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 王飞
精彩观点
1.现在的消费板块,我觉得已进入到一个合理的投资范围,可以介入了。
2.我们投资的酒企的供应量只有市场需求量的百分之几,即使二十年后供需也会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3.中国的房地产公司不可能全部倒闭,现在是到了关注的时候。
4.与“嘴巴”相关的公司会给我们坚定持有的信念,我相信乳制品行业会让大家抱一个大金娃娃。
5.从常识来看,现在中国人去买免税的产品的可能只有一小部分,这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本身就不大。
6月10日晚,《红周刊》线上策略会如期举行,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进行了第一场直播,他回顾了上半年的市场走势并对未来进行了预判。林园认为,现在的市场仍处于牛市初期,应该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具体行业上,林园同时明确指出,消费股已进入到一个合理的投资范围,可以进行积极的配置了,并对细分领域白酒、中药、乳制品、粮油等做了详尽分析。
此外,林园还对普通散户如何逆袭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下为直播内容(有删减,完整直播回放将发布在证券市场红周刊视频号,感兴趣投资者可以提前关注):
在市场触底阶段做“积极参与者”
集中投资极“少数”
上半年市场总的来说是下跌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和经济复苏有关。大家原本预计疫情管控放开以后,各个领域都会出现爆发性的、井喷式的增长,但实际上,经济复苏是要弱于这个预期的,就是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但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在疫情中,很多生意基本上是停滞了,这对很多企业来说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在疫情管控放开之后,各个行业其实都在恢复,只不过是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乐观。
另一个影响市场比较大的因素可能是注册制。全面注册制的实施使得市场上市公司的供应量增加了,这会拉低整个股市的估值水平。因为从表面看,最近一段时间上市的公司的价格、估值等可能并没有降低,但这些公司普遍是踩着一些热点的概念或者行业上市的,基本上上市以后就是股价的高点。另外,从整个市场看,大多数小市值公司的跌幅都比较大,就是这一类的公司太多了,这也是大家感觉赚钱越来越难的主要原因。这其实就是注册制对市场的一个改变,它会促使市场转变成一个更为极端的市场。
不过,我还是坚持之前的观点,就是市场还是处于牛市初期。因为在疫情之前,大市值的公司和很多中小市值的公司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疫情等一些因素出现之后,很多公司确实出现了一些调整,但是它们的趋势并没有向熊市方向发展,都在反反复复的震荡。我觉得,现在可能就是在筑底,从而导致了大家普遍在观望。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有信心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但我觉得,以后市场能够关注的只有少部分股票会是一种常态化,向欧、美等成熟市场看齐的常态化。尽管在一些特定的时间,一些热点板块受到追捧,但大多数股票如果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它们大概率是要越变越小的,这其实就是我的投资原则——集中投资极“少数”。
因为在A股投资和欧、美等成熟市场是一样的,都是根据供求关系寻找真正能够赚到钱、持续盈利的公司,这并不是说某家公司具备哪个概念就能实现的。不见兔子不撒鹰,如果看不到一家公司能够持续赚钱,我是绝对不会去投资的。而这样的公司在A股中是稀缺的,现在有5000多家,好公司占10%的比重就很好了,资金是有限的,500多家公司足够关注投资了。比如一些被大家寄予厚望的核心资产,我觉得现在可以关注了,因为它们在时间、空间上都已普遍经历了足够的调整。
消费板块“现在可以介入了”
地产可以关注了
具体到行业上,我们还是聚焦投资在与“嘴巴”有关的一些领域。比如现在的消费板块,我觉得其当下已进入到一个合理的投资范围,可以介入了。对我们来说,其它领域的账并不好算,因为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过剩的。而消费品都有保质期,包括食品或者医药,生产者会根据市场进行产品调节,即使产品是过剩的,我们也比较容易做出相应的判断。
另外,我们对地产行业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随着地产公司近一年多的下跌,部分公司股票面值开始频繁低于1元/股以下,从而不得不退市。我觉得,在未来还会出现一些面值低于1元/股的地产公司,这其实都是它们之前犯错的结果,为了拿地借了太多的钱。目前来看,地产公司普遍还都有负债。
但同时,我也觉得,这些地产公司已经足够便宜。因为能够上市的地产公司,基本上都是中国地产行业做得比较优秀的公司,甚至有很多百强企业。并且地产行业还是有需求的,因为中国人喜欢买房安家,即使已经安了家的也喜欢改善住宅。所以,地产行业不会有问题,还会是一个大行业,在未来两三年或者五年我觉得地产行业都是有机会的。
很多投资者看好“牛市旗手”券商股的机会,尤其是被大家广泛关注的互联网券商。因为股市低迷,所以现在券商股表现不太好,但我相信肯定是有机会的,只不过投资这个行业的胜率没有地产等行业高,所以我没怎么特别关注。
以下为互动内容:
对高端白酒的未来机会信心依然很足
次高端也存关注价值
《红周刊》:上半年,我们看到您走访了很多消费公司,您有哪些重要发现?
林园:过去三年因为疫情管控,我们很少去上市公司调研,现在放开了就想实地看看。也是因为这些调研,我们发现,与民生有关系的消费复苏没有预期的好,当然,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坏。比如一些高端消费还是非常旺盛的,这可能与这些公司的特殊性有关系。《红周刊》:特殊性怎么理解?是壁垒更高、用户黏性更强等多重性属性吗?比如高端白酒,您对它们的未来怎么看?
林园:我对它们的信心还是很足的,当然各个公司的体会不太一样,但我对调研的公司还是持非常积极的观点。
《红周刊》:据我们观察,在高端白酒之外,一些稍弱一点的酒企也推出了一些大的单品,价格在1000元左右。但目前这些被寄予厚望的产品动销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您觉得这类公司怎么样?
林园:我觉得这些上市企业都还挺好的,经营压力还不是太大,我也是持比较积极的观点。
《红周刊》:有些国外投资者对我们表示,未来二十年中国人对白酒的需求可能并不会像现在这样旺盛,比如喝可乐也可以谈成生意,您会对此担忧吗?
林园:说这话的人很可能是个“二吊子”。比如从五粮液1998年上市时,市场已经有了这个观点,但现在看它的需求还是依然旺盛。也有些观点说,某些白酒品牌的价格都是市场炒作的,但是那么大的规模肯定不是几个人炒上去的,而是大家的力量。
其实,白酒的总销量在不断降低这是事实,但我们投资的这些企业都是有与行业不同的地方,它们的供应量只有市场需求量的百分之几,比如现在有100个人喝酒,即使二十年后变成了10个甚至个位数的人喝酒,它们的供需仍会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这都是可以量化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投资这些酒企,先把这二十年钱先挣了,二十年后再说。
我本身是不喝酒的,但和我接触的10个人,基本上除了严重的疾病都不会戒酒。比如我有个同学戒了几天后来又喝上了,他说,人生就那么一世,喝酒是最大的爱好,戒了还有什么意义?其实,白酒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要戒早就戒了,喝酒的人是能从中找到人生的乐趣的。所以,即使国外的一些大品牌都没有了,但说白酒在中国会消失至少我现在是不信的。无酒不成席,酒本身就代表一种文化,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呢?
房地产大笔介入仍需销售起色
目前主要投资相关债券
《红周刊》:您刚才提到了房地产,我们也看到最近几个交易日地产股有反弹的迹象,在您看来,房地产现在已经触底了吗?
林园:这个不太好判断,但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说,我们觉得现在是到了关注的时候。因为过去房地产出了一些问题,整个行业形成了一个熊市,但我坚信一点,中国这些房地产公司不可能全部倒闭。现在主要是看销售,什么时候销售有起色了问题就解决了。
《红周刊》:您在去年的《红周刊》线上投资策略会中就提到,您的策略是投资房地产整个板块,现在还是这样吗?
林园:是这样。因为房地产等于是整个板块出现了一个大的危机,对个别公司是很难做出准确判断的。房地产是由于负债爆雷的,当整个行业出现危机的时候,差不多每家公司都可以拖一段时间,但如果拖得时间长达五、六年,甚至像日本地产行业那样拖几十年,估计谁也受不了。到现在的位置,房地产公司和负债的关系已经不是太大了,最核心的就是销售,销售是整个行业遇到的大问题,如果持续低迷,不管是龙头房企还是其它稍逊一点的房企都是很难把房子卖出去,但对销售我们还不好判断。
《红周刊》:您投资的是房地产的ETF或者指数吗?
林园:我投资的债券。地产到目前这个位置,我还在慢慢的看,就是相比过去变得积极了,具体什么时候大手笔介入,我还不做判断。即使有一些大的信号出现,我再出手也来得及。现在很多地产公司的股价都跌了90%甚至100%以上,已经变得特别便宜了,并且它们的产品都还是不错的,公司资金链的断裂并不能说明产品不好,这是经营层面的问题。所以,在投资上我也变得胆大了。
直播福利!《2023年下半年投资策略》
限时免费,扫码领取!
中药处于“买入阶段”
创新药没有被高估
《红周刊》:与“嘴巴”相关的还包括您经常提及的医药,比如细分领域中药,您觉得下半年会有所表现吗?
林园:中药是我们长期投资的方向,我不知道下半年会如何表现,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三年到五年甚至是三十年,这个行业不会有什么问题。
《红周刊》:您比较看好与“三大病”有关的药品,我们也知道,您的投资体系分为买入和持有两个阶段,那么,您目前对“三大病”的策略是更偏向于第一个阶段还是第二个?
林园:第一个阶段。与“三大病”相关的也属于消费的范畴,这跟我们对消费可以介入了的观点不冲突。
《红周刊》:中药板块今年涨得比较好,不过,也有一些老字号出现了明显下跌,您觉得这些公司是否跌出了机会?林园:机会确实是存在的。中药板块今年走出了分化,这和疫情有关系,因为其业绩的好坏和疫情的关系比较大。当大家开始抢药的时候,很多对病毒有疗效的药品的库存都清掉了,业绩就会大幅增长,但其它的一些中药老字号的业绩表现就会逊色很多,不受市场欢迎。不过,我觉得这些老字号的业绩还是相对稳定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对终端的管控是比较严格的,渠道中的存货较少。
《红周刊》:创新药呢?
林园:我也是比较看好这个板块的,我们认为,现在没有被高估。从近几年的创新药的发展历程来看,我觉得它会走在世界的前列的。虽然我们国家的这些药企和国外的一些化药龙头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它们通过资本市场这么多年的积累,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资本,未来一定会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不断涌现。
乳制品正经历国产替代
会让大家抱一个大的金娃娃
《红周刊》:乳制品是您长期看好的行业,但最近一年相关的龙头在持续调整,您的观点是否还是和之前一样?
林园:我们还是长期看好。因为中国的乳制品市值跟国外比还是差距比较巨大,但是它们的竞争力又比国外的强。
这其实是国产替代的一个缩影,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包括奶粉在内的很多国外品牌正陆陆续续退出中国,因为外国人办企业的人工成本太高,产品价格要明显弱于中国品牌,而中国人的产品也越来越好,价格更低,大家都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就像现在我们买彩电、冰箱等家电,普通消费者很少会执着于选国外品牌了。我相信包括汽车等在内的一些产品也会是这种结局,最近我还在想,以后贵的汽车还会有人买吗?奔驰、宝马、特斯拉又会遇到什么难题?
《红周刊》:但乳制品行业在二级市场确实经历了调整,很多投资者都感觉很难熬,您对这些投资者有什么建议?林园:坦白讲,这是个出大富豪的行业,比如国外的雅培公司,在过去几十年股价就涨了几百倍。当然,不仅是雅培,可口可乐也有10年不涨的时候,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股市的偏好没有到,一旦未来偏好又倾向于“嘴巴”,这些公司又会大涨。
基于这样的逻辑,我判断乳制品是能够给大家带来财富的行业,而且机会很大。它不像有的行业,如家电中的索尼等最后不了了之,与“嘴巴”相关的公司会给我们坚定持有的信念,更何况中国有14亿人口,我相信乳制品行业会让大家抱一个大的金娃娃。
免税是小众消费
粮油机会“一直存在”
《红周刊》:免税行业呢?其也属于消费细分领域的一种,它最近一段时间也经历了比较大的调整,现在是不是也具备了介入的机会?
林园:它和“嘴巴”不是特别的相关,这不是我的强项,我没有参与。但从常识来看,现在中国人去买免税的产品的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这个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本身就不大,比如我都不买进口的东西。之前很多小姑娘喜欢进口的化妆品,但现在很多人都开始购买国产的。再比如之前的高露洁,基本上大家都会使用这种牙膏,但随着国货的崛起,这些品牌很难生存下去,因为我们生产的东西性价比太好了。这属于消费观念的变化,一旦形成对外国品牌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所以我觉得国外产品的拥护者会越来越少,这是趋势。
《红周刊》:粮油板块下半年是否还有机会?
林园:这个板块关系到民生,什么时候都有机会。
市场需要赚钱效应
国产替代的领域都有机会
《红周刊》:您刚才提到,当前实体经济的复苏比较弱于预期,您预计什么时候会大幅度的好转呢?
林园:实体经济的好转是由供求关系决定,我不是专业做这个的,我就不做判断了。但从二级市场来说,真正影响牛市出现的因素就是赚钱效应,如果现在出现几个涨停板的强心针,大家看到的市场就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红周刊》:关于国产替代,您看好哪些领域?
林园:中国现在的制造业已经能够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我预测,现在外国人能生产的,中国将来都能生产。所以,我觉得最后所有领域都会产生替代。
《红周刊》:对于消费、地产等领域的投资可能更适合资金量比较大的机构,您对普通散户有什么建议?
林园:我的建议是未来30年持续买入。我对中国经济是长期看好的,中国已经告别了几十年前那种商品短缺的时代,我坚信未来十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要比现在高,平均收入也要高。所以,只要大方向找对了就没有太大问题。而这些行业都是刚性的,并且在过去几年还都经历了大幅的调整。我们在全球市场都有投资,在过去投资几十年都不涨的也有,但只要涨一波就会赚得盆满钵满,到今天我们的收益还是非常好的,这个策略目前还是不错的。
结合行业前景
选择持续分红的企业
《红周刊》:您买入一家公司会参考哪些指标?
林园:如果要通过一些指标筛选,我觉得还是选择头部的、垄断的企业。另外,还要选择能持续分红的企业。比如一些企业,之前可能是因为要发展,没有多少存粮,但随着发展壮大之后积累了很多钱,而这些账上的现金不能体现它的价值,倒不如向外国的公司学习把钱分给股民,提高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如果它们现在的投资回报是2%,一旦提高分红规模一倍甚至两倍,它们的投资收益率也能达到4%以上,这对我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现在真正去投资的话,回报不会太高,像日本已经很多年负利率了,欧美的利率也很低,如果每年有百分之二、三的收益我都很开心了。
我今年确实去了很多企业,当被问及分红的情况,它们中有一些账面的盈利是很高的,但被要求提高分红规模后,它们都说要到银行贷款才能实现,这实际上就是这些企业没有钱,钱都拿去投资了。
《红周刊》:对于不分红的企业,它们的业绩还不错,我们还能投资吗?
林园:我肯定是不会投。因为投资就是做买卖,投资产出无限大的这种公司才是最可靠的,它依靠的是商业模式。而那些能持续分红的企业基本上都和“嘴巴”有关系,国外也是这样。
《红周刊》:今年上半年,“中特估”的大蓝筹企业备受市场关注,它们的分红率也相对稳定,它们符合您的审美吗?
林园:我没有关注这些,我只关注与“嘴巴”相关的公司。如果是一个持续分红的公司,我是愿意给予关注的,如果是前景非常好的公司,我就更愿意关注了。但如果公司的基本面变弱或者有风险出现的迹象,我也不会投资,我不但要看公司的过去还有未来。
年轻人持有公司数量可以少一点
耐心等到市场偏好到来
《红周刊》:什么情况下是低估,什么情况下又是高估,您是怎么评判的?
林园:估值是非常复杂的东西,它和社会整体的收入水平等等都是有关系的,比如说日本,他们对金钱的回报的想象就非常低。估值在各个行业之间并不能照搬同一个PE,在同一个行业的不同时期也不通用,比如房地产行业,前几年房子销售比较好的时候,地产公司赚了很多钱,几倍的PE就很低,但在当下销售不好的时候,即使股价跌了很多,有的PE甚至变成了负的,也并不是很低。投机市场是有趋势性的,我们只要判断市场目前到底是热还是冷就行了。
当然,在投资中,PE也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要看这家公司对应的公司在全球范围的市值,以及结合中国人口做一个综合的评判。如果一个行业的总市值已经远远超过全球的市值,对待这个行业就要小心了,比如早前的地产股。
《红周刊》:对于上市公司的财报,您会重点研究哪些方面?
林园:财报上面的指标我们都会看,主要会看公司的盈利能力。当然,在各个时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2010年以前,我们会持续关注一家公司的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是否会持续增加,但到现在还要综合很多因素去评判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
《红周刊》:您觉得小资金有必要做组合配置吗?
林园:股票市场要挣钱是需要泡沫的,任何行业如果有泡沫的话,都能挣到钱。我们的方法就是等泡沫,哪怕十年甚至十五年不涨,只要持仓不大跌就可以持续的等。至于组合配置方面,作为像我们这样已经60多岁的就可以选择一个相对保守的组合,年轻人的持仓数量就可以少一点,因为要想真正的发财一定要一根筋,手上的股票越少越好,这是全世界的规律。就是选择垄断性非常好的公司长期持有,比如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我一去美国就看到满街的可口可乐,我就知道,像这样的公司可以闭着眼睛买,即使套住了十年甚至十五年也会解套。
《红周刊》:散户如何才能逆袭?
林园:这实际上是有投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