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晚间,*ST蓝光(600466.SH,蓝光发展)宣布,公司股票将于2023年6月6日终止上市暨摘牌,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曾经的“四川房企第一股”,在上市第九年,终究走上了退市这一步。
曾经的蓝光发展无限荣光,在2016年至2019年,蓝光发展销售规模从301.36亿元上升至1015.37亿元,在规模上迈入了千亿门槛。2019年,蓝光发展旗下物业公司蓝光嘉宝也完成分拆上市,形成了“A+H股”的双资本平台。
从千亿房产公司到终止上市,蓝光发展缘何走到这一步?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ST蓝光将终止上市暨摘牌据公司公告
连续20日收盘价低于1元
对于退市原因,蓝光发展在公告中表示,2023年4月6日至2023年5月9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2月修订)》第9.2.1条第(一)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经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决定终止蓝光发展的股票上市。
作为曾经四川地区最大的房企,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蓝光发展,于2008年斥资3.22亿元取代因债务问题而转让控制权的迪康集团,拿下迪康药业约30%股份成为迪康药业的大股东,并于2015年挂牌上市。
2015年4月16日,迪康药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更名为蓝光发展(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其股价甚至一度达到了13.6元/股。
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2020年。2020年10月,蓝光发展与平安旗下公司合作的广东佛山项目中,未能就一笔债务的还款时间达成一致。项目负责人口头承诺可提前还款,但最终也没能在承诺期兑现。2021年蓝光发展正式宣布违约。
为偿还债务,从2020年到2021年,蓝光发展先后出售成都迪康药业100%股权于汉商集团、出售其所持有的蓝光嘉宝服务64.26%股权于碧桂园服务。截至2023年4月4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420.55亿元。
但近两年,蓝光发展在化解债务、引入战投等方面均无新进展。
据蓝光发展2023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蓝光发展营业收入45.04亿元,同比减少36.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2亿元,期末总资产1284.7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45.23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4.9亿元。
自救之路仍存在诸多变数
“面临退市的公司没有退市整理期,风暴来得更直接。这类公司想要自救,只能在重组完成和恢复经营之后,再走重新上市途径了。”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层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但重来一次并不容易。亿翰智库研究总监于小雨曾表示,基本上被强制退市的企业,后面翻身的机会很小,或者说恢复正常经营的可能性很小。企业自身或企业家推动企业恢复意愿不强,加上前几年加杠杆的原因带来的风险都在此刻暴露,想回转也比较难。因此,退市之前是对企业的一种倒逼,即倒逼企业加速解决自身债务问题。
回头来看蓝光发展的发展历程,“激进”是一大关键词。
据媒体统计,2015年至2020年,其拿地数分别为15宗、18宗、31宗、85宗、48宗、60宗。2015年其签约的土地金额为91.69亿元,而2018至2020年蓝光发展的土地投资计划总额分别为不超过650亿元、500亿元和400亿元。
激进扩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迅速扩大公司规模,另一方面,也给后续开发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主要体现在压缩毛利上。2020年,蓝光房地产开发业务的毛利率为21.06%,同比下降5.61个百分点。
从蓝光发展官方编著的书籍《蓝光发展论》中也可看到其激进的策略。该书在文中表述称:“2018年-2020年,要在资本经营方面做到跨越式发展,在上市公司内部强化股权投资和资本运作,让这一部分成为蓝光未来第一轮增长的新动力。”正是在这种激进的策略下,在追求高规模中忽视了流动性稳健与现金流安全问题。
就目前来看,蓝光发展的境遇仍然艰难。有业内专家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融资环境没有趋好的情况下,蓝光发展此时应该加快项目销售和存量资产处置,避免到期债务违约,如果连续违约,债务人冻结资产,其资产将会大幅缩水,有可能会因资不抵债而破产。
政策加持房产维稳向好
实际上,不止蓝光,2022年多家房地产企业业绩亏损。据Choice显示,截至2月3日,A股66家房企净利润亏损的企业数量达到40家,亏损面超6成。其中蓝光发展、中天金融、阳光城、荣盛发展、华侨城A、泛海控股以及金科股份等7家的亏损额度预计超100亿。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亏损企业中部分为债务违约企业,债务违约对企业日常经营造成明显不利影响,特别是销售剧烈下滑,各类成本费用增加而收入减少,同时销售不及预期,加剧资产潜在减值压力,资产处置也将影响当期损益。部分房企还面临持有业务收入减少等问题。
“2022年下半年,监管部门密集出台利好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稳定市场预期,政策放松传导至需求端需要时间。随着支持力度加大,今年房地产市场将筑底回稳。房企盈利压力仍在,但较2022年或将有所缓解。”刘水表示。
事实上,2023年的房地产行业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据广发证券研报显示,2023 年4 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金额6421 亿元,同比增长30.4%,增速环比上月扩大1.7%,重点跟踪房企实现销售金额4422亿元,同比22 年增长28.5%,增速环比上月扩大6.9%,4月市场销售加速回暖。
另据浙商证券研报,从土拍成交来看,本周杭州、合肥分别进行2023年度第4次及第3次土拍,土拍热度维持高位。其中,杭州本次出让9 宗土地,有6宗封顶、2宗溢价、1宗底价成交;合肥出让4宗土地,有3宗封顶、1宗溢价。其认为,当前越来越多房企拿地策略趋同致使核心城市土拍热度持续升温,土拍市场将持续保持分化趋势。
本文源自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