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点认为,众多汽车合资大厂2023年首季销量剧降, 上汽集团更是仅完成了全年目标的15%。资源这么好,上汽为什么做成这熊样?吉利比亚迪的资源和市场环境,比起上汽可差太多了,为什么它们能在新能源领域里做得风生水起?
上汽集团
市场资源本身就是国家极为重要的资源,你外资进来能赚钱就不错了,难道啥都不付出就平白无故给你?市场资源的背后是什么?是千千万万国人的血汗钱!比亚迪宁德时代为什么值得夸,是因为他们对产业链的贡献,配得上他们得到的市场资源......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1,只要不是垄断国企,一般竞争不过民企;2,民企可以玩野路子(十几年前比亚迪扣了车标就是丰田),国企不敢。所以民企风险更高。有些人只看到了长城,比亚迪,吉利,可知道众泰,力帆,韩泰,华泰,江南,猎豹…...等其他几十家民营车企?
另外,合资大厂为民企提供了人才,技术,管理以及供应链,这都为民企的进步升级提供了便利。再者,民企里面也有地方部门的支持,享受的政策红利不比国企少......
两种观点都不敢苟同,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民营汽车能在新能源领域干翻合资大厂,说到底就不是一个赛道,如果我们把电动汽车和燃油车拆一下零部件,会发现电动汽车的加工和装备体力及精度要求,都比燃油车要低。
上汽集团
一辆燃油车假设有一千个工人参与了生产,包括零部件、基础原材料加工(比如钢铁冶炼)等等,这一千个工人里可能有950个都是男的。而电动汽车里,允许女工人的比例要高得多。同样的,电动汽车对技工数量和技术的要求也大幅降低了。
电动汽车里,普通锻件(坯料再用机床加工)零部件也远比燃油车要少。譬如压铸等一次成型零部件比例大幅上升。为什么可以这样呢?因为电动机天生是圆周运动,转起来甚至可以没有重心变化的,而内燃机是把机械往复运动转化为圆周运动。
上海汽车:看了深圳比亚迪才知道,我对汽车工业技术太精益求精了!总体而言,对中国汽车民营企业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友好的范式革命。把对手拉到自己的低水平(指加工和装配技术),然后用自己丰富的经验(指规模效应)击败对手。
深圳比亚迪
以上观点你有异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