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山东能源西北矿业紧紧围绕打造能源集团西部投资开发建设的桥头堡和国内一流清洁能源生产供应商目标,以智能化、科技保安、精益化为发展主线,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不断提升科技治灾水平,全力推动智慧矿山建设,努力构建创新体系,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推动企业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集众智、大投入”激发创新活力
山东能源西北矿业正通煤业牵头组建的“深井多元灾害防控创新联合体”,成为咸阳市首个清洁低碳能化领域的创新联合体,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用”创新体系的新路子。
2022年以来,西北矿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让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他们统筹优化内外部资源,全面借助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资源,实现创新要素最大程度融合,助力企业科技创新行稳致远,推动创新潜能加速释放。
“创建‘创新联合体’是通过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切实提高企业发展的科技内动力转化为最终目标的合作模式,可实现同心协力、抱团创新、技术共享,攻关更多的核心技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持。”正通煤业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海宾说。截至目前,该公司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已有25项,其中有10项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还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行业科技进步奖、管理创新成果奖30多项。
不仅如此,黄陶勒盖公司依据政策导向组织开展的省级技术中心申报工作目前已通过专家资料评审和现场审查,预计年内能够实现省级“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双中心建设目标。双欣矿业公司通过知识产权体系不断完善和科技创新的日益积累,将智能化装备掘锚一体机的相关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开展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可或缺。西北矿业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工作,全力增加企业发展软实力。2022年以来,实现科研投入5.7亿元,投入强度达到2.8%,同比增幅30%,对权属矿井水、火、瓦斯、冲击地压、三软、大倾角等灾害耦合叠加,治理手段相互制约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截至目前,西北矿业共计获得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三届科技进步奖6项,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奖4项,《煤泥超高压压滤节能环保回收技术》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推荐为国家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产品目录。
科技破解“卡脖子”难题
作为山东能源在西部开发的区域总部,西北矿业所属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在全国排在前列,可谓瓦斯、水、火、煤尘、顶板“五毒俱全”,治理难度极大,成为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瓶颈”。
针对这一情况,西北矿业联合院士长江学者等高端团队,组建跨行业创新联盟,探索应用先进装备工艺,通过长期数据积累、规律摸索、理论研究、实践验证,建立完善起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灾害综合防治技术工艺体系,切实把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治灾“法宝”。
亭南煤业坚持创新兴企、技术强企,深耕创新创效,紧紧围绕布局优化、灾害防治等内容,相继确定了《特厚煤层冲击地压多参量风险判识与差异化卸压防控》《沿空工作面覆岩结构运移致灾和主动改性防冲机理和技术研究》等45项课题,预计创效3600万元。正通煤业联合中国矿大等5家知名院所,开展了国内矿井灾害治理大型国外联合研究治理技术,矿井总涌水量比峰值下降17%,减水效果初见成效。
智能化建设助推企业提质增效
在邵寨煤业智能化调度室,只见工作人员鼠标轻轻一点,采煤机便实现自动跟机、截割一气呵成。如今在西北矿业,多个采煤工作面达到智能化开采水平。
西北矿业坚持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四型”矿井发展方向,全力抢占“智”高点,大力实施“两优三减”、煤矿智能化建设,狠抓高效采煤、快速掘进、系统优化,全面推进智慧矿山建设。
“目前,我们回采的1502工作面已实现采煤机自动记忆截割、采煤机与液压支架防碰撞等智能化功能,三角煤人工干预率降低至8.7%,每班工作效率同比提高10%,实现了‘自动控制为主、远程干预控制为辅’的常态自动化生产模式。”邵寨煤业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张军说。
双欣矿业完成对主煤流运输系统、电力监控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选煤厂智能管理与决策系统、地测智能钻探系统等16个智能化项目,实现了采煤、掘进、主要硐室网络5G信号覆盖。
据了解,2022年以来,西北矿业共投资6.8亿元实施11项“两优三减”和83项智能化改造项目,先后建成11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自动跟机、记忆截割、三角煤斜切进刀三大功能实现常态化运行。
“下一步,我们坚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着力构建‘五位一体’赋能平台,重点围绕矿井灾害治理、技术创新等工作,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强化科研技术攻关,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保证。”西北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书翔说。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烨莹 通讯员 李丹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