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利用最新录得数据做的研究报告之235期:
2023上半年度10家上市寿险公司业绩比较:尽管新单保费的爆发式增长不可持续,但新业务价值率已经止跌企稳,大势应该还是价稳量增!
先说结论:
1、关于新业务价值
2023上半年,除中信保诚外,大部分上市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上市寿险行业整体增幅达24.1%,而去年底是-23.8%。具体如下表和下图所示:
大家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思维导图,看出新业务价值的重要意义。
那么,2023上半年度新业务价值大幅度提升的原因是什么呢?
2、关于新业务价值率
2023上半年,各家上市寿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率“涨跌互现”。上市寿险行业整体加权平均新业务价值率为23%,同比微跌0.6个百分点。除友邦人寿下降幅度较大外,大部分公司新业务价值率似乎已止跌企稳。
2023上半年度中国人寿个代新业务价值率27%,同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
3、关于新单保费
除阳光人寿和中信保诚外,大部分上市寿险公司的新单保费都实现了较高的增长。上市寿险行业整体新单保费增幅达24%。
4、新单保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同比增速如下所示:
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同比增速如下所示:
总体来看,本次新单保费增速高达24%,其中个代渠道新单增速32.3%,而银保渠道新单增速33.2%,两大渠道都具有较大增长贡献,当然具体各家公司而言渠道贡献各有不同侧重。
5、此轮新单保费爆发式增长,受“炒停售”影响很大,料难持续。但新业务价值率似乎已止跌企稳,未来大势应该还是价稳量增。
上半年,在外部经济环境和大众对利率下调预期的影响下,寿险产品的长期锁定利率优势凸显。
再加上,这波3.5%定价产品的停售,激发消费者的抢购潮,助推寿险业保费规模快速增长。
过去五年我们看到的是“量价齐跌”,本次大多数上市公司新业务的亮点在于“价稳量增”!
正文:
8月底,各家上市保险公司都陆续公布了半年度报告,“13精”及时收录了关键性经营指标。
本次,我们将重点关注10家上市公司寿险业务板块的业绩表现(下文涉及上市公司均指寿险业务的数据指标)。
不难发现,2023上半年度中国人寿的内含价值增长至1.3万亿元,稳居各家上市公司之首。
除中信保诚受汇率影响外,其他九家上市公司的内含价值均有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包含平安寿险、平安养老险及平安健康险三家子公司经营成果的汇总,为方便叙述下文中我们依然简称为“平安寿险”。
“13精”之前发文也曾指出,资本市场更看重保险公司“新业务”的成长性指标,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 周国端,漫谈保险业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观察2023上半年度各家公司的新业务表现。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涉及使用的数据指标均来自于上市寿险公司数据。此外,下文分析中涉及到汇率折算,港币汇率取值为0.92,美元汇率取值为7.26。
1
上市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比较
2023上半年度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309亿元,同比增长19.9%;
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260亿元,同比增长32.6%。如果采用重述口径(基数重述指使用2022年末的评估假设及方法对2022年1-6月的新业务),同比增速甚至还高达45%。
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74亿元,同比增速31.5%;类似地,太平同比增速28.5%,新华同比增速17.1%,人保寿险同比增速66.8%,阳光人寿同比增速37.1%,人保健康同比增速58.7%,
相比而言,友邦人寿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仅有6.7%,中信保诚新业务价值甚至还是负增长。
大部分上市公司新业务价值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今年4月初我们对2022年度上市公司新业务价值做个类似分析,大多数2022年度上市公司新业务价值是大幅度下滑的。
那么,2023上半年度新业务价值的大幅度提升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利润创造的成长类指标来看,核心在于新业务价值。
我们之前分析过,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更看重寿险公司的成长性,而新业务的“质”(新业务价值率)、“量”(新单保费收入),是影响新业务价值的两个重要因素。
2
上市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率比较
2023上半年度平安寿险的新业务价值率22.8%,同比下滑了2.9个百分点;
太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率13.4%,同比提高了2.7个百分点;
横向比较来看,友邦人寿的新业务价值率为50.3%,尽管同期比较下滑了17.1个百分点,但依然是所有寿险公司中最高的;
中信保诚的新业务价值率43.4%,即使在与TOP7+1的比较中,也毫不逊色,甚至稳坐第二把交椅。
对于人保寿险和人保健康,我们仅在业绩报告中收集到新业务价值的同比变化,并没有找到具体的数据指标。两家公司新业务价值分别同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
中国人寿我们没有找到总体的新业务价值率,而是找到个代新业务价值率,2023上半年度中国人寿个代新业务价值率27%,同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
不难发现,各家上市寿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率“涨跌互现”,上市寿险行业整体加权平均新业务价值率为23%,同比微跌0.6个百分点。除友邦人寿下降幅度较大外,大部分公司新业务价值率似乎已止跌企稳。对于近乎半数公司即使新业务价值率是同比增长的,但涨幅都不大,似乎也无法解释新业务价值的大幅度提升。
3
上市寿险公司新单保费收入比较
接下来,我们将视角聚焦到上市公司的新单保费上。
2023上半年度中国人寿新单保费1712亿元,同比增速22.9%;平安寿险的新单保费1389亿元,同比增速57.9%;太平人寿同比增速33.3%。
二友邦人寿新单保费同比增速43.1%,由于新业务价值率下滑幅度高达17.1个百分点,使其新业务价值的增幅不高。
相比而言,太保寿险的新单保费增速仅有3.9%,由于其新业务价值率也有2.7个百分点的提升,“质量同升”使得其新业务价值也增速也高达31.5%。
人保寿险和人保健康新单保费增速分别为14.2%、13.9%,但考虑到他们的新业务价值率均有较大幅度改善,使得他们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66.8%、58.7%,表现亮眼!
中信保诚的新单保费同比下滑22.3%,尽管新业务价值率略有提高(0.6个百分点),规模下滑是导致新业务价值下降21.2%的关键因素。
由此来看,此轮行业的新业务价值提升,主要是由于新单保费增加,新业务价值率企稳所致。
4
上市寿险公司新单保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接下来,我们按照新业务类型和渠道两种口径进行统计。
从新业务类型来看,新单保费主要有首年期交、趸交和短期险业务。大多数公司都给出了首年期交保费的规模。
2023上半年度在披露首年期交保费的8家上市公司中,除人保健康外,所有公司首年期交保费收入都接近或超过50%。
需要说明的是,太保寿险仅给出了代理人渠道下的首年期交,没有披露银保渠道下的首年期交,故该公司数据存在一定低估。结合下图推算一下,如果考虑银保首年期交,也应该能超过50%。
而从首年期交保费的同比增速来看,8家披露数据的上市公司增速的确非常高!中国人寿首年期交保费收入974亿元,增速22%,甚至都是8家公司中最低的。
期交保费的高速增长,是影响新单保费的主要因素。
从渠道结构来看,我们分给出了代理人渠道和银保渠道新单保费的结构占比。
以代理人渠道为主的上市公司有:中国人寿、平安寿险;
以银保渠道为主的上市公司有:新华保险、人保寿险、阳光人寿;
双渠道并重的公司有:太保寿险、太平人寿、人保健康。
友邦人寿、中信保诚没能找到相关的渠道披露数据。
划分依据参考下图,仅是为后文重点分析使用,并非严格,请大家参考使用。
代理人渠道新单保费同比增速如下所示:
新单保费增速喜人,其构成结构又是如何呢?看清楚新单结构,有助于我们观察这种增速的可持续性。
在代理人渠道下,平安寿险的新单保费收入1011亿元,同比增速70.3%;中国人寿的新单保费规模802亿元,同比增速16.2%。
太保个代渠道新单保费同比增速17.0%、太平人寿的同比增速23.5%,均实现了较高增速。
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同比增速如下所示:
在银保渠道下,新华保险的新单保费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速17.7%;人保寿险同比增速15.3%、阳光保险同比下滑16%。
太保银保渠道的新单保费同比增速2.8%、太平人寿的同比增速71.1%,人保健康同比增速36.8%。
最后,我们使用渠道贡献度来度量本次新单增长的渠道贡献差异。
各渠道对新单保费增额的贡献度,使用的是各渠道新单保费的同比增长额与全渠道下新单增额的比值构造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代理人渠道和银保渠道贡献度超过100%,这表明该公司其他渠道新单规模则是下降的。
总体来看,本次新单保费增速高达24%,本次新单保费增速高达24%,其中个代渠道新单增速32.3%,而银保渠道新单增速33.2%。个代渠道贡献度59.1%,而银保渠道贡献度40.3%。两大渠道都具有较大增长贡献,当然具体各家公司而言渠道贡献各有不同侧重。
最后,我们再看下寿险公司代理人改革成效。
之前我们专门分析过新单下降与代理人下滑的因果关系,可见 这轮寿险新单负增长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过热之后就会冷!
当前,各家寿险公司代理人改革成效如何呢?
有统计数据的七家上市公司来看,2023上半年度代理人数量187.7万人,同比下滑了24%。
从代理人产能来看,2023上半年的各家公司代理人产能12.7万元,同比提升76%。
其中,平安寿险的代理人产能高达27万元,同比提高136%。
总结一下,此轮新单保费爆发式增长,受“炒停售”影响很大,料难持续。但新业务价值率似乎已止跌企稳,未来大势应该还是价稳量增。
上半年,在外部经济环境和大众对利率下调预期的影响下,寿险产品的长期锁定利率优势凸显。
再加上,这波3.5%定价产品的停售,激发消费者的抢购潮,助推寿险业保费规模快速增长。
过去五年我们看到的是“量价齐跌”,本次大多数上市公司新业务的亮点在于“价稳量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