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天杰
房子 真的太多了
又一个楼市残酷真相,被揭露了。
2023年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贺铿表示:
现在房地产供应过剩,空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各个专家估出来的数字相差很大,14亿人可能住不完。
(来源:观察者网微博)
实际上,所谓的14亿人口住不完的房子,背后真正想要讨论的,是楼市的空置率问题。
目前市面上有好几种说法。
一是来源于2017年中金公司的一份报告《数说中国存量住房》。
当时中金的数据显示,2017年年末,中国城镇广义和狭义住房空置率分别为16.9%和12.1%,其中城区分别为14.7%和9.7%。
二是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2017中国城镇住房空置分析》,统计与调查显示,中国当年城镇地区有6500万套空置住房,空置率为21.4%,二三线城市这个数字更高。
三是2022年8月5日,贝壳研究院重点研究国内28个城市的3万个小区,发布《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住房空置率调查报告》。
贝壳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28个大中城市平均住房空置率为12%。
其中一线城市平均7%,二线平均12%,三线平均16%,有6个城市高于15%。
(来源:贝壳研究院)
通常来说,房屋空置率在5%到10%之间是合理的,超过10%就表示库存积压过多了。
各个国家,对于空置率的定义相差也很大。
美国通常会把度假房屋、短租周末房屋、移动住房纳入空置统计范围。
日本空置房定义为长期无人居住,且连续5年没有使用过自来水和电力的房屋。
加拿大温哥华对空置房定义是,每个月25天以上无人居住,或者一年中超过4个月无人居住的房屋。
香港甚至会把正在装修的房子,也纳入空置统计范围内。
有一点可确定的是:
未来中国,卖不出去的房子,只会越来越多。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两份重要数据。
一是《2023年1-8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二是《2023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官方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6900亿元,同比下降8.8%。
房价方面,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仅有17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较7月减少3个。
二手房价格环比和同比上涨城市均仅有3个,较7月继续减少。
另外根据中指院数据显示,2023年8月,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均价为16176元,已经连续4个月下跌。
房地产是典型的资金、人力密集型产业,大量的存量住房卖不出去,造成大量的沉淀资金。
换个角度看,中国真的缺房子吗?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76平方米,平均每户住房间数为3.2,平均每户居住面积达到111.18平方米。
当平均值具体到每一户的家庭的时候,巨大的分化就出现了。
2023年最新一期的《NIFD季报》中,观察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
居民杠杆率上升幅度最小,提高了0.2个百分点,住房贷款同比转负。
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微幅上升,提高了0.8个百分点。
企业融资意愿不足,投资增速继续下降。
政府杠杆率升幅较大,提高了1.1个百分点,财政发力效果有限。
中国不缺房子,但居民对于高品质、好学区、交通便利、设施完善房子的追求一直都在。
到了2023年的今天,居民即使手握资金也不愿意继续加杠杆买房了,企业也不愿意借钱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悖论:
好的房子,一直买不起,买不到。
其他房子,根本住不完。
无薪休假三个月 大时代落幕
最近有一位程序员的发言,引起网友热议。
她曾经在上海阿里工作,税后年收入60万,目前回到老家当在编教师,收入变成了10万。
当然回老家的好处还是不少的,比如整体支出下降85%,距离爸妈更近,幸福感增强了。
想躺平却躺不平,偶尔有点意难平,这可能就是当下一二线城市打工人,最真实的生存境况。
其实和房地产上下游的从业人员相比,互联网行业的程序员,已经很幸运了。
2023下半年开始,一二三线城市陆续传出设计院停工、欠薪、离职等各种奇葩事件。
7月底,有一家建筑设计企业传出消息,安排全体员工无薪休假三个月。
根据文件信息,它是抚顺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眼查显示,这家设计院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500万。
旗下拥有19名注册工程师,包括公用设备工程师、一二级建筑师、电气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
这是一家中高型规模以做建筑工程设计为主的设计院,毫无疑问有过高光时刻。
在这之前,有业内人士发帖说:
以前院里的项目堆积如山,多得做不完,人人加班加点,几乎没有过休息日,薪资一年几十万元也不是问题。
这样的好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8月初,网上还出现一份河南某市交通勘察设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和鼓励内部职工再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
文件中提到,目前设计院经营出现巨大困难,部分项目停工停产、催要账款难上加难,无岗职工工资额度会大幅下降和缓发。
甚至开始鼓励员工:
办理停薪留职,积极开展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方式来增加个人收入
二十年一个轮回,建筑设计和房地产的走势,几乎是同步的。
从2000年开始,设计院一度迎来黄金年代。
2003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确认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
到了2007年,国统局数据显示,当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万多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3.2%。
2010年之后,国有设计院走下舞台,大批民营设计公司崛起,高薪挖走了很多优秀人才。
与民营设计院同步崛起是大批民营房企,高周转成了市场主流。
追求速度和规模,必然意味着设计方案周期缩短,品质下降。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20年之后,一大批现金流紧张、高负债的房企因为政策消失了。
设计院再也没能恢复元气。
2023年之后,一二三线开始集体为房地产托底,各种政策加速落地。
效果远不如预期。
认房不认贷政策即将满月,北上广深成交量不见涨,挂牌量却创了新高。
比如北京:
中证报调研显示,截至10月6日,北京二手房挂牌量再创新高,突破16.6万套。
或者广州:
9月广州一手房去化周期超过17个月,二手房过户成交2400套,环比微跌1%。
房地产的时代大幕,缓缓落下。
还有机会吗?
先把当下这个漫长的季节,熬过去再说吧。
如果读者朋友们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国内房地产发展情况,可以看相关行业研报。
它能让你更加丰富翔实的掌握整个行业的发展动态、趋势以及相关信息数据,甚至对投资决策起到辅助作用。
因此我为大家精挑细选了5份最新房地产行业研报无偿送给大家。
这些研报有中国房地产企业资讯监测报告、楼市政策解读、地产行业周报...等主题,从数据分析、市场走势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
无任何门槛,支持下载,支持在线阅读。手机打开V+信搜索“叶檀学堂”关注回复【行研】两个字,即可领取。
各位檀香身边,有没有从事房地产上下游的小伙伴,建筑、建材、设计、中介或者开发商?过去一年薪资情况如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谢谢各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