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速、疲劳驾驶、违规停驶……司机在驾驶途中出现上述高风险行为时,都会收到实时提醒和干预,便于及时纠正危险驾驶行为,这是华盛保险经纪在营业货车领域提供的一种风险减量服务的应用场景。该服务能够在3分钟内纠正80%的危险驾驶行为,使风险暴露数量下降69.1%,有效降低重大交通事故的风险损害。
风险减量服务主要指防灾减损等降低事故发生率、损失额的各类服务。目前正是财险行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谋求自身高质量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自今年初原银保监会首次明确风险减量服务要求后,天津、湖南等银保监局纷纷披露具体行动方案,财险公司、专业财险中介等行业主体持续加大服务力度、创新服务手段,风险减量服务质效正在提升。
业内专家表示,保险公司提供风险减量服务既能满足客户需求,也能帮助自身降本增效。不过,由于筹资途径有限、专业人才缺乏,风险减量服务供给面临挑战。
现状:风险减量服务供给不断加大
当前,安全生产等社会经济领域的风险依旧突出。根据国务院《“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安全生产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今年,财险公司普遍将风险减量服务列为重点工作。从事故发生后进行经济补偿,到提前介入企业生产过程提供防灾减损服务,财险公司对投保企业的风险管理正在通过风险减量服务前置化,并且其服务领域、服务手段、服务力度和服务效果都较以往有所改善。
从服务领域看,风险减量服务呈现广覆盖的特征。记者了解到,通过各类财产险种,财险行业在车辆、农业、安全生产、企业财产、工程建筑等领域推广风险减量服务。
从服务手段看,风险减量服务呈现出丰富化的特点。根据受访险企反馈,当前风险减量服务形式多元,涉及风险评估、风险勘查、风险预警、事故救援、风险管理培训等。
科技化是风险减量服务的一大趋势。记者了解到,财险公司正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红外探测等高科技手段引入风险减量服务中,科技化趋势明显。大家财险相关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公司营业货车风险减量项目与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其提供的AEBS设备可以在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主动制动减速,从而保护人车安全,降低出险频度。
专业度更高的行业性研究将推动风险减量服务水平提升。国寿财险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该公司通过与清华大学联合设立工业安全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在数据化、智能化事故预防服务领域正开展纵深研究,目前相关工作稳步推进,研究成果也已逐步投入到安全生产风险减量实践中。
创新的背后,部分财险公司已建立起风险减量服务考核机制。国寿财险财务会计部相关人士透露,该公司将推广安全生产风险减量服务的考核指标增加到了旗下分公司2023年度绩效考核办法中,在服务数量、服务过程、服务成效等各方面都有考核要求。此外,该公司下一步还将加大财产险风险减量服务队伍专业能力建设上的投入。
困境:初步取得成效 制约因素突出
经过多年探索,尤其是今年加大投入力度之后,风险减量服务效果初显,主要体现为:投保企业风险触发降低,进而帮助财险公司降低经营成本。
风险减量服务带来的出险水平下降已有数据佐证。大家财险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该公司营业货车风险减量项目已实现营业货车出险频度下降5至10个百分点,赔付率下降15至20个百分点。中策保险经纪运用AI和大数据技术开展风险减量服务后,部分责任险出险率降低超22%,赔付率降低超40%。
虽已有成效,但风险减量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记者在调研中获悉,当前,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大多被定位为增值服务,仅仅是主流风险管理手段的补充,服务深度有限,防灾减损作用的发挥还有很大精进空间。同时,不同险企的服务力度差异也较大。
究其原因,是风险减量服务正面临两方面困境:一是该项服务作为保险产品的增值服务,不向投保企业收费,而相关保险产品的费率水平较低,保险公司可投入资金有限;二是工业、工程等行业具有独特的行业风险特征,保险公司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专业能力建设不足。
有财险公司人士坦言,该公司的风险减量服务仍处于初级阶段,以安全生产责任险为例,公司每年约列支全量保费收入的5%用于投保企业的风险减量工作。但安全生产责任险承保以高危行业企业为主,企业管理规范参差不齐,常见事故、风险因素等复杂,保险公司只能通过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风险减量服务,但由于安全生产责任险费率水平较低,公司增加投入的空间不大。
需多方协同提升风险减量能力
当前我国风险减量水平低的背后,是政府部门、各行业组织与保险业在风险减量认识上未达成一致,力量上未形成合力。
风险减量服务是降低社会经济各领域尤其是高危行业事故损失的必要手段,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社会各领域风险降低。在此过程中,受益最大的是面临风险的各行业市场主体,因此,各行业主体应是开展风险减量的第一责任人。但目前很多行业主体对风险减量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企业认知能力有限,错误低估风险发生概率及后果;二是企业错误认识保险作用,误认为买了保险之后风险防范将完全由保险公司负责。
实际上,作为一种商业产品,保险产品根据风险发生率厘定保险价格,承担风险发生后的损失补偿责任。按照传统保险定价,经营主体投保时仅支付了与其风险对价的保费。保险公司首先要用其去承担风险损失发生时的补偿责任,从中提取费用去做风险减量的空间并不大,因此保险公司对风险减量投入空间有限。其次,仅仅靠保险公司通过增值服务进行风险减量管理,还面临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国际上,风险减量服务是一项专业业务。因为各行业风险点都不同,有效的风险减量需要对行业非常熟悉,一般由专业人士多年研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国内保险公司普遍业务范围宽泛,无法做到对各行业风险都深刻把握。
破解难题,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保险业、市场主体等多方须协同发力,投入大量财力、人力,针对每个高风险行业培养专业队伍,进行专业能力建设,共同提升风险减量能力,构建起覆盖我国各行业的风险减量服务体系。
防灾减损专业力量建设,特别是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大家财险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小保险公司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时面临人才、技术等制约,缺少具备保险与理、工、农、医等领域交叉背景的专业人才。建议政府部门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
跨行业经验交流与共享也有待加强。业内专家表示,建议保险监管部门牵头,组织保险行业与重点风险减量行业进行深度经验交流与融合。例如在农业领域,可以与农业部门一起推动防灾减损服务体系化嵌入农业生产流程,从源头上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须优化挂钩风险减量服务的保险产品设计。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表示,为了激励企业提高事故预防的积极性,保险公司应制定科学的费率方案,通过保费优待来引导投保企业做好这方面工作;同时,保险公司也要加强防灾防损费用预算与管理,特别是赋予基层业务机构费用的使用权限,推动风险减量服务更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