分析,为产业发展把脉献策。这是应用税收大数据助力上下游产业“串珠成链”的积极探索和尝试,将有效促进相关地区的产业调整和升级,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当前,在税收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推进过程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段炳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税收大数据的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更精准的算法和更快响应的算力。二是税收大数据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拓展,从赋能智慧税收拓展到助力微观经济主体运营,深度分析宏观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三是税收大数据的理论和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税收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需要相关理论的支撑和法规制度的保障。 2022年10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深入推进税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税务监管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经营主体发展。如何持续提升税收大数据的智能化分析水平和能力,切实发挥立竿见影式的快速反应优势? 段炳德建议,一是加强人才培育。大数据的使用和分析都离不开高技能的技术人才,比如算法工程师、懂技术的宏观经济分析师等。二是提升技术水平。使用更新、更快、更精准的算法技术和智能分析系统。三是提高数据来源的质量。加强数据采集、使用和安全保护各环节的管理。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生产地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能源的消纳地则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通过税务大数据的精准对接,可以使新能源上下游企业之间高效匹配,促进新能源产业跨省协同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发展。同时,“绿电”在全产业链的跨区域配置,可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绿色溢价,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热点丨“双千兆”建设让网联“天堑”变通途
●书记市长访谈丨咸宁:“五种形态”打造公园城市
●时报时评丨发挥政策效力 推动工业企业利润由负转正
●资本市场丨科技巨头加速布局AI大模型 竞争风云再起
●市说新语丨对“零首付”“负首付”房地产营销要重拳整治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
下一篇:40家!→附“个转企”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