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苗艺伟
界面新闻编辑 |
近日,捷信集团 (Home Credit N.V.) 母公司PPF集团公布的2022年财报数据中,披露了中国唯一一家外资独资消费金融公司 —— 捷信消费金融的经营状况。
财报显示,2022年,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总营收为3.86亿欧元 (约30.45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66%;利息净收入总额为1.9亿欧元(约14.9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73%。但净利润情况却并未披露。
根据2022年已经发布的中国29家消费金融公司财务数据,在营收排名方面,捷信消费金融以约30亿元收入排名第7,位于招联、兴业、马上、中银、中邮、杭银之后。
此外,PPF集团2022年财报显示,作为全球化的消费金融巨头,捷信集团营业收入为15.79亿欧元,同比下降26%,净亏损为16.12亿欧元,亏损幅度扩大432%。2022年,捷信集团的核心市场从原先的中国市场,逐渐变为东南亚和中东欧市场,并在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都实现了盈利。此外,捷信集团还在2022年出售了独联体资产(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导致总资产减少了38%。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捷信的消费金融业务正式进入中国,并于2010年获得中国消费金融牌照,成为国内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也是中国首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其规模曾一度超过千亿元,排名也曾多年居于消费金融行业的第一梯队。
但自2019年至2022年以来,受到中国对于消费金融行业的贷款利率严监管,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捷信消费金融在中国的业务收入和盈利,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2020年,其当年提出的线上数字化转型计划也因缺乏有效的流量渠道、转型速度慢等原因,未取得明显效果,2020年更是遭遇业绩暴跌,成为其在中国市场经营的转折之年。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捷信消费金融历年的财报发现,2019年,捷信消费金融的营业收入降至170.38亿元同比降8%,净利润为11.40亿元同比下滑18.34%,成为业绩下滑的开端。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12.06亿元,同比大降34.23%,净利润降至1.36亿元,同比剧降88.07%,呈断崖式下滑。此外,在贷款规模方面,2020年末捷信消金发放贷款576.32亿元,大幅下滑37.26%。
2021年,捷信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11.48亿欧元 (约79.7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26.53亿欧元 (约184.1亿元人民币) 同比大降56.7%;利息净收入总额为7.06亿欧元(约49亿元),较2020年降58%,未能改变上一年的快速下跌趋势。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2021年3月,PPF集团创始人彼德·凯尔纳意外离世后,集团其他股东和管理层对中国业务经营意兴阑珊。
2021年12月初,PPF集团的首席财务官Katerina Jiraskova就曾表示,PPF正考虑可能出售或引入其捷信消费贷款业务在一些其认为潜力有限的国家的合作伙伴。
2022年6月,PPF集团的CEO Jiri Smejc再次证实,该集团计划剥离其在中国一度是旗舰的消费贷款业务,并将公司多数股权出售,新的股东将完全接管公司。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在消费金融之外,捷信消费金融持有的一张宝贵的消费金融牌照也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市场多次传出收购风波。近两年多以来,捷信消费金融陆续接触了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信也科技和乐信,以及浙商银行、字节跳动等多家行业知名公司,但由于双方对于消费金融牌照的价格分歧过大,以及监管机构对于持牌消费金融股东口碑、资金实力等方面有着较高要求,因此,交易至今仍久久未能落定。
目前,捷信消费金融自营贷款的主要以维持存量客户为主,甚至不再开展新客户借款。
此外,根据北京商报报道,捷信消费金融在其制定的“2024计划”中,业务团队将仅保留客服和催收等,公司规模将缩减至200人左右,最后一笔贷款还款日期将在2024年内,并将于当年清退全部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