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父母买的惠民保下半年到期,如果继续推出的话,到时候还是会续的,保费也就一顿饭钱。”湖南长沙一位保险消费者李女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据悉,李女士父母均患有既往症,且因为年龄限制,可选的保险产品并不多,而带有普惠性质的惠民保,向他们敞开了投保大门。
今年以来,惠民保持续扩容,部分地区仍在上线新产品,同时大部分地区惠民保已经走过至少一个承保周期并进行了迭代升级。近期来自行业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惠民保产品已超260款,总参保人次已达2.98亿。
参保人次近3亿
惠民保即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属于普惠型医疗补充保险,近年来凭借保费便宜、购买门槛低、保额较高等特性在全国“扩容圈粉”。
近期,惠民保持续在三四线城市扩容,部分地区仍在上线新产品。如 “焦作惠民保”日前正式推出,成为河南焦作首款由政府指导监督的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同时,大部分地区惠民保已经走过至少一个承保周期,多地2023年度惠民保产品进行了迭代升级,比如延展投保范围、降低免赔额,提高报销比例,增加保障责任和增值服务等。
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263款惠民保产品,总参保人次已达2.98亿。
对于惠民保“火”起来的原因,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惠民保突破性地接受既往症和老龄群体,突破商业保险承保底限,备受欢迎。部分年岁较高、身患慢性疾病的人群可能被商业健康险拒之门外,而惠民保产品大幅降低准入门槛,恰恰能解决投保难、投保贵等问题,覆盖人群更广泛。”
随着各地惠民保产品的进一步发展,产品形态也在朝多元化发展。目前惠民保市场上已出现细分产品,如宁波"惠儿保"、北京"爱她保”分别针对儿童、女性的健康风险进行保障,实现了人群细分与聚类。海南乐城特药险2022版、金华金惠保分别以特药、重疾为保障责任,实现了保障责任的细分。
整体参保率有待提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惠民保项目持续扩容落地的同时,也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如部分地区参保率不足、产品同质化、投保人获得感不足等。
业内人士指出,惠民保若想可持续发展,参保人数需要足够多、资金池规模需要足够大,保持足够的参保率、续保率,尽可能覆盖更广泛的群体,才能形成风险分散机制。下一阶段,扩面不再是市场发展的关键,如何减少脱落和提高参保率、续保率,提高惠民保的发展质量是市场发展的关键。
目前,各地惠民保参保情况差异较大。记者注意到,浙江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2022年承保超2700万人,参保率达58.1%,续保率达76.6%,参保率较2021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居全国首位。但有一些地区,参保率仅在个位数,部分地区还出现投保人数下降、续保人数脱落的情况。
对此,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孙洁表示,改善惠民保参保率、提升普惠性,是实现惠民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孙洁看来,按病组支付模式的惠民保产品形态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参保率。对于参保人来说,按病组支付,能够有效缓解基金分配不均和过度医疗的问题,同时能够将更多病组纳入赔付,从而提升参保率。
多方合力促可持续发展
惠民保逐渐走热后,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便不绝于耳。多位业内人士曾公开表态,惠民保未来的最大挑战是项目可持续的问题,而其若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将使多方受益。
根据复旦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平衡健康体获得感与既往症群体保障水平是惠民保应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平衡可减少健康体退出,同时维持既往症群体的保障水平,降低参保率低导致保险资金池规模不足的风险,从而降低产品陷入死亡螺旋的可能性。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表示,未来,惠民保应在主流险种之上,进一步实现人群细分和险种创新。以惠民保为基础,开发细分市场满足多元化需求,或是惠民保发展的大趋势。
目前,多地惠民保产品已在提高投保人服务获得感、提高健康群体留存率这一方向上加速探索。例如,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健康管理服务数量由25项增至42项,覆盖就医陪护、上门护理、居家康复及上门检测四大类服务,更多触达健康人群;杭州市民保为参保成人或儿童分别提供免费洗牙或涂氟服务,通过高频服务增加与参保人的互动链接。
此外,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认为,从政府层面而言,建议探寻多元化筹资模式、提升数据开放与共享水平、加强针对性监督管理、推动优势资源整合;企业方面,建议避免盲目跟风、合理设置产品保障责任、升级增值服务、引入健康管理;探索新市民投保路径、积极应用科技,优化产品体验等。
2022年度全国公募基金投资者状况调查问卷(面向个人投资者)
为全面掌握2022年我国公募基金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风险偏好、心理预期等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基金投资者教育工作,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开展2022年度全国公募基金投资者调查工作。
您的意见对我们十分重要,烦请认真填答。
https://cuccpi.wjx.cn/vm/wCvNqUL.aspx?udsid=978431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编辑:于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