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个层面分析,攀钢钒钛资产剥离的动因。
公司层面
多次的补救措施均未对攀钢钒钛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起到根本性作用,同时在钢铁行业中看不到未来迫切寻求战略转型以及收到退市风险警告的情况下,让攀钢钒钛面临不得不做出剥离所有钢铁相关业务的重大决策。这是攀钢钒钛此次资产剥离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1)扭转连续亏损困境,保住上市资格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内外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全球范围内对钢铁的需求量也同样日趋下降,在国内钢铁行业本就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生产成本还不断上升,导致钢企之间竞争程度更加激烈,钢材价格不断走低。
国内的钢企由于产量过大,造成了市场内整体供远大于求的局面,导致钢铁产品的价格处于不断变化的情况。在市场如此低迷的情形下,攀钢钒钛同样遭遇了经营困难的问题。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出现了归母净利润为负的情况,其中第一年企业共亏损了4.5亿,第二年更是将亏损额增加到了15.5亿。
由于这连续两年的亏损,在2010年攀钢钒钛的股票被特别处理,但就在当年企业的净利润就回归了正数。然而在2014年,攀钢钒钛又因为产品价格进一步的下跌以及卡拉拉项目大量的资产减值导致公司再一次发生亏损。
同样,在2015年攀钢钒钛再次因为产品利润过低产生亏损,其亏损额尽管相较于前一年下降了很多,但减少的原因不是企业自身盈利状况的改善,而是2015年没有2014年的高额资产价值。接着,由于企业的亏损,自2016年5月3日起,攀钢钒钛再次被列入退市风险警示名单。
根据中国股市的治理规则,如果一家上市企业连续两年的净利润为负数,那么企业的股票就会被进行特别处理,若亏损依然继续,那么企业就会被暂停上市。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十分宝贵,因此在面对退市风险时企业保壳的意识很强烈。
攀钢钒钛在2010年就为了保壳实施过资产剥离,并在当年成功扭亏为盈,但因为没有在未来发展战略上有所调整,仅仅是短期内的盈余管理所以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改善,这也导致了企业依然长期处于经营业绩不佳的状况,紧接着就是再一次的面临退市风险。
攀钢钒钛在2016年上半年再一次的出现盈利负增长的情况,由于已经持续亏损了两个会计年度,攀钢钒钛必须要做出抉择,于是在当年终于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规划整个了资产剥离方案,计划将企业所拥有的全部与钢铁和海绵钛相关的资产进行资产置换,交易预估值为89.42亿元。这次攀钢钒钛在面对所处行业低迷以及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时最终利用资产剥离再一次的扭亏为盈保住了上市资格。
(2)战略转型的迫切需要
由于钢铁行业当前现状不好且发展前景堪忧,使得攀钢钒钛在企业主营业务方面盈利状况不理想并遭受财务困难。紧接着我国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供应体制和淘汰旧产能的号召,使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外部形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此时钛白的需求量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钒钛制品在钢铁以外新的应用领域逐渐打开。企业生产所需的材料基本上都来自于攀钢集团,并且在攀枝花与西昌存在的4大矿区中,攀钢集团就拥有其中两大矿区,因此可以确保公司生产原料来源稳定且成本可控。
在钢铁业不景气但钒钛市场前景良好的情况下,攀钢钒钛公司将钢铁相关的业务全部卖掉,实现向钒钛业的转变并携手收购方实现协同发展。而对于有更好发展前景的钒钛制品业务领域,攀钢钒钛本身就拥有大量资源去开采,在控制原材料成本以及实现原材料有效供应方面具有持续的保障,所以坚定的将原来盈利能力不强的钢铁业务完全剥离出去,将所有的资源以及管理集中投放于钒钛领域,以明确培养新的核心业务。
除此之外,攀钢钒钛在研发费用上也进行了大量投入,在成为国内一流的钒钛制品企业的同时技术上也不断向国外靠拢,成功实现向高层次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新的领域拥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
(3)避免同业竞争,实现产销经营一体化
攀钢钒钛与攀钢、鞍山钢铁同属钢铁、铁矿石上下游企业,从2010年度的重组结果来看,其后续的经营成果并不理想。但这次却十分不一样,尽管两次均为关联性质的剥离,但是这次的剥离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集团子公司间的竞争冲突问题,同时还保证了整条业务链运转效率的上升。
当前,攀钢钒钛作为世界上最具实力的钒制品供货商之一,以及我国钛白行业的主要供货商,其经营方式不断革新,生产控制水平也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并且攀钢钒钛积极将钒钛销售业务相互整合,强化产销衔接,实现了钒钛产业一体化运营模式,努力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综上所述,由于连续两年的亏损攀钢钒钛急需让企业的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以此来保住企业的上市资格。同时,因为企业本身有着良好的钒钛矿产资源,且钒钛制品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所以实施资产剥离不但可以保住珍贵的壳资源,还能够解决由于整体行业经济的低迷造成的企业长期盈利不佳状态的问题,成功实现企业跨行业转型。
行业层面
企业的经营业绩难免会受到所处行业整体经营环境的影响,而钢企之间长期以来的竞争激烈以及经营效益不佳加速了攀钢钒钛经营绩效的恶化,也推动了此次资产剥离行为的发生,行业的整体发展受阻是攀钢钒钛进行资产剥离的间接动因。
(1)产能过剩严重
我国的钢铁业因为竞争激烈,产量长期处于超过市场需求的饱和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钢铁企业的总产量也不断递增,但这种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整个行业粗暴式的生产方式。
因为我国当前进行钢铁行业管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政府审批来实现,而钢铁在市场中也一直有着很高的需求量,因此很多实力强劲的钢铁上市企业更加注重对于规模扩张策略的制定导致了钢铁产能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不断攀升。
自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的粗钢产量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上升趋势,并在2015年内粗钢产量扩大到了8亿吨。尽管粗钢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但相比于国外企业,因为国内的产能利用率下降幅度过大,仅仅5年间就下降了15%,所以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更为严重一些,产能利用率至2015年跌到67%,而国际中对于产能利用率的合理区间的界定在75%以上,因此导致了企业库存大量增加,产品积压问题日趋严重,产能过剩问题明显,其中仅在2015年过剩产能就已达到1.3亿吨。
由于过量的产能在钢铁市场中造成了很严重的供求不平衡买方市场,也加重了我国钢铁市场价格的进一步走低,整个行业的平均效益也逐年下降。例如在2012年,钢铁行业的整体态势为在高成本、高产量的基础上却拥有低回报值、低经济增长值。
在这一年钢铁的整体价格以及销量方面都出现了历史最低值,并在总体产量达到10亿吨的情况下经营利润仅仅只有15亿。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受到普遍重视时很多钢铁生产企业选择通过大量的出口来消化这部分产量。2010-2015年我国钢材的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出口量持续增长。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钢材贸易性摩擦不断增多,其中包括139宗,较去年同期增长66%。这样一来本身赖以解决供应量过多问题的策略,也因为出口带来的问题不断上升受到阻碍,钢铁行业又重新步入危机。
(2)行业亏损严重
自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全球钢铁市场均遭到了重创,但由于我国社会性质所带来的钢铁市场滞后效应,2008年时我国钢铁行业的销售收入仍然呈现增长,但亏损额也已出现大幅上涨,直到2009年销售收入也开始负增长。
2010年和2011年,由于4万亿计划带来的效应,钢铁行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开始出现震动,在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方面均出现了低迷,在此经济形势下,我国钢铁行业再一次出现经济整体下滑的现象,并且由于市场环境变化较大,钢铁行业出现了更为严重的亏损,亏损额同比增长180%。
此后,钢铁行业的经营绩效就一直保持着下降的趋势且没有丝毫扭转的迹象,2015年利润总额同比更是下降61%。在进入2016年后,行业下游的经营现状的改善导致市场对于钢材的需求程度骤升,同时又由于多年以来钢铁业一直持续秉承减少库存的理念,此时造成了市场上短期内的供需不平衡,从而导致钢材价格又一路上涨,钢铁行业指数终于再一次恢复上涨趋势,在同年4月上涨至754点。看到钢铁价格的持续走高,众多钢厂迅速加大生产,这又再一次的使得市场中供应与需求的平衡关系被打破,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又重新走回低谷,钢铁行业的前景越发不明朗。
(3)产业结构落后
首先,在产业布局方面,我国的钢铁企业自身一直都存在着问题。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钢铁企业布局基本上都在靠近铁矿原材料地,主要利用国内的资源同时依
(4)行业亏损严重
自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全球钢铁市场均遭到了重创,但由于我国社会性质所带来的钢铁市场滞后效应,2008年时我国钢铁行业的销售收入仍然呈现增长,但亏损额也已出现大幅上涨,直到2009年销售收入也开始负增长。
2010年和2011年,由于4万亿计划带来的效应,钢铁行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开始出现震动,在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方面均出现了低迷,在此经济形势下,我国钢铁行业再一次出现经济整体下滑的现象,并且由于市场环境变化较大,钢铁行业出现了更为严重的亏损,亏损额同比增长180%。
此后,钢铁行业的经营绩效就一直保持着下降的趋势且没有丝毫扭转的迹象,2015年利润总额同比更是下降61%。在进入2016年后,行业下游的经营现状的改善导致市场对于钢材的需求程度骤升,同时又由于多年以来钢铁业一直持续秉承减少库存的理念,此时造成了市场上短期内的供需不平衡,从而导致钢材价格又一路上涨,钢铁行业指数终于再一次恢复上涨趋势,在同年4月上涨至754点。
看到钢铁价格的持续走高,众多钢厂迅速加大生产,这又再一次的使得市场中供应与需求的平衡关系被打破,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又重新走回低谷,钢铁行业的前景越发不明朗。
(5)产业结构落后
首先,在产业布局方面,我国的钢铁企业自身一直都存在着问题。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钢铁企业布局基本上都在靠近铁矿原材料地,主要利用国内的资源同时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