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助力为失能人群提供照护服务——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山东样本”
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2016年在全国开展试点,为失能人群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惠及大量失能老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随后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全国长护险试点重点联系省份之一的山东省调研了解到,2022年全省长护险参保人数达3948万,总体保障水平稳定在70%以上。相关人士认为,这种普惠型的长护险助力为失能老人提供更多照护服务,在切实减轻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也释放了人力资源活力,推动了医养结合产业发展。
有效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问题
山东青岛莱西日庄镇门家庄村,56岁的倪合海正在接受康复师的艾灸治疗。尽管已卧病在床4年多,但老人没有“老病号”那种憔悴。“多亏了长期护理险,否则我们家撑不过这几年。”老人的儿子倪太宝感激地说。
倪合海2018年右侧肢体瘫痪,生活无法自理,一年医疗费至少5万元。在外打工的倪太宝只好辞工回家照顾老人,家里没了收入来源,生活日益艰难。
转机出现在2021年4月,青岛开始实施“农村护理保险提升计划”。当地定点护理机构为倪合海办理了居家护理,康复人员每周上门为老人进行康复训练。5个月后,他的症状明显好转,倪太宝也能放心地外出打工了。更让一家人高兴的是,儿媳妇崔晓燕通过培训成为一名护理员,不仅能更好地照料自家老人,还能为附近的20位失能老人提供服务,月收入4000元。
莱西市医保中心主任万全法算了一笔账:倪合海每周享受2小时居家护理,费用100元,其中80元由长护险支付,个人承担20元,算下来一年花费只需1000多元。而从病榻边解脱出来的子女,又可以工作挣钱了。“说一份长护险挽救一个家庭,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夸张”。
早在2012年,青岛在全国率先开展长护险制度探索实践,制度覆盖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2016年,国家出台关于开展长护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包括青岛在内的15个首批试点城市,并将山东和吉林两省作为重点联系省份。2020年国家试点城市扩大到49个,山东16市全部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2022年10月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49个试点城市长护险参保人数14460.7万,享受待遇人数108.7万;长护险基金收入260.6亿元,支出168.4亿元;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6819个,护理服务人员30.2万人。
2021年12月,山东省医保局宣布山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职工长护险全覆盖省份。2022年11月,山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居民长护险试点工作,济南、青岛、东营全市及烟台、泰安、威海、日照、德州等市部分县(区)实施了居民长护险制度。
培育照护服务市场
长护险稳步运行,优化了现有医疗资源配置,拓展了传统养老机构服务功能,盘活了医养、照护服务资源,促进了“医、养、护”深度融合。
济南市民尹衍海2014年脑梗发作,长期在医院治疗。“大医院床位紧张,频繁转院治疗,别说病人受不了折腾,我们家属也受不了。”尹衍海的女儿尹蕾说。
2016年,济南启动职工长护险。2017年,尹蕾让父亲住进济南鲁商福瑞达护理院。经评估,尹衍海为“失能五级”,可以享受从药物喂服、生命体征监测到温水沐浴、压疮预防处理等近30项专业护理,实际护理费用每月4300元,90%可以报销。
太平养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是最早参与济南长护险试点的商业保险公司,分公司总经理孙辉介绍,过去因社会化的长期护理服务保障不足,很多失能病人选择长期住院,占用大量医疗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护理服务费用不在基本医保报销范围内而影响入住意愿,专业护理机构空床率较高。长护险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据了解,济南自2016年启动长护险以来,覆盖人群已近900万人,累计让3.74万名失能参保人享受到护理待遇,专业护理机构也从几十家发展到现在的229家。
青岛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生育和护理保险处处长田伟介绍,长护险制度的实施,使大量在ICU和二、三级医院的长期住院者回归社区、家庭或养老机构,实现了医疗资源优化利用。同时,照护服务市场得到快速培育,有助于培养专业护理队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在照护队伍上,山东鼓励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妇女参与这项工作,通过专业化培训让他们掌握照护服务技能,就地就近为失能老人提供服务。
目前,山东长护险定点机构达2636家,从业人员7万余人。
多源注水让长护险“好花常开”
“长护险是啥?”如果向身边人提出这个问题,估计十有八九得到的回答是“不了解”。数据显示,2021年底,我国失能老人数量约4500万左右,相关失能护理保障存在较大缺口。虽然目前全国已有1.45亿人参加了长护险,但由于试点城市的长护险资金主要来源是医保基金划转,没有增加额外的办理手续,所以在享受待遇之前,参保人感受不明显。
据了解,山东长护险筹资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按比例筹资,如青岛市职工医保基金按0.3%比例划转,个人账户按0.2%代扣,财政按每人每年30元补贴;一种是按定额筹资,如济南市职工医保基金、财政和福彩公益金分别按每人每年100元、5元、10元出资。
长期来看,筹资尚未实现个人缴费,对医保基金的依赖较大,不利于长护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性长护险“保基本”的定位下,应积极发展商业性长护险,作为满足多样化、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需求的重要手段。
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商业长护险市场参与主体增多,但总体来看,在当前健康险市场近5000款产品中,商业护理保险占比不足2%;同时,当前绝大多数产品仅提供护理金给付责任,未能提供足够的更符合失能人群需求的护理服务。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社保部总经理石刚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护理服务带动护理保险发展。建议探索类似“惠民保”的形式,推动政府指导的普惠型商业护理保险,作为政策性长护险的补充,为广大失能老人提供更多生活照料服务。
太平养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总经理孙辉建议,积极引导商保公司研发顺应市场需求和护理服务体系的保险产品,通过税收优惠支持商业护理保险发展。
山东各试点城市也在长护险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方面继续积极探索。济南按照独立险种、独立设计、独立运行的原则,探索享受护理待遇与个人缴费适当挂钩的办法。淄博、聊城等地发挥中医药康养优势,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或减轻失能程度,节省资金支出。青岛通过宣传、培训和赋能训练等项目,提高大众认知,建立专业队伍,开展针对性训练,以达到延缓失能失智发展进程的目的。(记者 朱晓光)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