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月,全国多地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提示,称当地网约车市场运力饱和,在出行需求有限的前提下、部分车辆因订单少导致闲置,供过于求致使车辆营运水平处于低位,同时非法营运事件频发,不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以及考虑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等因素,建议有意从事网约车经营的企业或个人理性评估、审慎进入网约车市场。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3年4月30日,全国共有309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比去年同期增加39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40.6万本、车辆运输证230.0万本,环比分别增长3.4%、2.2%,一年内分别增加约117万、54万。但同时,2022年网约车用户规模为4.37亿人,同比减少1500万;今年4月份网约车订单信息共计7.06亿单,环比下降1.4%,为半年来首度出现下降。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一边是网约车车辆、司机持续增长,另一边是出行需求降低、市场供过于求,网约车订单量出现下滑,营收放缓,司机服务质量下降,也为网约车行业合规发展带来挑战。对此,多地发布网约车运力饱和预警,有助于引导潜在从业者理性看待、进入这一行业,但长期更需要完善营商环境,撬动出行需求,提升其他职业的岗位容量,有助于行业良性发展。
运力过剩、订单下滑,多地日单量不足10单/车
4月6日,济南市发布《关于济南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风险预警的通知》称,根据统计数据测算,目前全市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同时,网约车数量过剩、市场主体过多也对行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济南市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适度有序发展出租汽车、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基本思路,综合考虑城市规模、人口数量、交通状况、出租汽车里程利用率及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环境保护等因素,济南市网约车市场运力已基本饱和。
通知表示,基于上述背景,部分网约车平台公司因订单少致车辆闲置,部分巡游车也因难以实现预期收益而无人承运,建议有意从事网约车经营的企业认真调研市场、深入了解政策、谨慎投资济南市网约车市场,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4月14日,温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2022年温州市网约车服务质量测评结果及市场动态》提到,温州市网约车车辆虽处于增长状态,但退出的车辆明显增多;从一车一人的整体比例看,呈现出考证驾驶员多、真正上岗驾驶员少的状态,说明市网约车运力趋于饱和。“由于群众出行需求有限,网约车平台获得的订单可能不足,结合当前部分网约车平台已被市场淘汰或处在被淘汰边缘的现状,网约车平台出现订单收益无法支撑正常运营支出的风险较大,准备进入市场的网约车平台应审慎理性。”
网约车订单量下降给企业带来运营压力,成为各地出手调控的重要原因。东莞市4月18日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出租汽车市场运行指标信息监测报告》披露,全市网约出租车单车日均订单量约9.07单,单车日均营收约260.83元。今年一季度,网约出租车营收比2022年下半年下降,主要是进入3月份后出行需求相对减少,而网约车数量继续增长。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低,反映行业运力与需求已接近饱和。
5月15日,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同样在发布的《关于2023年1-4月网约车市场运行情况分析及建议》中披露称,今年前4个月,市营运网约车中日均接单量处于10宗以内的约占53%。扣除平台抽成后的日均营运流水普遍处于350-450元区间,较疫情防控期间有一定好转,但仍低于2019年水平,主要因假期后出行需求回落、自驾出行频率不断提高、灵活运力的涌入让网约车总量上升“摊薄”了个体营运收入,以及司乘补贴优惠的减少。
网约车运力过剩对公共交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2022年底,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曾发文称,相比公共交通,包括网约车在内的出租车存在不经济、不集约的问题,过度使用将不可避免加剧城市交通拥堵,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拟建立网约车运力规模动态调整机制——当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变化幅度-10%,单车日均订单量<11,巡游车里程利用率<60%,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两个,则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和《网约车经营许可证》的新增业务。通过合理调节网约车出行比例,降低路网承载压力、缓解交通拥堵。
市场饱和无序竞争,合规监管不断收紧
“网约车市场的饱和可能和环境变化有关。”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对南都记者提到,近年来企业裁员优化不断,不少人群面临失业困境,网约车入局门槛低、工作灵活,成为众多人的选择。“网约车运力饱和过剩,不仅影响了司机的收入,同时也会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出行市场的平衡。除非政府加强调控,对于存量运力不合规加速清理,同时让合规运力进入。否则,不断进入的劳动力不利于市场的正常运行。”
疫情期间,许多平台积极采用包括众包在内的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不断加强新业态群体培训,让外卖、即时物流配送、网约车等业态成为临时吸纳失业人员、创业受困群体就业的“蓄水池”。据今年全国总工会发布的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目前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主要为网约车驾驶员、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是全国职工队伍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运力不断增加,也为网约车行业合规发展带来挑战。当前,针对网约车无序竞争的合规监管不断收紧,多地持续开展对非法营运车辆的查扣和清退。例如,2022年底以来,济南对全市所有网约车平台公司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执法检查,倒逼平台加快清退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共查处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黑网约)926起,罚款535.6万元,处罚网约车平台27家、271起,罚款金额479.5万元。
近日,昆明交通主管部门在回复网友留言时就表示,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每年查扣车辆均在3000辆以上,其中90%以上为非法网约车。自2023年以来,该市共受理举报非合规网约车经营案件118件。5月初,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发布通知称,针对运力趋于饱和,违规经营现象突出的问题,为进一步维护网约车行业市场秩序,决定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核发业务。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南都记者指出,失业挤压大量人员进入网约车行业,令供给增加,但需求没有显著提升,供需不匹配,网约车行业就业质量下降。“出行需求短期存在瓶颈,提高人们出行频率本身很难做到。”在他看来,政府希望通过调控供给以促进供需平衡、保证单量,对司机的利好在于,供给减少、订单就多了。调控供给的举措短期看是有必要的,长期还是要提升其他职业的岗位容量。
多地倡导租车营运代替盲目购车,理性入行
据了解,当前,全国各主要网约车平台普遍实行轻资产模式,平台不持有车辆产权,其运营模式主要包括经济租赁和自携车两种。自携车模式即由驾驶员自行提供车辆,经济租赁则是指由平台的运力渠道商提供车辆并招募驾驶员,驾驶员与运力渠道公司签订车辆租赁合同。南都记者注意到,多地在发布的网约车运力饱和预警中,均建议拟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的驾驶员,以租车的方式加入,避免盲目购车,同时注意避免“融资租赁”等高风险方式。
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千米时强制报废。行驶里程未达到60万千米但使用年限达到8年时,退出网约车经营。也就是说,属于营运车辆的网约车保险费用更高,在退出后,其残值低于自备车。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在前述文件中建议,行业新手适宜先行选择租车营运方案,这样既能切身体会行业实际环境,又能最大限度规避买车持有资产的风险。签署租车合同时,应认真阅读与确认合同条款,确保自身有能力抵御相关经营和法律风险。建议优先选择租赁时长较短的方案,尽量不要选择以租代购等方式。温州市交通运输局也提醒准备从事网约车行业的驾驶员,可先租有证车辆营运熟悉行业后再行考虑,切勿盲目购车加入。
有区域某网约车运营商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当前网约车订单量下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每年3-6月是出行淡季,本来网约车的订单就会下降。其次,许多城市对电动自行车采取放宽的态度,大家习惯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直接影响平台通勤类订单下降。他坦言,“全国各地网约车合规政策的收紧,有助于规范行业发展,对于合规的司机和车辆是好事。但政府出手调控,可能也会面临一些难题。”
上述人员举例称,比如鼓励租有证车辆营运,《网约车运输证》会变成稀缺资源,带动租车价格上涨,从中短期来看,租车公司更容易从存量市场中获得利好;对网约车司机而言,本身就具有高流动性,若租车成本上升,司机收益下降,更容易导致运力(尤其是兼职开网约车的灵活就业人员)流失。
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对南都记者指出,网约车司机这一职业为短期摩擦性失业者和长期结构性失业者提供了灵活的就业机会,很多人将其视为谋生手段,或者择业期间的过渡性职业,但是网约车市场容量毕竟是有限的。“目前,网约车构成中,自购携车与租车分别占80%、20%,如果专门为了跑网约车而租车,司机也需要负担不小的成本,且一旦租赁合约期内碰上出行需求萎缩,风险会从租车公司转嫁到劳动者自己身上。”
“今年前三个月,网约车出行需求回暖,但四月份出现下滑。加上一部分失业者涌入,暴露了供需矛盾。”张成刚认为,在此背景下,政府通过公开透明信息,客观反映市场现状,降低潜在从业者的预期,有助于引导他们理性看待、进入这一行业。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对租车公司采取税收减免等方式,来降低司机租车成本;更重要的是改善城市的营商环境,激活各类业态,撬动出行需求,有助于推动行业正向增长。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