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5月15日电(许中竞)广西三江县斗江镇扶平村地处桂北山区,横亘绵延的山脉与高低起伏的丘陵在这片土地上打下了“山多地少,地瘠民贫”的烙印,产业单一,收益较低始终是困扰扶平村的发展难题。
近年来,扶平村党总支部主动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中挑大梁,当主角,持续加强党建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促进“党建+产业”的有机结合,不断在探索新兴产业上“下功夫”,在创新发展模式上“做文章”,带领全村唱响了一曲产业振兴的“重头戏”。
菌棒木耳项目助民众增收。许中竞 摄
支部探路:点“土”成金,小土豆撬动致富增收大格局
扶平村注重把乡土人才培养成党员,把致富能人培养成支部委员,从“田秀才”“土专家”中选优配强班子,不断提升支部对产业发展的探索带动作用,通过支部牵头引进冬季小土豆产业项目。历经支部成员外出考察萌生项目构想,致富能人“头雁引领”拟定实施方案,先锋党员踊跃加入打消群众疑虑“三步棋”让“夏稻冬薯”轮种项目从“想法”到“做法”,从“空谈”到“实践”。
稻田土壤肥沃,利于土豆生长,土豆大获丰收,来年薯养稻地,肥力增加,水稻亩产也将提高,稻薯轮作形成互促的良性循环。在后盾单位“带货帮扶”的大力支持下,小土豆产业成功为扶平村创收20余万元。通过支部探路、党员引路的“党建+产业”探索模式引进的小土豆产业,不仅让只能种晚稻的土地“活”了,更让村民的腰包“鼓”了,小土豆已然成为扶平村致富增收的金豆豆。
支部搭台:稻螺套养,“黑珍珠”奏响网红产业“欢螺颂”
扶平村党总支部巧借柳州螺蛳粉产业迅猛发展的东风,领办以支部委员、先锋党员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进稻螺套养项目。
以合作社为载体整合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为项目搭建起落地的平台;以联片打造、辐射带动的发展思路流转村内土地开展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支部带领、书记带头、党员带动的“头雁领航”作用,以党员干部的先行先试,带动村民群众争相入股;吸纳“土专家”,为其提供施展才华、发挥专长的舞台,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落实“传帮带”制度,实现经验的交流、技术的传递;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提高议价能力,减少流通环节,缩短田间到餐桌的距离,降低产品变现的风险。
春耕时节,扶平村处处可见抛撒螺苗的忙碌身影,螺苗入水声一时齐发,奏响了一曲增收致富的“欢螺颂”。支部搭台引进稻螺套养项目,让稻田里长出了“黑珍珠”,让村民吃上了“产业饭”,端稳了“致富碗”。
支部牵线:村企合作,“金棒子”开出集体经济“致富花”
扶平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支部牵线开创村企合作新局面,发展菌棒木耳新项目,助推集体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扶平村党总支部与三江杰联公司党支部多次开展共建共联活动,凝聚合作共识、找准对接切口、实现互利共赢。在支部牵线搭桥下,双方达成了菌棒木耳项目合作的初步意向,扶平村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听民声,聚民心,集民意,汇民智,最终敲定合作。
杰联公司作为“两新”组织在合作中积极践履社会责任,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促成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扶平村集体组织在无经验、无技术、无渠道的情况下,依托杰联公司的专业设备、生产技术与市场资源,成功发展大棚菌棒木耳7万棒,创收23万元,摆脱了集体经济过分依赖帮扶资金分红收益的窘境,实现了从依赖“外部输血”到“内生造血”的有效转型。
通过支部牵线,助推村企合作,让菌棒成为了助农增收的“金棒子”,棒上开出的朵朵“致富花”也促成了村民受益、企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多赢态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