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顾家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记者日前从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静安检察院”)获悉,该院近期依法以涉嫌诈骗罪对被告人季某某、赵某某等8人集中提起公诉,静安区人民法院近日一审判处赵某某等7人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至拘役五个月,缓刑五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人民币七千元至四千元不等的罚金。
图为发布会现场。静安检察院供图。
据了解,“长护险”是上海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失能人员基本护理需求推出的惠民保险产品,全称为“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投保该险种后,由护理服务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对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员进行居家照护,费用主要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以一次上门护理65元为例,投保老人只需支付6.5元,剩余90%由上海医保资金支付。这样的惠民举措,被少数的养老护理员钻了空子。
2019年9月起,季某某在某家庭服务公司担任养老护理员。按照公司工作规定,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前后需在指定APP进行打卡签到、签退,并由参保人员在服务确认报告单上签字确认,通过定点护理服务机构进行申报结算。
季某某2022年多次返回老家,共计四个时间段内,未对参保人员进行照护服务,但APP后台显示,季某某没有缺勤记录,处于“正常打卡工作”状态。原来,季某某发现只要关闭手机定位功能,就可以在系统内完成打卡,再让被照护人员签署服务确认报告单,就能够蒙混过关。经检察机关审查,季某某累计虚假打卡百余次,骗取国家医疗保险基金1.1万余元。
季某某的行为不是个例,同一公司的护理员赵某某同样在离沪期间,仍然登录自己的“长护险”APP账户虚假打卡95次,回沪后再让被照护人员签署服务确认报告单,之后交到所属公司作为凭证从中非法获利。赵某某不仅虚假结算“带薪休假”,还赚起了“外快”。她以在参保人员徐老伯等人家里提供护理的名义,额外虚假结算389次,累计诈骗国家医疗保险基金达人民币两万余元。
上海医保监管部门2023年2月接到群众举报,发现有护理工在未实际提供护理的情况下,违规打卡进行虚假结算,诈骗国家医保基金,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线索。最终,有8人被静安检察院提起公诉。
静安检察院老年人检察办案团队负责人马烨雯介绍说,2022年至2023年间,该院共办理涉老医保诈骗案审查批准逮捕4件9人,审查起诉11件20人,认罪认罚适用率100%,追赃挽损率100%。
骗取涉老医保的,除了养老护理员,还有部分老年人。马烨雯说,这些案件中的涉案中老年人比例较高,“中老年人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
在已经审结的医保诈骗案件中,60周岁以上老年犯罪嫌疑人占35%,最高年龄为70岁。
责任编辑:王亦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