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真的没下限,打着爱国名义搞价格垄断,不仅可耻更是别有用心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头条首发,搬运必究!
上半年,中国汽车圈并不太平。先有“网红”大厂特斯拉,宣布对旗下部分车型“跳水”降价,引得车主怨声载道。后有“协会”仗势欺人,激起媒体一片哗然。这场针锋相对的“价格之战”,背后究竟藏着多少心眼算计。让我们一同走入故事,共睹商场的腥风血雨。
事件回顾
事情的起因,要从特斯拉的“跳水”放价说起。23年1月6日,特斯拉中国发布了一则公告,其主要内容是对特斯拉旗下部分车型价格进行了调整,其中包括modal3、modal y等主流车型。而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特斯拉此次的下调幅度远超预期,部分车型降价幅度竟达到惊人的五万元。
面对降价,消费者的反应各不相同。即将购买的顾客喜不自胜,拍手叫好;而那些已经购买的车主,则怒火攻心,怨气冲天。不少车主开始在网上发帖吐槽,表达他们对特斯拉跳水放价的不满情绪,而少数车主则开始组织各类维权行动,希望就特斯拉降价一事得到补偿。
这期间,有的人举幅抗议,试图以温和的手段与特斯拉协商。也有人怒火攻心,企图用极端手段进行维权。
尽管特斯拉特后续回复,称此次降价实质上是特斯拉面临清除库存压力下,不得已而采取的降价措施,并承诺对已经购买相应车型的车主进行补偿。但这场不讲武德的价格“偷袭”,还是对特斯拉造成了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随着时间推移,特斯拉降价这件事开始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就在人们都快要忘记这件事时,中国汽车工业的一纸承诺书,又将特斯拉卷入了舆论的风暴之中。
事情的起因,源于2023年7月召开的“2023中国汽车论坛大会论坛。”
在大会上,以蔚来、东风、特斯拉为代表的十六家国内外车企,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工”)的牵头下,共同签订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而其中规定:“坚持遵守行规行约,规范市场营销活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会议决议文件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一片哗然。因为在这十六家车企内,有且仅有特斯拉一家车企。再联想到特斯拉一月的价格降幅,让网友们不禁怀疑,这份看似鼓励合作,强调互惠共赢的协议;会不会是几大车企限制特斯拉的“枷锁”?
有网友指出,几家中国汽车行业统一定价标准,并要求外企特斯拉公开表示不得随意降价的行为,实质是部分企业协会狐假虎威,以不正当手段打压谋取利益的可耻行为,简直就是没有下限的行为。
也有网友说:消费者对汽车的选择,不仅只是看价格有多么优惠,还需要从质量、价格、美观等因素考量。但是此次决议文件确实要求统一价格标准,这样岂不是垄断了价格?
随着舆论发酵,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注意到这起事件,而所有的矛头和非议,最终指向这起闹剧的始作俑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面对沸腾的民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不得不出来回应。会议召开的次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表了一篇《声明》,其中写明:“协会认识到,承诺书中“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涉及“价格”表述,表意不当,有违《反垄断法》精神,因此决定将上述条款从承诺书中删除。”
随着协会的发声,这场有关垄断与竞争的舆论风暴就此告一段落。常言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通过对该案件的分析与回顾,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进而避开人生中的一些弯路。
这起事件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教训,便是企业在运营时,应当采取正确的商业策略。我们上面说到,特斯拉一月份的价格“突袭”,引起了车主的极大不满,实际上,这并不是特斯拉第一次陷入“降价危机”,
早在2022年9月,特斯拉便有意通过举办相应活动,从而变相降低汽车价格的行为。
但在活动举办期间,特斯拉并没有告知已经购买特斯拉的车主,导致多位车主损失数万元这引起了特斯拉车主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指责特斯拉的无良销售手段及变相降价方式。并纷纷采取自己的方式维护权益。可只是短短几个月,这样的事情便再次发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要想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不仅要做好“销售”,更要做好“售后”。特斯拉为了提升利润,有意忽视了购买者的需求,进而引起购买者不满,其品牌形象也招到破坏,真是得不偿失。
这件事为我们带来的第二个教训,便是要以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面对遭受的损失,许多特斯拉车主纷纷以自己的手段请求维权。
但部分车主为了维权,不惜采用极端的手段。如打砸特斯拉门店,伤害特斯拉员工,甚至往门店投掷排泄物等。这些极端的行为非但不能达成目的,还会因为扰乱社会秩序而遭到拘留,实在是得不偿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训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切实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核心产品和生产力之间的竞争,特斯拉之所以能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骑绝尘,靠的绝不只是减价促销,而是自身实打实的硬实力。
而反观部分车企,明知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却不肯从提升硬实力身上入手,而是寄希望于联合打压,不当竞争,意图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其行为不仅不利于提升自身竞争力、创造力,更会让购买者对国产品牌失去信心,进而破环整个国内汽车生态。
中汽工的协议“翻车”提示我们,国内车企要在激烈竞争的汽车领域寻求破局。靠的不是无聊的低价内卷,也不是行业协会的一纸公文。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在有效竞争中寻求行业的良性发展。
以案释法
纵观本案,我们不难发现,本期案例有存在着两个争议焦点:
第一、“中汽工”发布的公告触犯了什么法律?第二、特斯拉的价格“偷袭”行为是否违反相关法律?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汽工”的公告。有许多人说,“中汽工”的公告内容涉嫌垄断。在这里,我想简单科普下有关垄断协议的知识。
首先,垄断协议大致的分为两种类型——横向垄断协议与纵向垄断协议。横向垄断,指的是同一产业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的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而纵向垄断协议,则同一产业中处于不同经济层次、没有直接竞争关系但是有买卖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的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
在本案中,“中汽工”利用自身影响力,联合十六家车企达成实质上的“价格维护”协议,其行为可能违反《反垄断法》。
依据《反垄断法》第十一条规定:“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本行业的经营者依法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而本案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要求特斯拉签署降价承诺书的形式,实质影响力正常生产经营及定价自主权,干扰了企业的经营秩序,势必会对其市场经营造成影响。
由此可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企业经营、市场经营秩序,违反了《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应当予以纠正。
其次,我们来聊聊,特斯拉降价的行为是否违反相关规定。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依照该法的规定,特斯拉作为企业经营者,应当如实完整的告知购买商品的真实情况,并对商品的真实情况进行披露。
在这起特斯拉价格“偷袭”案件中,倘若特斯拉在做出降价决定后,没有进到向特斯拉车主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存在不告知或不及时告知的情况损害其知情权的,消费者有权向特斯拉请求赔偿损失,而特斯拉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本案中,特斯拉作为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商,在发布针对特定车型的降价公告前,应当严格按照《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遵循公平合理的交易原则。
具体而言,认定是否侵害消费者权益,需要通过实际的证据来表明特斯拉在降价事件中采取了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不公平行为。也就是说,面对车主的质疑,特斯拉应当拿出降价的具体一句
但倘若降价没有具体依据,且该行为严重侵害了此前购车者的利益,特斯拉则应当按照规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中汽工”舆论翻车的风暴就此告一段落,但由此激起的,对于中国汽车发展的讨论却不会停止。
结语:
中汽工的“翻车”协议,为我们敲响一记响亮的警钟。它提醒着我们,国内车企要在激烈竞争的汽车领域寻求破局。靠的不是无聊的低价内卷,也不是行业协会的一纸公文。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在有效竞争中寻求行业的良性发展。
大家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讨论。
(案例与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案例只为普法所用,无任何不良导向,图片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