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论坛现场 向宇 摄
川观新闻记者 王晋朝 蒋京洲/文 向宇/图
“我国晶硅光伏产业年均新增人才需求9.3万人次,年均新增人才供给4万人,每年缺口大于5万人。”
9月10日,在第二十一届海科会晶硅光伏新能源人才发展论坛上,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沈鸿烈演讲到此处,台下来自政府、企业的各路嘉宾纷纷掏出手机拍下这页PPT内容。
“人才短缺是这个产业面临的一大瓶颈。”乐山西部硅材料光伏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乐山硅研院”)院长胡育是拍照人群中的一位。在他看来,晶硅光伏产业当下的人才缺口,与我国该产业在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以乐山为例,近两年乐山建设中国“绿色硅谷”势头正盛,全球晶硅光伏领域排名前十的企业已有5家落户乐山,产能规模2022年已突破1000亿元大关。但产业快速发展背后,专业技术人员供给却成了难题。
“一是缺乏专业对口的技术性人员,二是缺乏从事研发生产的高端产业人才。”胡育介绍,晶硅光伏产业的人才需求具有特殊性,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该产业对于人才的综合性和专业性要求都十分突出,这也意味着这类人才在培养上需要时间和资源的积累。
在他看来,摆脱光伏行业发展的人才困境,应该基于产教融合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在此次论坛上,乐山硅研院与乐山高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约定在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和项目开发上达成合作。乐山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乐山硅研院成立的初衷便是联合当地高校、政府与龙头企业,为当地晶硅光伏产业提供科研保障和人才供给。
目前除乐山硅研院外,乐山还成立乐山绿色硅谷产业学院,并出台《“中国绿色硅谷”人才集聚十条硬措施》《乐山晶硅光伏产业“1+5+2”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10个人才新政,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供给。
“人才不仅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更是抵御市场周期性风险的‘防波堤’。”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演讲中抛出的这一观点,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产业人才供给的重要性,得到了与会嘉宾的认同和掌声。
朱共山援引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卡梅拉的观点,“2027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煤炭,成为最大的装机能源。”然而机遇背后也暗藏风险,在他看来,要抵御“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周期律,就需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把培育集聚创新型人才队伍放在行业发展的最优先位置。他以自身企业2018年至2020年突破“硅周期”的经历为例,企业需要通过引进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科技领军人物、头雁人才,进行高端技术人才的梯次培养,为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和科技支撑,从而实现产业发展的行稳致远。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