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首富换人!年收入7891亿,超华为成最大民企,她如何做到的
前言
2022年福布斯富豪榜上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范红卫。
范红卫是谁?好多人没听说过?其实,早在2021年,范红卫就以486亿元的财富值位列中国女富豪第四名。
短短一年,身价就翻了一番。最终以1041亿元的财富超越杨惠妍,跻身2022年福布斯中国女富豪榜首。
那么,一个财富以“亿”为单位的女富豪,是出身名门,资本雄厚,还是有着怎样传奇的经历呢?
说到范红卫,就不得不说她亲手打造的商业帝国—恒力集团。
恒力集团,以石化、聚酯新材料、纺织业为主业,现拥有世界单体产能最大的PTA工厂之一、
世界最大的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和织造企业之一,员工6万多人,更是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名列前茅。
如此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集团企业,是怎么创立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范红卫是怎样一次次华丽转身,
在时代的巨浪中激流勇进,成就自己的商海人生的。
一、纺织厂女会计的创业首秀
1967年,范红卫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在当年那个好多女孩子只上了个小学的年代,考上了大专,成了纺织厂的一名会计人员。
而纺织厂的工作也为她后期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随后,范红卫结识比自己还小4岁的陈建华,陈建华并没有范红卫那般幸运。
陈建华的原生家庭很是贫穷,懂事的陈建华在读完小学后就主动终止了学业。
13岁那年就跟着大人去工地打零工,小小年纪已经开始担负起家里的生计重任。
因年纪小,加上工地上本就危险,有一次高空作业的时候直接从空中摔下来,受伤比较严重,甚至一度受重伤住院。
自此,再不方便干重活,只能另谋出路,然后,天生具有生意头脑的陈建华在纺织业发展壮大的良好势头下,嗅到了一丝商机,
他从农民那里收购大量蚕丝,在转卖给纺织厂,做起了中间商。
期间,在纺织厂做会计的范红卫一来二去便认识了当时已经在做生意的陈建华。
陈建华为人朴实善良,且具有商业头脑。
小学学历的他在当时已经混的风生水起,范红卫被他的种种优点所吸引。
而范红卫的美丽大方、待人谦和在陈建华心里同样留下抹不去的烙印。
此后,二人相识相知,和许多热恋的男女一样,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不甘平庸的范红卫早就厌倦了日复一日的上班,她同陈建华提出了创业的想法,与之前就做蚕丝生意的陈建华一拍即合。
当时,苏州人均工资不到200元,而范红卫夫妇就已经靠着自己攒下了200万的巨资,夫妻二人齐心协力,又东拼西凑的借了100多万,
在1994年凑够了369万盘下了一家倒闭转让的纺织厂。
(这个纺织厂也成了恒力集团的摇篮,为后期恒力集团的建立储备了各方面的资源。)
369万放在现在都不是个小数目,更别提当时,可想而知,两人当时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这年,范红卫年仅27岁,而她的创业之路已然开启,自此开始书写她跌宕起伏的商业之路。
二、紧跟时代巨浪,走在行业的最前沿
毫无意外的,他们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
厂子之前因为入不敷出而拖欠员工工资,导致人心惶惶,管理混乱,设备陈旧。想要这个厂子活过来,就得大换血。
接下来,范红卫一改往日的温柔,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之前管理混乱的现象,展现出了惊人的管理才能。
每月15号准时发放薪资,给当时没有主心骨的工人打了一剂镇定剂,有效的避免了人员的不断流失。
不再搞平均分配,能者多劳多得,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
在范红卫整顿厂子的运转管理,陈建华则负责联系客户,为纺织厂打开销路。
渐渐的原本倒闭了的厂子在这对年轻的夫妇手里活了过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左右,正好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开始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候,
当时,很多民营企业畏首畏尾,不敢有大动作,而范红卫夫妇却大张旗鼓的扩展规模,
在生产设备上,淘汰掉老旧的梭织机,进1200锭网络车,亲身去浙江做实地考察,购置88台喷水织机,引进韩国整浆并1套。
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这家倒闭的厂子在范红卫夫妇手里焕发出了勃勃生机,1995年,纺织厂盈利1000多万元,震惊了所有人。
他们用实力回应了所有的质疑,1996年,纺织厂效益更是翻了一番,创下盈利2700万的佳绩。范红卫的人生就像是开挂了一样。
然而,好景不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从泰国席卷而来,蒸蒸日上的中国亦未能幸免。
当时倒闭了一大批厂子,幸存下来的厂子也开始缩减开支,弱者随波逐流,强者迎难而上。
范红卫在自家纺织厂艰难运转,勉强维持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收购倒闭的纺织厂,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这在当时看来,简直疯了,更疯狂的是,陈建华一如当年,义无反顾的支持她,用他们的话说:大不了从头再来嘛!
不出二人所料,金融风暴过后,他们也得到了丰厚的利润。
成就了业内最大、最先进的织造企业。
也正是这个决定,为范红卫夫妇开创恒力集团的储备了大资金。
范红卫夫妇一路带领员工激流勇进,
让纺织厂所有员工幸运的避开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大规模的国企下岗潮,
安定了人心,也为后来公司的发展壮大储备了人资力量。
三、跨越式发展,恒力庞大商业版图的缔造
2002年随着“ 微细纤涤纶长丝纱”等纺织新材料的出现,纺织业就此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范红卫快速的意识到新材料的出现必将使纺织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范红卫夫妇凭着商人敏锐的嗅觉开始快速的聚拢资金,最终以22亿元的价格建造了化纤厂。
2002年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正式进军化纤行业,实现了材料转型升级,
以敏锐的判断,过人的胆识走在了行业的最前沿。
但范红卫夫妇没有就此而骄傲自满,反而开始居安思危,
2003年为了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优化公司内部资源配置,范红卫夫妇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整顿。
同年,(中国)恒力集团成立,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就这样诞生了。
二十世纪初,我国纺纱领域正式全面放开。
恒力集团依托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庞大的生产体系,
远超日韩德等国,将国外80多名全球顶尖工程师纳入麾下。
在2000年以前,纺织行业原材料主要集中在日韩德等国,
中国高端纺丝更是依赖于进口,中国纺织行业举步维艰。
大环境如此,2002年范红卫夫妇当时被无良外企抬价刁难,被人扼住咽喉的日子不好过。
于是在2008年,技术成熟后,范红卫夫妇预计投产20万吨工业丝,开始拓展恒力集团产业链,向织造业上游发展。
项目投产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恒力集团迎难而上,正式取代德国企业,成了全球最大的涤纶工业丝生产企业。
全球第一的大型生产企业并没有使范红卫夫妇骄傲自满,安于现状,
而是不断发力,一直都准确无误的掌控着行业的最新动态,在2009年斥巨资投产60万吨化纤聚酯项目。
自此,恒力集团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更上一层楼,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企业,成为不可撼动的商业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