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1.6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而我国2022年商业保理业务量仅为2.32万亿元,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供应链金融服务有效地补足了这一缺口。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地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进行信用和资质绑定,实施整体融资,将单个企业不可控风险转变为整体供应链可控风险,从而帮助整个链条实现融资需求。2022年供应链金融行业余额达到36.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随着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各方面环境的进一步优化,预计未来供应链金融行业仍将持续高速增长。
供应链金融行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到来,供应链金融逐步呈现出更加智能化,参与主体也更加多元化。底层数据的获取不再简单依靠核心企业或者平台方,而是利用技术手段从多个场景和渠道获得,数据分析也更加完善。随着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成熟,科技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也愈加紧密,供应链金融新模式的竞争力也在逐步增强,更能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同时也让供应链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
从近五年供应链金融行业的余额数据来看,行业余额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2022年供应链金融行业余额达到36.9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86.4%,年复合增长率为16.8%,远高于企业贷款规模增速和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增速。按照现行增长速度趋势来看,预计2027年我国供应链金融行业余额有望突破60万亿元。
从2022年供应链金融余额规模的结构情况看,应收账款模式是最主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占比达到60%,规模为22.1万亿元。应收账款模式获得青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融资申请发生在交易完成后,具有真实具体的贸易场景依托,风险系数较低;第二、应收账款模式以核心企业开具的应收账款凭证为直接还款来源,相对于订单融资、库存融资不涉及货物的发出及分销,从流程和时间上风险更容易确定;第三、应收账款模式可以围绕核心企业开展信用评估,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风控流程更为简单明确,且核心企业整体信用资质更高;第四、核心企业通常本身就是银行的客户,获客成本较低。
2022年供应链金融行业运营平台数超200家,从平台背景分布情况来看,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占比超50%,金融科技及供应链公司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占比最低。随着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和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很多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和供应链服务公司将实现更深度的融合,预计未来会出现多方联合建设的综合性平台,主要以金融科技公司的形式展开,预计金融科技公司建设的平台占比会上升。
从2017-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存货周期天数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周期天数变化情况来看,2020年和2022年受疫情影响出现了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平均回收周期同时大幅度上升的情形,加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此外,根据艾瑞咨询对2011-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变化的统计数据来看,应收账款规模增加了11.8万亿元,累计增长168%,远高于营业收入的累计增长率51.7%。未来,随着企业资金周转压力的不断上升,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也将日益上升。
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供应链金融供给体系发展不平衡、核心企业主动作为积极性较低、供应链金融存在泄密隐患、供应链金融科技管理相对滞后等问题。未来,随着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不断融合,上述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展望未来
(1)科技助力发展,场景日益多元
近年来,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供应链金融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透明公开可以有效地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不互通情况,区块链的加密不可篡改特征可以有效预防参与者的欺诈行为,区块链可追溯特征也可以很好地解决供应链体系内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矛盾与纠纷;物联网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能够赋予动产以不动产属性,帮助供应链金融场景扩展到动产领域;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资方全方位的了解客户情况,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的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和预付款融资模式也将获得十足的发展,更多行业也将获得更好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2)规模持续增长,合作愈加紧密
根据《中国小微经营调查者》报告调研,最近两年平均有65.8%的小微企业有贷款需求,由于普遍存在缺乏抵押物、经营管理不完善、报表不规范、缺乏有效评估或证明其信用水平的方式等问题,可获得的贷款支持非常有限。供应链金融能够很好的覆盖该部分客户的融资需求,该部分融资需求也将助推供应链业务规模的进一步增长。供应链金融能够帮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更紧密的结合,也能够促使资方、金融科技平台和核心企业之间深度融合,通过联合建立平台的方式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融资需求的覆盖。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参考资料来源:艾瑞咨询、互联网资料,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