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石需求萎靡业绩连续三季双降 同业竞争时过5年未解决再延期2年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明鸿泽
全球玻纤行业巨头中国巨石(600176.SH)也顶不住压力,业绩滑坡。
4月20日晚间,中国巨石披露的一季报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双降,而单季净利润腰斩,是2010年以来的首次。
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滑,主要源于产品价格下降。始于去年下半年,全球玻纤行业景气度下滑,玻纤价格下跌。
中国巨石是全球粗纱龙头及电子布龙头,规模全球第一。即便如此,公司仍然在扩产。2022年,公司宣布了三个建设项目,总计产能100万吨。
积极扩产的中国巨石存在一定的财务压力。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债务为133.69亿元。
备受关注的是,2017年,中国巨石重组之时,大股东曾作出承诺,3年内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然而5年过去了仍未解决。无奈之下,又宣布延期2年。
营收净利连续三季双降
历经连续2年快速增长后,中国巨石的业绩增速从大幅放缓变为大幅下降。
年报显示,2022年,中国巨石实现营业收入201.92亿元,较上年增长2.46%。净利润为66.10亿元,同比增长9.6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43.77亿元,同比下降15.01%。营收净利同比增速均低于10%,扣非净利润转为负增长。
2021年,中国巨石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97.07亿元、60.28亿元,同比增长68.92%、149.51%,扣非净利润为51.50亿元,同比增长165.22%。
对比发现,2022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较2021年大幅放缓,扣非净利润由大幅倍增转为负增长。
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6.71亿元、9.21亿元,同比下降28.48%、49.84%,净利润基本上以腰斩的幅度下滑。与净利润相比,扣非净利润更为糟糕,其为4.94亿元,同比下降65.74%。
单季度净利润降幅腰斩,是2010年以来的首次。
其实,单季度业绩下滑,从2022年三季度就已经开始了。当年三、四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1.93亿元、40.90亿元,同比下降20.53%、30.33%。对应的净利润为13.11亿元、10.9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3.21%、36.61%,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67亿元、7.80亿元,同比下降46.53%、35.18%。
上述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以来,单季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呈现加速下降趋势。
在2022年年度报告中,中国巨石称,宏观经济增长趋势放缓,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世界局势动荡,玻纤行业整体需求增速有所放缓,行业发展面临挑战。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公司上下统筹推进生产经营、降本增效、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市场开拓,全年经营业绩实现稳中有进。不过,2022年,公司玻纤纱及制品毛利率下降 8.34 个百分点。
去年三季度以来,营收净利双降,中国巨石解释称,玻纤下游市场需求降低,玻纤粗纱销量下降,公司抓住细纱市场需求增长的机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电子布销量同比增长。但是,公司并未具体介绍产品是否降价等情况。
事实上,去年下半年起,由于行业景气度下降,玻纤价格经历了大幅下跌,目前价格处于历史低位。根据百川数据,今年3月下旬,巨石成都缠绕直接纱2400tex出厂价为3900元/吨,同比下降37%。
产能规模全球第一
中国巨石持续推进产能建设。
2017年,中国巨石投资超140亿元启动桐乡总部智能制造基地建设,2022年11月,中国巨石智能制造基地落成,形成了年产 60 万吨增强纱和 8 亿米电子布的产能规模,实现“再造一个巨石”目标。
对于这一投建项目,中国巨石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其称,2022年,智能制造基地第三条电子布生产线顺利点火投产,创造了细纱生产领域达标达产最快最好的历史纪录,继“热固粗纱全球第一、热塑增强全球第一”之后,“电子基布全球第一”目标实现。也就是说,这一项目创造了三个“全球第一”。
中国巨石的产能建设不止如此。在2022年年报中,公司称,成都年产 15 万吨短切原丝生产线为公司第二条短切原丝专线,其顺利点火标志着成都智能制造基地全面建成。九江新基地一期工程进入全面安装调试阶段,中部地区智能制造建设取得新进展。埃及第四条粗纱生产线克服重重困难顺利点火。公司国内新项目选址取得实质性推进,新成立巨石集团准安有限公司,启动全球首个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其他境内外选址考察工作同步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进一步深化落实,助力公司“三高”发展再添新动力。
上述三个项目,设计总产能达百万吨。其中,淮安智能制造基地配套了风电项目以实现侧脱碳,再次引领行业。
原本产能规模全球第一,持续扩产,中国巨石的行业地位更加稳固。公司称,规模领先所奠定的行业地位,有利于提升客户粘性,使公司在产品供应能力及定价权方面占据更加有利的主导地位。
规模领先有时也有劣势。在行业低景气之时,市场需求不足,可能出现产能过剩,进而导致产品积压、存货攀升,影响经营业绩。
备受市场诟病的是,中国巨石的同业竞争问题迟迟未能有效解决。
2015年8月,中材科技发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作价38.5亿元收购大股东中材股份持有的泰山玻纤100%股权,泰山玻纤成为中材科技全资子公司。
2016年8月,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合并重组。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无偿划转进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当年9月,中国巨石发布公告,作价7.61亿元收购中复连众26.52%股权。
2017年9月8日,中国建材和中材股份联合发布公告,双方签订合并协议,中国建材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方式吸并中材股份。
系列动作之后,中国巨石的玻纤业务与泰山玻纤构成同业竞争关系,中材科技的叶片业务与中复连众构成同业竞争关系。
2017年12月18日,中国巨石和中材科技联合发布公告,中国建材承诺,3年内甚至更短时间内,综合运用委托管理、资产重组、股权置换、业务调整等多种方式,稳妥推进相关业务整合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然而,时至今日,五年过去了,同业竞争问题依然存在。2020年,承诺期限即将结束,中国巨石等筹划重组,但交易各方未能就交易方案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而终止。于是,承诺延期2年。2022年12月,承诺期届满,仍然没有动静。市场等来的结果是,再度延期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