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预言:20年或50年后,日本和美国都会更强大,中国呢?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前几日,巴菲特在日本东京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的采访,公开表示自己看好美国和日本,在未来20年或50年内的发展。
巴菲特是一名商业领域的投资者,因为他独特的眼光,以及多次对商业投资的判断,让他成为了人们眼中的“股神”。所以按照他对全球经济和市场的发展预测准确性,投资者顺其而为,可能会对世界市场的波动产生较大的影响。
巴菲特表达美日看法背后
1、投资方面
巴菲特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创始人。这家公司作为一个拥有着众多股票投资的公司,公司的一些动向通常会对市场上的投资方向产生较大的影响。
目前来看,美国和日本的教育、科技、文化软实力基本在全球处于顶尖的位置,拥有着吸引资本进入的优秀条件。可能巴菲特出于这方面的考量,对美国和日本未来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2、经济发展趋势
目前,美国和日本的科技、制造业等领域居于全球前列。相比于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发展,美国和日本拥有着极大的竞争优势。
从当前看世界,美国和日本的实施的经济政策比较成功,所以这几方面原因,可能是巴菲特看好美国和日本的未来。并大力投资日本伊藤忠商事、丸红、三菱商事等五大商社的部分原因。
商人的眼光
1、投资IBM公司失败
巴菲特是一个商人,在商场沉浮多年,因为拥有资产的基数比较大,所以大概率的投资成功率不断地累积,使他成为了很多投资者追随的对象。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巴菲特之前看好并投资的IBM公司,并没有如巴菲特预期的一样,走向一条强大的道路,反而在不断的发展中渐渐没落了。
如今巴菲特从一个商人的眼光,看待一个国家的发展,缺乏从整体层面看待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所以缺乏政治眼光的支撑。很难说巴菲特对美国和日本的“神预言”就一定是准确的。
2、美国经济堪忧
而且巴菲特作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比较大的人物,他说一句话市场风向可能就会发生变化。如今美国出现银行倒闭的情况,国内出现了经济问题,要说他没有一丁点偏向美国的心,谁都不会相信。
大家都能看出来美国可能要重复走雷曼兄弟的老路了,当年我国进行了支援,美国经济恢复了正常。但是现在再一次出现银行破产问题,巴菲特又说看好美国未来经济发展,就目前的情况,能不能快速解决自己本国内经济问题还不一定。
3、纵向预测未来
这种存在偏颇性的引导,如果带来一群投资者看好美国市场,是否是另一种美国收割世界资产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不过,正常情况下,也许巴菲特真的预测准确。但是世界发展充满了未知,没有人能百分百保证一年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更何况未来几十年。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发展经济,从纵向层面看。经过几十年时间,只要不会出现大问题,未来大概率的每个国家都比现在经济状况好,而未来的美国和日本肯定也比现在的经济状况好。
只是从横向层面呢?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真实情况是通过比较得出,巴菲特并没有提及中国。
中国的发展
虽然巴菲特的预言不一定准确,但是也值得重视。未来的发展谁也预测不准,打铁需要自身硬,才能成为世界强国。
目前,从中国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已经引起了世界广泛的关注。
1、科技领域
从当前世界发展的情况来看,未来是科技的主场,谁领先一步掌握了先进的而科技技术,就比别的国家发展快一步。我国目前在许多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如5G技术、高速铁路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强大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科技的发展强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我国的科技产业也成为了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
2、经济领域
中国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论是科技行业的发展、还是房地产等领域的发展,已经促使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国内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以及国内和国外巨大的消费市场,这都为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处于萎靡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韧劲十足。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331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91629亿元,非税收入12702亿元。
财政收入呈现两位数增长趋势体现出经济的“稳”向发展。财政部国库司负责人娄洪预判,整体来看,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状态。
很难不说,现阶段的世界经济情况充满了机遇。只要在我国任何方面快别人一步,未来很大可能发展都会比别人领先一步。
3、人才领域
科技强国离不开科技领域的人才。我国人口众多,经过高水平的教育和实践,培养出来的综合型人才肯定多,他们进入各行各业发挥他们的知识力量、创新力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能量,快速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权威性的人也会出错,所以大家不要一股脑的坚信巴菲特的个人发言,要通过自己的判断力,看待世界各国的发展。只要我国坚持自己正确的发展道路,不折腾、不懈怠,把未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谁也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脚步。
因为一个国家的强大,要看走了多少路,做了多少事,而不是看说了多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