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抢国际人才,打“个税优惠”牌靠谱吗?
海报设计 郁斐
上个月,上海举办了第八次“江上会客厅”中外朋友恳谈会,意在促进海外人才的交流。
这场由上海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和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会议,参会嘉宾包括来自美国、意大利、韩国、泰国等国家的驻沪商会和部分外企代表。
今年的恳谈尤其关注了外籍人才服务体系、外籍人士税收政策等议题,意在“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共同发展”。
实际上,“优化外籍人士的税收政策”的声音,这些年来并不鲜见。为何?
一个客观因素是,中国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相对一些外籍人才所在国较高。2021年上海两会期间,时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曾表示,“随着高层次人才的集中涌入,他们对于境内外个人所得税税率的比较感受较为直观”。
中国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最高为45%。据媒体整理,香港地区个人所得税最高累进税率为15%,新加坡最高累进税率为22%,美国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为37%,并有较完善的减免项目和抵税规则。
也因此,针对外籍人才的个税减免优惠政策,正成为国内大城市、经济区的“引才”、“抢才”手段。
深圳市于2012年在前海片区实施了“前海境外人才个税15%”优惠政策。2019年,该政策扩展至粤港澳大湾区,即珠三角九市——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
上海临港新片区、海南自贸区及北京市某些特定区域,也在近年推行了类似的境外高端人才个税缴纳最高15%的政策。
享受个税优惠政策,无论对于人才还是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都是一件分享红利、促进发展的好事。
但在优惠政策落地过程中,一些欠妥的操作方式,引发了未预期效果。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调研发现,某些情况下,上海部分区域在推行这类个税减免措施时,方式还欠公开透明,反而引起市场主体的困惑、内部人员的不满,产生了未预期效果。
例如,受访企业认为“所属区在未公布任何政策的情况下,于2022年选择了部分外企的部分境外高端人才,实施个税缴纳最高15%的优惠”。部分企业内部员工得知后有所不满,认为“不公平”、有“暗箱操作”之嫌,且不利于公司正确决策。
还有一园区实施境外高端人才个税缴纳最高15%的政策,某外企被此政策条件吸引入驻后,又被告知因其所在行业不符合要求,不能享受此政策。
这些现象需引起重视,让政策落地过程更加公开、有效。
同时,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还发现,此类优惠政策是否延续的不确定性,使外企及外籍人才的对区域营商环境的体验感有所“折扣”。
自1994年起,中国对外籍人才实施个税优惠政策——对其取得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费、洗衣费、境内外出差补贴、探亲费、语言训练费、子女教育费等八个津补贴项目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2018年12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表示,“自2022年1月1日起,外籍个人不再享受住房补贴、语言训练费、子女教育费津补贴免税优惠政策”。
在优惠政策到期前一天,即2021年12月31日傍晚,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延续实施外籍个人津补贴等有关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表示外籍个人有关津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执行期限将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
该项个税优惠政策得以延续,对外企来说乐见其成。但延续政策发布较晚,形成一种实质上的临时变动,这对企业带来一些未预期的影响。
例如,一家外企告诉澎湃研究所研究员,他们在2021年专门聘用了会计师事务所做政策调整后的应对方案,但“最后白做了、白花了钱”。
还有一家外企,因这项税收优惠政策原定于2022年取消,高层管理者出现不必要的变动。数家企业反映,2021年12月31日发布的优惠政策延期,对其人事任命、经营管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管理成本。同时,他们也不确定优惠政策在今年年底是否会延期。
在复杂的背景下,“优化外籍人士税收政策”得到持续关注。面向外籍人才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初衷是吸引或留住人才,以利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有企业在乐享境外高端人才个税优惠政策同时,提出进一步诉求:“既然境外人才可以享受,那么可不可以把中国高层次人才也包括进去呢?”
实际上,近年来,此类政策也受到赋予外籍人士“超国民待遇”的质疑,由此出现的政策收缩或摇摆、可预期性下降等情况,又进一步影响外企的营商环境感受,似乎陷入两难境地。
根本上,各类外籍人才税收优惠政策出台是由于国内与国外个税税负存有差异。
因此,还有一策,一些观点呼吁普遍性的降低国内税负,逐步与国际接轨,同时逐步取消外籍人才的各类特殊优惠待遇,这样既实现了不同身份群体的“公平”,也避免了外籍人才因高税负而外流,维护了市场“效率”,可谓双赢。
进一步看,按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人才竞争中的成功经验,海外引智应更致力于培养产业集聚、发展社会网络、创新移民政策、增强国际合作等途径。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