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被贷款15万,银行将其告上法庭,侄子:1到10他都不会数
【编者按:本文为头条原创独家首发,拒绝抄袭转载】
当今社会受骗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群体?残疾老人的离奇遭遇是否能够得到最终解决?不法分子的欺骗手段到底是如何使用进行的?也许在下面的故事中您将找到答案。
最近在河南发生的一起老人贷款十五万因无力偿还而被银行起诉至法庭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侄子却说他连一到十的数都不会数怎么可能自己贷款十五万呢?
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位老人在行动力受限的情况下实现贷款,究竟是有人恶意为之还是他人操纵而这其中究竟有什么难以捉摸的谜团呢?
事情起源
事情发生在一名丁姓的老伯身上,老伯先天患有智力障碍方面的疾病生活一度不能自理,当时的家庭条件和认知都无法支持治疗丁老伯的疾病于是便落下了病根。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伯也逐渐开始无法自理日常的生活。好在老伯在政府帮助下申请了低保账户,依靠着低保户身份每月能够领取相应补贴。
而且老伯本身也是一个勤劳的人,家中也有一名孝顺的侄子及其父母帮衬,所以生活虽然略显艰苦但基本生活还算有所保障。
但是一桩麻烦事却降临在了丁老伯头上,一天侄子小丁像往常一样拿着伯父的低保卡去领取补贴。当小丁按照正常手续办理时发现账户中的款项无法支取。
于是小丁疑惑地走向柜台询问。可当小丁走到柜台查询时却被银行工作人员告知,丁老伯名下还有十五万元贷款未还并所以导致低保卡取款异常。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般砸在了小丁的脑袋上,顿时疑惑不解手足无措等思绪涌上大脑。
因为在小丁眼里自己的伯父是个连数都数不利索的人而且有过智力障碍的病根,怎么可能名下会有十五万的贷款未还?难不成是伯父自己贷的款?可是与伯父朝夕相处的小丁怎么会不清楚自己伯父的身体状况。
一个连生活都举步维艰难以自理的人怎么可能独自完成贷款那么复杂的流程。况且这笔贷款数额对于小丁的家庭来讲是个无法言喻的数字。
百思不得其解的小丁顿时也像无头苍蝇一般不知所措,在椅子上缓解了一些后便捋清思路,走到柜台前向工作人员要求查看贷款的相关文件,可当工作人员把文件呈在小丁面前时他再一次感受到了错愕,因为文件签字区域赫然写着自己伯父也就是丁老伯的名字,小丁愣在了原地。
一时间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心里只剩下着急和无助,因为白纸黑字的文件写的清清楚楚就是伯父本人办理的贷款。焦急的小丁开始来回踱步心想这可怎么办,拿着贷款文件翻来翻去害怕自己漏掉了哪些细节。
果不其然文件上的字迹磕磕绊绊使细心的小丁察觉到了不对劲。自己的伯父如此状况怎么可能写出自己的名字而且把自己的名字签在一份文件上呢,况且这字迹也是疑点重重。
尽管百思不得其解但文件和签字摆在面前小丁也无话可说只能回家另想他法,可回到家的小丁更加坐立不安,因为偿还十五万的贷款对于他和家庭来说是个毁灭性的消息。而且就算加上伯父以往本就所剩不多的低保款也是杯水车薪。
于是小丁便开始询问伯父看是否能通过伯父的回忆找出些许蛛丝马迹,但结果不如人愿丁老伯由于年事已高且本就患有智力疾病他的记忆力已经不足以还原当时发生的事情,事件陷入了僵局。
陷入困境
在筹措了几天之后小丁收到了一则更加糟糕的消息,由于丁老伯长期未偿还贷款,所贷款银行已经将丁老伯告上了法院,与此同时伯父也被拘留了十五天。
银行也冻结了老伯的低保账户,本就依靠低保补贴度日的伯父此时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最令小丁气愤的是自己的伯父属于残疾人群中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行动力和思维能力根本不足以做成此事,而银行在办理业务时不但不加以审核还毅然决然地将伯父控告和拘留。愤愤不平的小丁知道伯父一定是被冤枉的但是眼下线索和证据什么都没有于是只能再次找到银行要求查看当天的监控记录及行长的联系方式。
起初银行还能耐心的同小丁解释监控信息需要管理人员的许可方能查看,至于行长的联系方式他们也不清楚。但在小丁三番五次的询问下工作人员变得不耐烦,直接拒绝了小丁调查监控及索要管理层电话号码的要求。在小丁不断地追问下后面索性直接不予小丁理睬。
于是走投无路的小丁只能拿着伯父的卡查询了最近的账户流水,他发现当贷款业务的款项批准后流入到伯父账户中时立马就被转走了十万元,接着是两万元到如今卡里只剩下了三万左右的剩余。
此时小丁坚定了心中的想法,“伯父一定是被人坑骗而不是独自完成的贷款”便下定决心弄清楚这件事情的原因。另一方面小丁求证心切,每天经常在银行周边徘徊,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方打听下也是找到了行长的具体联系方式(一串宛如救命稻草的电话号码)。
小丁长舒一口气仿佛抓到了胜利的曙光一般。当他内心忐忑地拨打号码时电话里传来了绝望的回应,‘您所拨打的号码是空号’。
听到这般回应小丁愣在了原地,这一刻对小丁来讲仿佛天空都是灰色的,千辛万苦找来的电话号码所承载的最后一丝希望的光辉也破灭了。此时的小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和失望,银行方面也并未放缓催债的脚步此时小丁一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难处境。
事情出现了转机
眼看期限越来越近,不忍伯父受苦的小丁找到了当地的新闻工作人员,希望借助新闻的力量将这件事告诸大众并诉说了事情具体细节,而且质疑了银行拒绝出示号码和查询监控的做法。
除此之外小丁也找到了许多媒体将此事件持续曝光出去希望依靠群众的力量得到一些线索或者帮助。在铺天盖地的折腾之下银行方面迫于舆论及媒体压力也出面表示将认真处理此项事件并将相关信息和视频材料提供出来。
在得到银行管理层审批后小丁进入到了监控室开始逐帧调查,果然在查询监控时小丁发现了端倪。事发当天丁老伯的确来到了银行柜台办理业务,但是他的身边还跟着一个人。从监控中看就是此人将丁伯领进了银行大厅并带到柜台处理事情。
小丁确信当时就是监控中的人在诱骗伯父办理贷款的事务。工作人员也询问当日为丁老伯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据其回忆当日老伯的确是和一名男子来到柜台办理贷款。于是小丁便将这一情况和具体的监控视频报告给了公安机关,公安部门根据案发视频的信息立即展开了立案调查。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案情果然迎来了转机,一天小丁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电话里的人自称小崔,电话刚刚接通小崔就表明自己是为了贷款事件而来的小丁一听立马警觉起来也及时对电话做了录音。
小崔称自己能够帮助偿还十五万贷款但是要求小丁不要再将此事持续曝光也不要事情的影响扩大,小丁也意识到电话里的小崔肯定和这件事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于是小丁首先稳住了对方并在电话结束之后立马报警并将录音文件保存并转交公安机关处理。不久公安机关通过电话溯源找到了小崔,并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逮捕了这位幕后真凶。
最终的真相
随着小崔的落网事情也水落石出。小崔是一名无业者,长时间混迹社会与朋友三五成群属于典型的社会混混形象。但他每日都做着发财的美梦总幻想有朝一日自己能够一夜暴富。
在欲望的驱使之下他开始从事一些小偷小盗等歪门邪道的营生。由于小崔和丁老伯活动的区域范围相距较近两人不免打过照面,但小崔逐渐发现这位老人的智力和行动方面相对于正常人来讲有所不同。
于是初步判断丁老伯患有治理方面的疾病,在发财梦和每况日下的生活条件的包围之下小崔开始了他的“发财之路”。据小崔供述他已经在案发附近观察了许久确定丁老伯每天都会来这里捡垃圾且无人跟随陪伴,他也确定了丁老伯的智力存在障碍便于控制于是一个想法在他脑中酝酿而出。
在敲定了作案时间后小崔找上了老伯便开始了攀谈,但说了许多话老伯只是站在那里一脸茫然使得小崔的计划得不到推进。于是小崔便用更为简练的语言诓骗老伯说自己有件比较重要的事情要办。
问老伯能不能帮他一个忙此时的丁老伯依旧无动于衷,于是小崔便接着说道如果老伯帮了他这个忙就可以给他五百元作为回报。丁老伯听到帮忙就有五百元可以拿于是就跟着小崔来到了事发的银行。
小崔谎称自己是老伯的儿子需要办理贷款业务,而面临工作人员的询问老伯叫什么名字时小崔心里十分紧张,他也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而且事先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准备所以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
情急之下他转头问向丁老伯说到“爸,柜员问你叫什么名字”,老伯将头抬了起来此时小崔的心里万分紧张,害怕老伯说漏了嘴导致事情败露。但老伯最终是缓缓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小崔也长舒一口气见银行人员无所察觉,于是便放松了下来余下的业务和询问也熟络甚至自信了起来。在签字的时候由于老伯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于是小崔让老伯模仿自己写下的老伯的名字最终使得这笔贷款交易完成。
事后小崔也将事先答应的五百元给了老伯,自己也是十分害怕于是拿着这笔钱逃离到了外地。在听完小崔的供词之后小丁返回伯父的住处开始寻找。
果不其然在伯父的屋子里找到了那五百元。在真凶落网之后各项证据也都一一呈交给部门和警方,各方之间也都做出了处理和协调老伯的生活也逐渐回归了常态。
以案释法
首先;崔某故意哄骗老人办理贷款业务进而将款项据为己有的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构成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应当认定数额巨大。
其次崔某的诈骗罪如果被定性,应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罚款。同时老人被崔某带去签字办的手续,属于无效协议。
老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他的侄子说,有时连自己都不认识,对于崔某给他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些状况来看他就是一个行为能力严重不足的人。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一条,不能辦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这位老伯就是一个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且【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标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此条也就说明老人与该行签的协议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该行也无权追究老人的还款责任,更无权冻结老人的补贴。
此外,银行在该行在处理业务时,审核也存在问题。民法典规定,申请贷款的办理条件是要有固定收入,工资明细,及偿还的能力。该银行对老人的偿还能力未做考察评估就直接进行了贷款也是存在重大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