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应磊
信用,市场经济的“基石”。
现代金融体系就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产物——比如在英国,以国王的信用为基础,向英格兰银行举债,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金融时代。
今天,信用的分量更重了。
对一个城市而言,信用体系的优劣,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地营商环境的水平。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授权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宁波在全国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位列第一。
这已经是宁波今年连续第三次摘得桂冠!
在一次次的信用比拼中,宁波凭什么独占鳌头?信用,又给宁波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资料图
信用价值无远弗届
在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的城市综合信用指数中,以城市能级为区分进行分类测评,宁波属于“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阵营。
连续三个月名列榜首,是宁波创造的历史最好成绩,也成为榜单发布以来除了北京之外,取得该殊荣的唯二城市。
榜单成绩之外,信用更是带给这座城市看得见的发展动力。
在宁波海曙区,信用成为“招投标通行证”。今年2月,海曙区出台新规:建筑企业如不存在失信记录,在区内参与工程投标时,仅提供一份守信承诺,即可免缴投标保证金。
“用活用好”信用,已经是城市营商环境提升的秘密武器。透过一个案例,我们可以感知信用的力量——过去,新建船舶要投用,需办理七大类30余项证书,且环环相扣,一个个办下来要一两个月;现在,宁波海事、交通等部门对A级信用航运企业启动“一船多证一次通办”政务服务机制,一天就能办齐。目前,该机制已惠及559艘船舶,帮助企业节约成本近50亿元。
信用,不止为市场主体赋能,信用本身存在巨大产业机会和价值。
信息沉淀,形成海量大数据。一个产业应运而生:专门从事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和加工,并提供相关信用产品和服务。
信用是个产业链,前端产生信用评价、中端管理信用行为、后端服务信用结果。但是,信用产业在我国尚未形成气候。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认为,企业是产业的承载与主体,相比邓白氏等征信机构以及穆迪等评级机构,我国市场化信用机构还没有一家能够称得上“参天大树”,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还需要政策的引导以及自身经营能力的提高。
“掘金”信用产业,宁波正在布局。《宁波市社会信用 体系建设"十四五" 规划》提出,做强做优信用服务行业。
实际上,宁波发展信用产业具有基础优势,一方面,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是硬核力量,经年累月沉淀了海量信用数据资源。另一方面,外贸产业集聚,而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企业普遍采用信用交易。
宁波探索已经起步。比如,2022年,Wiffa国际货代信用合作平台、宁波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与中国信保宁波分公司签署备忘录,联合探索推动建立港航服务信用体系,支持宁波港航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信用体系竞争加剧
建设信用体系,首先要捕捉、整合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海量的社会行为背后都有信用的影子,那么,个人、企业的信用状况如何被感知?
支撑其信用体系的是一个可靠的平台。这些年,宁波基本构建了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为支撑,以共建共享和协同监管机制为关键,以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为工作重点,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架构。
平台的力量有强大?涉及市县两级104家单位1000余项信用事项,累计归集信用信息近13亿条,为1100万自然人、138万法人和个体工商户建立公共信用档案,实现信用主体全覆盖。该平台实现信息归集、查询、共享、异议、修复等“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已提供信用服务2500余万次。
高质量的平台带来高质量的信用体系,从而降低市场交易风险、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交易规模,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比如,中小企业融资难,信用就帮其获得实惠。宁波的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帮助2.6万家企业实现融资授信,发放贷款超2900亿元。
信用的对于经济发展的好处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信用的价值,信用体系的竞争加剧。
但是,信用体系的建设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个累积的过程,需要社会在道德、法治、习俗等方面演进。
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信用体系,但建设与完善整整经历了一个多世纪。
该体系包括立法、信用服务企业的市场化运营、国家对信用工作的宏观管理三个方面。正是这一体系为美国个人信贷和商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宁波也正在把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宁波市社会信用条例》将于7月1日施行,从信用信息、诚信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夯实信用建设制度化成果。
信用经济方兴未艾
近年来,“信用经济”在政策文件中频频出现,成为了网络热词,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21年9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该方案提出,创建信用经济试验区。
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的市场化改革创新——宏大的改革创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一个微信或者支付宝,使用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无需押金。这些客户端已经记录了人们的信用大数据。信用因为数据而变得具体,成为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名片”。
抽象的信用,正在因为一个个具体场景而生动。当信用建设开始在越来越多的领域生根发芽,人们发现,信用红利开始融入越来越多的生活日常。
走进宁波江北区洪塘街道孙家菜市场,信用通过场景变得具体:信用分达到一定数值买菜就能打折;无人自助售货摊位前,顾客井然有序;智能化应用平台让销售全过程透明化……
浙江是数字经济大省,以数字化变革——沉淀的信用大数据活起来——搭建丰富多彩的应用场景。
“信用有价、守信受益”,2019年12月,宁波推出了城市个人信用分——“天一分”。在旅游、交通、文化、医疗等领域推出了20余个信用应用场景。不过,高频信用应用场景,离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尚有距离。
作为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之一,厦门在信用应用场景打造中走在了前列。
厦门在市民高频应用场景中引入信用机制。比如,停车先离场后缴费,市民出行更便捷,白鹭分达到530分以上即可绑定车牌,开通微信免密支付,享受信用停车服务。光这项服务,厦门惠民信用停车福利时长已突破72万分钟。
宁波也在发力。选择高频场景引入信用机制,宁波致力于形成更加立体化、网格化的信誉评价体系。通过信用应用场景的拓展,真正带给守信主体便利和实惠。
展望未来,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快推进“信用经济”落地,我们将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