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多年来马来西亚华人的境遇再次受到关注,这片热带雨林里,寂寞无助的华人先辈,为了口饭糊口,不顾一切来到异乡。
他们忍受炎热潮湿的天气,抵抗蚊虫带来的疾病,在荒芜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华人以勤劳创业之本领,为马来西亚的繁荣作出巨大贡献。
然而,他们却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公平对待,马哈蒂尔总理再推出歧视华人的政策,给华人社区带来新的伤害。
异地扎根,夹缝生存:马来西亚华人的命运历程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共处的国家,其中最大的两个族群是马来人和华人,华人迁居马来西亚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可上溯到唐朝时期。
当时的中国在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国力强盛,海上贸易繁荣发达,来自闽粤地区的商人云集东南沿海,搭乘帆船前往南洋各国进行贸易。
有些商人在马来群岛经商时,因当地气候宜人、生活舒适,加上与当地土著通婚,就渐渐落地生根,成为马来西亚最早的华人移民。
到了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期,也有许多随行人员在马六甲等地休整时,因战乱、疾病等原因无法继续航行,只能留在马来群岛居住。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后,他们失去回乡的可能,也在马来西亚立足,成为今天马来西亚华人的一部分。
近代以后,鸦片战争使清朝国势衰败,很多苦于环境的华人也纷纷离开家乡,前往南洋地区谋生,其中一部分来到马来西亚落脚。
据统计,从19世纪中叶到二战结束,有超过250万华人南下迁徙到马来亚,加上马来西亚本地自然增长的华人,使华人数量大幅增加,曾经有一段时间,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还要更多。
1957年,马来西亚从英国获得独立,作为马来西亚的主体民族,马来人取得政治权力,成为国家的主导力量。
但是,马来人在经济领域的地位却远远落后于华人,197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时马来西亚华人家庭的平均收入是394马来西亚元,而马来家庭的平均收入才172马来西亚元,不到华人的一半。
大多数华人从事较高收入的商业和专业工作,而马来人主要处于低收入的体力劳动阶层,很难与华人匹敌。
马来西亚独立后,马来人掌握政权却无法掌控经济,同时看到少数族裔在经济上的优势,心生不满。
他们认为华人抢占了原属于马来人的机会,于是,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1963年,马来西亚政府强迫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联邦中独立,大量马来西亚华人随之离开,之后,政府实施一系列扶持马来人发展的政策,向马来人提供教育和就业津贴,提高公务员单位的马来化比例,鼓励马来企业,但对华人企业设置障碍。
与此同时,政府也推行多语文政策,取缔华文中小学,停发华校津贴,这些措施都试图削弱马来西亚华人的群体力量和经济实力。
1969年,马来西亚爆发了著名的“五一三事件”,在那次大选中,以华人为主的反对党联盟以微弱优势获胜,这个结果激化了马来人的民族情绪。
5月13日,马来人在吉隆坡发动排华骚乱,数千名华人成为受害者,这次事件对马来西亚华人造成沉重打击的同时,也充分暴露出马来西亚政府在族群问题上的偏颇立场。
这是怎么回事?
马来西亚华人:被迫的平权之路
新马联邦组建之后,马来政客为了维护马来人的利益,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华人的政治打压和经济掠夺行动。
新加坡因与联邦政府在民族政策上存在严重分歧,在1965年被迫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当时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主张实行“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理念,即不同族群应平等对待。
但是,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坚持“马来人至上”,在利益分配上明显偏袒马来族群,新加坡被迫独立,也意味着大批马来西亚华人随之离开。
1969年,马来西亚举行大选,这次大选中,以华人为主的反对党联盟获得了50.9%的选票,首次超过了由马来族主导的执政联盟党。
华人欢欣鼓舞,举行了胜利游行来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然而,马来族对大选结果难以接受,随后发动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排华暴动来发泄不满。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力事件造成数千名华人丧生,无数华人财产被毁,还有大量华人被警方逮捕,由于其残暴性质,这次事件被称为“513事件”,成为马来西亚历史上的一个伤痕。
这次悲剧直接扼杀了马来西亚华人争取平权的热情,为了自保,他们不得不放弃公开追求政治权力,转而蜗居经济领域。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政府加强了对华人的政治压制,它通过宪法明确规定“马来人至上”,对华人从政设限,修改选区划分来削弱华人选票影响力,在公务员系统规定马来人必须占据一定比例,严格控制华人进入政府部门。
在教育方面,政府强制国民小学采用马来语授课,大学也必须预留七成名额给马来学生,许多华裔学子被迫出国升学,或者放弃升学梦想,马来学生即便成绩不佳,也可轻松进入国内高校。
许多华人家长只能选择送子女出国留学,但马来西亚政府又不承认外国学历,等同于摧毁华人的前程。
在经济上,政府规定公司必须雇佣三成的马来族员工,否则会受到严厉处罚,政府还大力收购华人企业的股权,强制增加马来人的控股比例,一些原本属于华人的公司被迫转手,让利于马来财团。
在种种压制下,大量马来西亚华人选择“投足票”,离开故土到世界各地谋生,据联合国的数据,约有170万名马来西亚侨民居住在海外,其中绝大多数是华人和印度裔人。
这些本可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却不得不在异国他乡追求梦想,一些原本可以在马来西亚获得高薪白领工作的马来西亚华人,最后选择到中国和新加坡等地发展。
另一些本可成为马来西亚栋梁之才的华人青年,因为在国内难以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只能出国谋生。
人才的大量外流严重影响了马来西亚的经济实力,但是,马来西亚政府不思反省,依然坚持歧视性的种族政策。
马来西亚华人走向平权的道路充满荆棘,他们被迫离开家园,在海外追求属于自己的尊严和发展。
血脉血根中华民族精神
这一切,本以为只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悲惨故事,当年,马来西亚政府对我华侨兄弟姐妹实施各种打压政策,极力剥夺华人的经济利益与政治权力,华人兄弟姐妹虽历尽艰难,但仍然坚持民族精神,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然而,历史竟在今日重新上演,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发起的《马来人宣言》,再次提出要让马来人主导国家经济,马来政党领导人纷纷表示支持,一时间掀起排华风潮。华人的安居乐业,再一次受到威胁。
面对这一切,华人们绝不能沉默,必须团结一致,迎战反击!
当年,马来西亚政府强制企业必须雇佣一定比例的马来人,否则无法获得营业执照,许多华人老板为了生存,不得不裁掉华人员工,改聘马来员工。
一时间,马来族裔登上了公司的重要岗位,华人员工受到歧视,政府还通过各种手段强行收购华人企业的股份,再转手给马来财团。
许多富裕的华商一夜之间被迫割肉,血本无归,华人在商界的地位一落千丈,马来企业兴起,在政治上,政府规定公务员必须预留一定名额给马来族裔。
许多优秀的华人青年,尽管考试成绩远胜马来族裔,还是无法通过公务员考试,马来族裔凭着种族优势,轻轻松松进入体制内,华人则门路尽断。
这一系列政策,无不在剥夺华人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将资源无限向马来族群倾斜。据统计,在1970至1990年的20年里,马来族群的贫困率就减少了30%以上,从56.4%降至了23.8%。
马哈蒂尔指责历届领导人疏于维护马来族群的利益,现在马来人连政治权力也面临流失,这显然是颠倒黑白,正是长期的种族歧视政策,导致了社会的撕裂与经济的衰退。
如今,马哈蒂尔又以98高龄之年,再次发起《马来人宣言》,呼吁马来人团结一致,夺取马来西亚的经济大权。
散布种族仇恨,挑拨民族对立,这绝非一个负责任的政治领袖应有之举,呼吁马来西亚各族群团结互助、共同繁荣家园,用阳光与正能量湮灭阴霾,而非煽动隔阂与仇恨。
不过,马来西亚现任总理安瓦尔勇敢站出来公开反对《马来人宣言》,他坦言,即便作为一个马来人,也不能成为种族主义者。
马来西亚宪法保护的是所有马来西亚公民的权益,而不是某一个族群,这番话语正气凛然、令人钦佩。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歧视与偏见最终都会被人性的正义之火烧毁,团结友爱终将击败仇恨戾气,光明必将战胜黑暗。
笔者认为
让我们继续秉持博大的胸怀与开放的心态,与所有的马来西亚人民手牵手并进,用宽容化解怨恨,用包容化解歧见,用友爱拥抱每一个马来西亚人,让我们共同缔造出一个充满阳光、希望与喜乐的崭新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一直复杂敏感,我们期待各族能本着善意与信任,通过对话寻求理解,树立互信,谋求合作共赢。
历史无法重演,未来仍可见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包容智慧化解难题,使这个美丽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