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金融和数字货币的发展上来看,要主张广义的支付系统数字化和数字货币,要慎用狭义的数字货币概念。”10月12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在2023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说道。
周小川表示,在数字货币发展生态中,支付系统的数字化和货币的数字化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从演进结果角度来看,支付系统的数字化产生了多种支付产品,这些产品在发展一定阶段以后,就需要强调互通性,会产生融合,同时也是优胜劣汰的过程。
“在数字货币的概念上,有一些发明者和系统建设者认为,只有自己的数字货币才是数字货币,不认可别人采用其他技术和模式的数字货币,多数人不赞成这种唯我独尊的、排他的数字货币理念。也有一些自称为稳定币,但是否稳定,不能靠自己宣称,要根据系统的设计和资产支撑安排,由客户和市场来检验稳定不稳定。”
周小川提及,目前数字货币包括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主要还是以账户型数字货币为基础,代币型数字货币也是一个可能有发展空间的路径。技术上,数字货币和支付系统大量使用互联网技术,所以互联网技术本身和升级换代将对数字金融和数字货币有重要影响。同时,支付终端包括桌面终端、移动终端和预付卡等硬件介质,也可以和数字支付体系融合互补。
“所有这些应用都会依托于金融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非常重要。”周小川表示,对于基础设施,一方面要实现系统的相互连接,另一方面要实现通用性,最大程度上实现互通性。比如,跨境、跨币种的交易,前端由市场机构提供服务,但需要有中央银行背景的清算系统在后台提供支持服务。
此外,周小川认为,要深刻理解和坚持运用双层运营体系。在这一体系下,政策制定要让数字支付系统独立生存,要设定一个价格体系,让数字支付系统能够进行服务收费。费率可以很低,对于客户来讲影响相当小。他指出,如果没有收费机制,就会导致交叉补贴和交叉销售,支付系统服务商会把眼睛瞄向其他不该注重的方面,例如,有的系统服务商把支付作为门户,后面通过倒卖数据或利用数据做其他业务赚钱,这就存在滥用数据的风险。或者把支付系统作为一个引流的入口,而不是把它作为独立盈利的金融服务产品,这些都可能导致一些扭曲。
“中央银行是第一层,商业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互联网平台公司以及电信运营商,作为第二层。这个体系的核心特点是动态演进,不是静止固化的,是一个通过相互竞争来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创新的体系,也是一个多元并存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