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23年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出炉,不变价GDP同比增长4.5%,获得良好开局。与此同时,消费需求集中释放,特别是服务消费明显恢复。出口出乎意料地偏强,但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民营企业信心不足。关于数据体现了哪些领域的成绩和问题,揭示了哪些政策方向,对于A股等市场走向有何影响,看看大V们怎么说。
【宏观慧眼】
- 一季度经济综评:仍需大力提振信心 -
一季度,投资有效发挥“稳增长”作用
连平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一季度,投资稳步恢复,有效发挥“稳增长”作用。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仍是两大抓手,房地产投资筑底企稳,共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固定资产累计增长5.1%,其中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8.8%和7%,房地产投资下降5.8%,降幅较去年全年收窄4.2个百分点,表明“稳地产”政策效果正在显现。
经济并未陷入通缩,但仍需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温彬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首先,3月份的CPI下行,供给侧、结构性的原因可能发挥了主导作用。包括去年3月俄乌冲突引发的短期价格暴涨抬高了基数、燃油排放政策变化导致汽车库存积压引发了大幅降价、生猪存栏量增加导致的猪价低迷以及天气晴好导致的鲜菜降价等,即食品和能源价格是主要原因。其次,货币供应量并未下降。最后,当前我国正处在复苏初期。
一季度经济增长4.5%,快速复苏下三大结构性问题仍待解
张奥平 经济学家、增量研究院院长
从全球来看,2023年全球经济虽持续复苏,但道路更为坎坷。
当前中国经济虽已实现复苏,但与其他走出疫情后的经济体相同,短期仍存在结构性问题,各部门各地方应以扩大内需为关键,私人部门民企投资与居民消费为着力点,推动经济持续内生性复苏。
往未来看,在政策面强烈的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诉求下,我国经济已走出三年疫情,站在新一轮复苏期的起点上。当下我们有理由以理性乐观的心态,走在经济周期曲线之前,抓住未来的确定性。
信贷数据增长,贷款都去哪儿了
陶冬 瑞士信贷财富管理部大中华区副主席
笔者观察,巨额银行中长期贷款,主要去了国企和地方融资平台,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不过有相当部分被用在对到期地方债的置换上了。这解释了为什么银行贷款创出新高,挖掘机订单却没有跟上,刺激措施的乘数效应不理想,无法撬动更大规模的全社会投资。将货币扩张转换成全方位的信用扩张,将地方平台投资转换成不同企业的全方位投资,看来效果有限。
- 扩内需,促销费 -
消费的恢复一定要建立在收入增长的基础上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疫后重启效应主要体现在出行和餐饮消费上,但是耐用品尤其是与房地产相关的耐用品消费恢复,以及服务消费的恢复都还要经历一个过程。
从全年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认识到,消费的恢复一定要建立在收入增长的基础上,消费的扩张一定要建立在居民资产负债表明显改善的基础上。这方面还需要消费政策进一步发力,寻找到更好的消费场景。
加大对居住类消费的扶持力度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政策方面,首先可以加大对居住类消费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对居民装修需求的支持,这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当前中国居民正处于第二轮住房装修换代周期(装修周期12年一轮,从1998年房改至今已有24年,即将开启第二轮更新换代),大量家庭装修时间已经超过12年,甚至更长,通过装修补贴可带来明显的消费改善。
从淄博烧烤热再论流动创造价值,多疏而非堵
李迅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今年以来,出行人数逐月大幅增加,反映了经济复苏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对应着我国经济GDP的增速也将显著回升。
淄博烧烤走俏的背后,反映了老百姓对出行自由和消费自由的向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对于城市的违章建筑、路边乱摆摊位的管控比较严格,从市容市貌、食品安全等角度看,这确有一定必要。但是,当就业压力增大、居民生活成本上升时,孰轻孰重还是容易辨别的。据说淄博政府对于前来淄博的游客非常友好,这也体现了政府部门对草根经济的呵护,流量经济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要形成新发展格局,保持内外部的流动性畅通很重要,这就需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更多采取支持和引导好资金流、物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的举措,顺势而为,多采取疏导而非堵截的办法。
- 二季度还会超预期吗?怎么看政策方向 -
内需怎么扩?把20亿低效投资转化为居民可支配收入
滕泰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张海冰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扩大内需方面,考虑到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处于45%以下的全球低位,而在目前接近58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中,起码有20万亿元属于低效或者无效投资,如果能够将这20万亿元转化为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转化为居民的消费需求,其中就蕴含着澎湃充沛的内需增长动力。
长期来看,考虑到中国消费不足、投资过剩、消费乘数是投资乘数的3倍以上等实际情况,通过深化改革将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从当前43%提升到65%~70%,投资占比从当前47%降低至20%~25%的正常水平,可实现数十万亿元的总需求扩张,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目标将不再困难。
稳就业,撑民营,促回款,撑出口
连平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首先是千方百计稳就业,提升青年就业就会。其次是加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改善政策环境。再次是进一步促进房地产销售回款。再其次是积极举措支持出口。最后是探索设立消费再贷款以缓解银行成本压力,推动消费贷款市场利率下行,加大投放力度,提升居民资金的可获得性,降低防御性储蓄。
全球阴霾密布,中国经济能否强势回归?
邢自强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近期的欧美银行业震荡,和国内的通货紧缩势头,让投资者心头再添阴霾。我们的看法更趋乐观。从大环境来看,2023年,是中国经济、监管和防疫政策四年来首次形成有助于增长的合力。预计一季度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3.9%,全年复苏至5.7%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0%。
制造业低于预期,后续投资或受挑战
李超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1-3月份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为7.0%,低于市场一致预期(Wind一致预期为7.4%)。后续制造业投资或面临一定挑战。
1-3月民间投资增速仅为0.6%,更多反映资本开支动能仍然疲软。综合研判,从制造业市场主体预期的改善到实物工作量的形成,或需要经历较长的时滞,制造业资本开支的动能客观上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市场点金】
A股冬去春来,但二季度倒春寒或难免
荀玉根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A股自去年10月底以来已经步入牛市第一阶段,但股市上涨途中难免有休整,背后原因是基本面还不够扎实。历次熊市见底后第一波上涨行情走完,市场往往会获利回吐。我们认为,本轮行情结束后第一次回调的扰动因素主要来自海外,未来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欧元区部分高杠杆国家以及日本的债务风险值得警惕。
不过,从全年视角来看,短暂回调不改牛市格局,修整蓄势期也是牛市主升浪的布局区。在数字经济方面,短期或有波折,但依然是全年主线。中特估是今年次线,短期或有波折,未来关注经营持续性、科技成长性和高分红的企业。
黄金又王者归来了吗
钟伟 民生加银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应对“新滞胀”的忧虑、美元武器化的阴影、美国软硬实力的弱化,上述三种原因,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没有清晰可行的解决之道。人们或多或少都在既有美元主导型国际货币体系之外,努力寻找一种“备胎”方案,也许黄金由此出演了王者归来的角色。
黄金是个好东西,希望穿越漫长经济周期者、高净值家庭,可适当配置实物黄金,不必拘泥于金价一时的高低,这样可无所奢求,有所可守。
AI发展推动上游算力设施需求增长,科创板的半导体企业有望受益
荀玉根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近期科创50指数表现亮眼主要由半导体带动,今年以来Wind半导体产业指数最大涨幅高达43.4%,背后是人工智能模型的发展大幅提升对上游算力基础设施的需求。
展望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步伐将不断加快,根据艾瑞咨询测算,预计23-25年我国对话式AI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23%。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推动上游算力设施需求增长。科创板是中国优秀半导体企业的高地,19年以来新上市的半导体企业中84%在科创板,因此未来科创板有望持续受益于半导体产业周期回升以及国产替代带来的市场份额提升。
【科技热点】
奇点将至:AI或开启新一轮科技革命
李迅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张文宇 中泰证券分析师
回顾历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必将会带来大量融资。究其本质,只有资金支持才能增加核心企业的研发优势,进一步扩大技术成熟及应用。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新兴科技企业将产生大量融资需求。AI发展新格局或开启新一波投资黄金期。特别是全面注册制落地之后,更要关注AI领域相关金融科技公司、科创公司的投资机会。
【海外观察】
美国加息已近尾声
陶冬 瑞士信贷财富管理部大中华区副主席
CPI通胀大幅下滑给了美联储一点缓冲的空间,但核心CPI还在上涨,判断工资物价的连环攀升是否已经被打破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所以我认为美联储处在判断通胀是否见顶的临界点位置。
美国有能源通胀、产品通胀和服务通胀,还有房租通胀。能源和产品价格早已大幅回落。随着就业市场降温、工资增长放缓,服务业通胀也会回落,但是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由于大家对物价的预期改变了,教育、医疗、交通服务都会有一轮涨价,而且升上去后不会降下来,经济学家称之为惰性通胀。至于房租,一旦签下租约就几年不变,所以这部分的回落也一定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