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宋婕 陈锋 北京报道
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下称“一中院”)发布了十大破产典型案件,包括方正集团、紫光集团、德国亚琛地方法院、包商银行、华晨电力、华谊嘉信、汇源食品、北京中电华通、方正科技、哈维思特等,其中涉及大型企业集团、外企、国企、银行、上市公司以及民企。
据悉,一中院审结十大破产典型案件,为企业引入投资1500亿元,清理企业债务近9000亿元,盘活企业资产逾5000亿元,清偿职工债权近7000万元,妥善安置职工约9万人,依法保护了16余万名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化解千亿级大集团债务
十大破产典型案件以破产重整为主。曾经的知名校企方正集团等五公司和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是千亿级大型企业集团重整的典型案例。
2021年7月,债权人以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一中院申请破产重整并被受理。
紫光集团旗下有紫光股份、紫光国微等多家上市公司,主要涉及半导体行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也是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截至2019年底,集团总资产达到3000亿元。
随着重整尘埃落定,本次司法重整为企业引入600亿元投资,依法平稳化解1500多亿债务,维护集团体系内298家企业持续运营,稳住5万多个职工岗位。
方正集团的问题始于其2019年12月的一只债券违约,接踵而来的巨大债务压力波及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2020年2月,一中院依法裁定了重整申请。
一中院表示,经过重整,为方正集团引入投资700多亿元,化解企业债务2600多亿元,帮助400余家企业持续经营,稳住3.5万职工的工作岗位。
两家上市公司闪电重整
方正科技(600601.SH)原为方正集团信息产业板块的重要上市公司,是方正集团破产重整项目的重要衍生,也是上交所自2022年3月实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指引后首个案例。
2022年9月,一中院正式受理方正科技的重整,重整执行工作也在去年底如期完成。今年2月,方正科技正式变更控股股东和实控人。
该案自受理至审结仅用时57天,至重整计划执行完毕仅用时90天,为公司引入资金约20亿元,化解企业债务逾54亿元,债务人、债权人、职工和逾14万名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均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整个重整期间,方正科技未收到监管部门任何关注函、问询函或监管函,是司法程序与行政监管有效衔接的示范标杆。
另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华谊嘉信是因经营方面承担较大的压力,被一中院裁定进行破产重整,福石资管作为重整投资人对其进行了重整。2022年5月,华谊嘉信撤销退市风险警示,两个月后更名为福石控股(300071.SZ),进入新的发展期。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1年10月28日一中院裁定受理重整申请,到2021年12月16日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华谊嘉信这一重整过程仅仅历时49天时间,执行过程也只有15天。
一中院称,这是为了满足上市公司必须在“披星戴帽”当年消除退市风险的迫切需求,为困境上市公司通过重整复兴起到了积极正面的导向作用。本次重整为公司引入偿债资源逾8亿元,化解企业债务逾12亿元,职工债权全额清偿、职工工作岗位得以保留,近2万名中小股东的权益得到保障。
清理近9000亿元债务
十大典型案件中只有包商银行是进行破产清算。
作为曾经的“明星”银行,包商银行曾经的资产规模甚至达到5500亿元,但因出现严重信用风险和资不抵债,2019年5月被央行、银保监会接管,并在2021年2正式被一中院裁定破产。包商银行破产之时还有接近470万的储户,负债却高达2060亿元,广受社会关注。本案也成为银行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典型案例,对于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实施银行金融机构破产,为有效化解债务风险、维护市场稳定提供了参考样本。
一中院在办理本案时,审慎论证了金融机构被接管期间行政清理行为的法律性质,确保破产清算程序中对于行政接管期间交易行为效力的确认符合法律规定以及债权人利益,保障金融机构风险处置项目连贯、行政接管与破产清算程序有效衔接。同时,法院批准继续履行与其他主体签订的债权资产交易和收购承接的有关协议。
一中院院长马强表示,重大典型破产案件的审理具有以下特点:案件疑难复杂,所涉企业体量巨大,且破产审理往往无先例可循,对能动司法提出新挑战;涉及多种主体和行业,大中小微兼具,域内域外交织,反映市场发展新需求;影响群体广泛,涉及企业层级多、主体广,且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司法辐射呈现新特点;以点带面,形成了破产大要案审判机制,并推广运用在类案、关联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破产审判取得新成效。
据悉,北京破产法庭是一中院在其原有的清算与破产案件专业审判庭基础上组建的法庭,2019年1月正式揭牌成立。
北京破产法庭庭长常洁介绍,自北京破产法庭成立以来,共审结十件重大破产典型案件,为企业引入投资1500亿元,清理企业债务近9000亿元,盘活企业资产逾5000亿元,清偿职工债权近7000万元,妥善安置职工约9万人,依法保护了16余万名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助力困境企业摆脱流动性危机,实现企业涅槃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