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可莹 赵潼
近日,张女士帮妈妈注册网银的时候,惊喜地发现账户余额里面居然有482万元。张女士称妈妈在上海做月嫂已经二十年,平时生活方面非常朴素。张女士从来没想过妈妈会有这么多钱。此则新闻一经报道,立刻登上热搜引发热议。但是正当网友大呼其正能量时,当事人在网上辟谣称:“这是一条被炮制出来的假新闻”。
在互联网海量信息的背景下,受众更倾向接受积极的正能量故事。这些正能量故事不仅可以给受众带来片刻的慰藉和放松,还会给媒体带来不少流量。然而那些虚假的励志故事,可能会误导那些缺乏辨别力或者急于找到成功秘诀的人,导致他们陷入误区,难以取得真正的进步。同时,“假励志”会严重削弱“真励志”带来的正向影响。刚刚报道出的热点事件一转身就遭到否定,长此以往,“真励志”都变成了“假励志”。
虚假新闻作为一种传播现象,不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都会存在,回顾以往个案,大体都是网络新闻产品生产的某些环节存在弊端和纰漏。当下,自媒体平台准入门槛低,部分网络媒体从业者没有受过系统的新闻专业教育,责任意识弱,将利益与时效置于真实之前,导致低质量新闻泛滥,成为新闻反转常态化的推手。网络新闻工作者必须以真实为基准,否则一次次以假乱真,在谣言、辟谣的怪圈中往复震荡,媒体公信力将会被侵蚀得千疮百孔。
作为受众,在这个“自媒体+碎片化”的时代,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不要轻易相信过于吸睛的新闻标题和内容,尽量查找新闻出处,进行多方比较。在面对“励志”故事时,只要我们能拥有谨慎的态度,就不会被假新闻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