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造船开辟百年船舶新航道
江南造船数字化设计技术攻坚团队
“传统造船各环节间就像是‘多国语言’协作,需要不断地‘翻译’,这是用低效的手段、高额的成本串联起庞大而复杂的造船产业链,” 中国船舶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字化设计技术攻坚组负责人刘永珍坦言,“为了打破传统造船困境,必须探索数字造船的可能性。”
2015年,拥有一个半世纪历史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启了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之路,数字化设计技术攻坚组成立。这支队伍的20名员工中,女性占65%,7位负责人中一半以上为女性。多年来,团队始终以“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传统制造业的颠覆者”为己任,发挥女性特长,为推动船舶数字化转型和制造能力升级贡献“她”力量。
打造船舶建造的“普通话”
2019年6月29日,一声长笛,大型航标船“海巡160”正式列编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这艘船是数字化设计技术攻坚组运用数字化模型,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无纸化建造的船舶。“在数字化模型上,成百上千人同时‘添砖加瓦’,协同设计,”刘永珍表示,“到了制造环节,数字平台会传递三维数字化交付物,让工人能随时在电子设备上查阅相关工艺信息。”无纸化建造开启了数字造船的新征程,也让模型成了船舶研发、设计和生产的“普通话”。
“数字造船的探索之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个台阶,稳扎稳打地开拓、创新。”8年前,团队提出了基于单一数字模型核心理念的数字造船总体图像,迈出了数字造船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在保证工程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技术革新?这是团队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班组确定了阶梯式改革方式,从对设计影响较小的舾装入手,到船体结构,再到研发端的性能计算,逐步将船舶从研发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流程通过数字平台链接,实现人、流程、信息的高度耦合,船舶设计周期显著缩短,制造效率大幅提升。在团队助力下,江南造船这个创造出无数“中国第一”的民族企业,率先书写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成为国际领先的数字造船企业。
探索数字造船“黑科技”
“和其他工业产品相比,船舶是最庞大、最复杂的一种。”刘永珍表示,船舶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常对安装的零部件进行点检,这项原本依靠图纸进行的繁琐工作,在江南造船已经实现了三维作业。“通过AR设备,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查看安装信息,进行数字化检验,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刘永珍解释道,去年,团队成功完成了船舶500个分段的数字化检验,极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读图难度。而这项 “黑科技”的诞生背后,是班组成员的不断探索。2016年,团队成立数字造船实验室,引领数字造船发展新方向。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数字化关联设计……团队在不断开拓中实现一个个工程应用,并在2019年荣获全国企业管理创新现代化成果一等奖。
一次次探索中,最让刘永珍自豪的是团队展现出来的上进心与凝聚力。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团队自成立以来,始终保持定期召开技术交流分享会的习惯。为了跟上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的步伐,团队成员还相继赴法国、韩国进行研讨和交流,及时掌握先进思路和技术。此外,攻坚组在上班造一流舰时,也不忘下班带优秀娃,多次举办家庭日活动,让女职工在探索奋进的同时,也享受亲子欢乐。
多年来,数字化设计技术攻坚组始终用行动展示“快、准、硬”的新时代女性风貌。未来,她们将继续在数字造船道路上无畏艰难,冲锋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