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经济形势,确实是不太好,4月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1%;PPI更是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5%。房市在2、3月短暂小阳春后也迅速熄火,社零数据虽然看上去很亮眼,同比增长了18.4%,但考虑到去年4月正是上海疫情封城,这个同比增长并不能反应真实情况,环比三月下降7.78%这个数据,反而更能说明问题。而青年失业率突破20%,则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总之,数据并不好看——这跟大家的主观感受也是相符的。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毕竟现在是全球经济衰退,美国那边也在加息周期,利率已经高达5%,这种大环境,经济颓靡不振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甚至和海外大多数国家比,咱们情况还算相对好的了。
但这并不是可以忍受的理由。原因很简单——和绝大部分国家不同,我们是有政策储备的——受益于战略定力的保持,我们无论是利率还是存款准备金率;都有较大的下降空间,之前的金融拆弹,也大幅排除了风险;再加上3万亿的外汇储备和连续创造历史新高的贸易顺差,总之各种因素,决定了我们面对经济颓靡,是有足够的牌可打的——这在全球几乎是独一份。
既然有对冲经济衰退的牌,现在经济衰退又如期来临,为什么不打出来呢?
其实,也不是没有打,但打的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小牌,缝缝补补类型的,真正的大招,比如全面降息降准,却显得十分谨慎甚至“抠门”。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还是因为时机不成熟。说的更具体点,就是中美博弈的形势不允许。
中美关系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基本上已经没有握手言和的空间了,双方的要价差距太大,底线也差的太远;而与此同时,双方谁都没有压制对方的绝对实力,缺乏逼迫对方让步的手段,这种情况下,战略妥协基本不可能实现。
那怎么办?只能继续抻着。抻到实力出现一个明显此消彼长——也就是其中一方突然实力大衰,或者另一方突然实力大涨,使得现在的平衡被打破,然后,双方才有可能基于新的、明确的实力和地位,构建出新的战略平衡。
怎么实现实力的明显此消彼长?对美国来说,它希望的是通过加息缩表收割世界,尤其是收割中国,补上自己的巨大金融窟窿,重新恢复元气;对中国来说,则是希望美国撑不住经济自爆,美元信用大衰,然后趁机经济扩张,接盘美国霸权衰退后遗留下的全球经济份额和市场空间。
从现在的形势来看,虽然战略格局上依然是美攻中守;但战略态势方面,对中国是有利的——毕竟美国金融体系已经出现了问题,加息加的美国银行业自己都快受不了了,中等银行爆了好几家,高利率环境的持续,还会在未来引发更多的暴雷。而且美国联邦债务又一次触顶,就算接下来国会达成协议,提高债务上限,但问题是现在这经济形势和利率环境,发出来的债谁买也是个大问题——现在全球都知道美债是雷,基本上买的少卖的多。而如果大家都不买,那就只能美联储自己印钱买单。可美联储正在加息缩表,以压制通胀兼收割全球。如果这时候自己印钱买债,那就是重新放水,这意味着前功尽弃,加息周期失败——这会引发美元信用的史诗级坍塌。
这是符合中国利益的局面——既然中美没法达成妥协,那最好就是美国经济先于自己崩掉。只要它先崩,咱们不仅正面压力小了,全球经济拓展空间也大大增加。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虽然美国形势是不妙,但它到底什么时候崩,这个是谁也说不准的事。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美国肯定会想方设法的拖延。毕竟现在是全球经济衰退,美国又加息缩表,这个环境下受苦的不光是美国,各国都很难受。只要美国拖下去,让其他国家先暴雷,自己就可以抄底收割他们的优质资产。爆一个割一个,割的越多,自己的窟窿填的就越多,就有底气拖的越久。如果最后割到位了,自己窟窿填平,那就不会暴雷,渡劫成功了!
对这种情况,中国该怎么应对?当然,作为中美博弈中的弱势方,中国当然不会主动去激化矛盾加速美国暴雷,但中国也不会坐视美国图谋得逞。所以中国要做的,就是内外两手,外部,支持那些关键性新兴国家,通过本币互换去美元化,凭借自己丰厚的外汇储备和顺差盈余,借给他们美元,让它们还美国的债,避免暴雷被美国收割;内部,则是稳住形势,避免被动的给美国借东风。
外部这个很好理解,现实中我们也是这么做的,而且取得的成效不错——美国加息加了一年,利率已经破5,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自家银行都撑不住爆了几个了,海外国家却愣是没几个暴雷的。之所以如此,说白了就是有中国在他们背后撑腰——实在不行了就去找中国求救,反正中国手上有大把的冗余美元,只要这个国家有价值,而且也识时务,中国是很乐意借美元给他们渡过难关的。
而内部,所谓的被动的给美国借东风,这个稍微复杂一点。对美国来说,现在这5个点的高利率,以及不断缩表的大环境,其实搞的他自己也非常难受,而且内中也蕴含着巨大风险。所以美国其实是很想降息放水的。之所以想放又不敢放,内部是因为通胀太高,外部则是因为暴雷的国家不够多——相应的可供它收割的优质资产不够多。
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现在就启动救市——全面降息降准政策拉动经济什么的,虽然短期内确实可以扭转自身经济颓势,但后果却是十分严重的:
一方面,鉴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和世界工厂的地位,现在的经济拉动,会带动生产增加,进而压低工业品价格,帮美国缓释内部通胀。通胀危机缓释一分,美国经济的危机就会平稳一分,软着陆的空间可能性就会大一分。甚至,哪怕美国为了对外收割,依然拖着不降息(本来加息压通胀就只是个借口,或者说仅仅是目的之一),面临的内部经济自爆的压力也会小一分。
这就会很麻烦。虽然我们也期待美国尽快结束加息周期,但如果这种结束是建立在中美没有达成妥协的情况下,那硬着陆比软着陆对中国更有利——硬着陆意味着美国经济遭受重创,美元信用遭受重创,美国霸权遭受重创,那么未来中国的海外利益空间和全球经济影响力将大幅增加。而如果是软着陆——这意味着美国经济依然稳健,全球经济主导权依然稳固,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也依然有足够的实力做支撑。
另一方面,就算来自中国的这点支持,依然不足以帮美国渡劫,最终美国还是爆了。可爆了之后,马上全球经济都要被拉下水。
这时候就要看中国的本事了。如果中国政策储备充足,到时候火力全开,政策足量放出;那么对内可以对冲美国崩盘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帮我们迅速逆转颓势;对外,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将创造大量的需求,这份来自中国的需求,不光中国企业自己可以承接,海外企业同样可以承接。在万马齐喑的情况下,对中国需求的承接,可以说是全球各国摆脱美国经济崩盘冲击,走出经济危机泥沼的救命稻草。而这个外部承接究竟给谁,除了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基础竞争力外,其实很大程度也就取决于谁跟中国关系好,谁更识时务,谁能给中国带来更多战略利益!
说白了,救市的政策储备,就是中国扩大全球影响力,拓展全球战略利益,获取全球经济主导权的筹码!到时候能放出的政策越多,经济反弹的越快越高,中国对全球各国的吸引力就越大,换取的战略利益就越多!
而如果这些政策储备提前释放完了,等美国崩盘时没牌可打——或者说牌不够多,不够大,那别说引诱全球,争夺全球经济主导权了;搞不好连基本的内部对冲都做不到,到时候会被美国崩盘引发的连锁反应,一起给带进沟里。
这就是现在明明经济形势不好,政府仍咬牙坚持不救市的逻辑所在。现在救市,短期内肯定有效,但中长期看,其实是有害的。
当然,不救市的前提,是自家经济还能撑得住。如果撑不住,美国还没崩,自己就先崩了,那就成笑话了。所以我们看到,虽然整体性的大救市政策没有,但缝缝补补之类的小政策——比如允许摆摊,降低存款利率、放松一些楼市限制性措施等,一直在不断出台。
这些政策有没有用?如果按照老百姓的一般认知,肯定是没用的——毕竟经济依然颓靡、反复甚至阴跌。但实际上搞懂了政府的逻辑,我们就明白,政府本来也没指望靠这些小修小补就能翻盘。出台这些小修小补政策的目的,说白了就只是托市而已。托而不举,让经济能苟得住,老百姓能有口饭吃,这就足够了。至于大招,现在是能不出就不出。什么时候出?两种情况——要么美国服软,接受我们的条件,全面放弃对华打压并部分放弃全球霸权(这个条件对美国来说非常苛刻);要么,就是美国经济崩盘!
总而言之,风物长宜放眼量。博弈从来就是艰难的,胜利从来就不会一蹴而就。所幸的是,我们现在在态势上占优——美国的情况比我们更糟糕。所以,现在不出大政策救市,反而其实是一种利好——证明风向仍对我们有利,优势在我。如果美国服软或者崩盘前真把政策储备全部打出,那反而是天大的坏事——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先于美国撑不住了,所以哪怕知道先救市后患无穷,但鉴于不救立马就会崩盘,那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先把眼前这一劫渡了再说——至于未来,那就顾不得了!
这是宏观方面的。而宏观之下,对于房地产,实际上也同样是这个逻辑。现在关于房地产的争议很激烈,是否救市也是吵的一塌糊涂。那么,房地产这个中国经济事实上的支柱,到底还有没有戏呢?
关于这个话题,老云的观点很明确:房地产大救市,肯定会来,所谓的牛市,也还有一波。只不过,这一波牛市,和过去不同。它是只属于10%的房产,至于90%,就算大救市重现,也无法从根本上挽回颓势。
为什么这说?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老云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老云看世界系列77章。喜欢的朋友,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老云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