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贵州债务危机(二,债务违约的影响)
接上文,之前我们分析了贵州债务的成因,融资代建,PPP等这几项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贵州作为后发展地区,过去十来年,经济突飞猛进,GDP高歌猛进,从区区不到一万亿增长到两万亿,高速高铁,大数据,村村通,城市建设等等方面亮点纷呈,人均GDP 甚至超过广西,增长率常年排在前几位,甚至出现了一种“贵州现象”,供大家去研究,但是现在潮水退去,到底谁在裸泳?光鲜亮丽的外面需要经济支撑。十几年来,没有省市各级领导的魄力,大招商,大推动,靠你下面的信用评级能融得到钱吗?如果没有这十几年的高歌猛进,我相信凭自身的实力,会有发展,但是会很慢,一年发展一个地州,可能没有那么多的高速高铁,没有那么多的城市建设,同样也没有那么多的负债。至于孰对孰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两年前,很多业内金融专家就担心遵义城投债的问题,当时没有多少人关注,一个市级平台公司就欠债几百亿,你拿什么还钱?果不其然,去年开始,人家直接找债主协商,躺平了,只能展期,再展期,先息后本。试问大哥如此,二哥呢?三哥呢?所以中央明确表态,谁家的孩子谁去抱,不能推给国家,这样做是对的,全国那么多负债地方,那么大的天量债务,手掌手心都是肉,能接吗,接一的不接二的?
贵州经济本来单一,烟酒,铝矿,水电能源,医药食品,煤炭材料等等一些基础能源,后来发展了数字经济,旅游业也没有做起来。适度举债,适度超前基建是没错,只是这个度如何去把握的问题,有没有合规的审计,有没有市场化的模式,有没有风险管控的机制。很多地方平台公司完全就是空壳,靠包装,把一些不值钱的土地等等资产包装进去,只是为了融资,这样早晚要露馅的。
靠借新还旧,每年的利息都是天量数字,这种饮鸩止渴的融资模式就是绝路,对债务人,债权人,都是很大的伤害。现在不提负债,就是要维护好这些高速高铁,市政城建,工业园区,楼堂馆所等等每年都是天文数字,贵州的高速收费能不能覆盖运营成本?每天有多少车流量?园区空置,楼堂馆所平时不用,都需要维护打理,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这些都是要钱的,很多低效的,没有营收能力的资产太多了。省里还有这么多财政供养人员,扶贫救济,等等等等。再加上现在这个负债,想想都怕。
各市县区基本都建有工业园区,新区,但是很难招到企业,空空荡荡,还有些园区的建设方被套牢,建完之后,还要帮政府卖房,招商,不然没有钱支付。很多老板听到贵州都怕,长此以往,谁还敢过去投资?
假设一个地方政府违约暴雷,影响最深的还是当地的普通人,最直接的有以下几点:
一,人才流失,很多高端人才,社会精英,做大生意的老板,看不到发展机会,不会只呆在这里发展,全国那么大,北上广深等经济较好较活跃地方去,这些人走,会带走一批资源,人才,资本等等,会让这些后发展地方更加艰难,他们有头雁效应。他们若离开,城市的消费,吃喝娱乐服务业会收到直接影响。对底层做中小生意的都是打击,前段时间去贵州中部某小县城,县城户籍人口三十多万,常驻人口现在不到二十万,大街上行人稀少,车子也很少,滴滴打车也没有,客运站人可罗雀,这就是现状。
二,三角债增多,前几年有个朋友在贵安新区做了政府的园区项目,投入全部身家几千万,现在血本无归,拿不到钱,前几年还去政府要一下,疫情几年,去都去不了,他后跟着一堆合作伙伴,材料供应商,跟着做工程的小老板,小包工头,身后又是无数个家庭。他破产了,后面一堆人都跟着倒霉,刷信用卡的,到处借钱的,后面不知道怎么办了,到处都是三角债,这几年最忙的就是法院了。政府没钱给,你又能怎么样?就算给你厂房,你也很难出售招商,还需要维护成本。甚至影响一些家庭和睦。讨债引发一些恶性事件层出不穷。
三,资产贬值,一个地方长期如此,对当地的房价,物价,有致命性的影响,记得十年前去贵州某个州旅游,现在基本每年也会去一次,房价十年期三千多,现在三千多还能买得到,一个州府常驻人口不到不到一百万,如果只算市区常驻人口,不到五十万。当地确实好吃好玩,物价也不高,但是越是这样,生意越难做。因为成本在增加,外面的物价在增长。之前买铺面做生意的,钱没赚到,铺面价值还在缩水,有点本事的人都想去外地赚钱。资产贬值后,很多人想变现都难。
四,税费增多,人口越是流失,当地的财政压力就越大,地方政府本来就不宽裕,还要发展,很多时候发工资都难,地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最快的就是从当地罚款非税收入入手,比如把免费的停车变成收费,把收费权卖个第三方公司。(之前乐山大佛不是也要拍卖经营权)比如贴罚单增多,我自己就碰到过,停车不到一分钟,一个大盖帽啪一张罚单给你贴上,连个解释机会都没有,你人在旁边,他说罚单开好,没有办法了。比如本来一些免费的,便宜的东西都会涨价。与民争利的事会变多,这也是地方政府的无奈之举。
五,通胀通缩,后发展地区一直存在这个问题,这几年经济不好,大家都有感受,但是会影响茅台酒涨价吗?去年锂电危机,电动汽车涨价,也不影响那些想买车的人。这就是通胀,特别是后发展地区,一些在当地掌握商品定价权的代理商,一旦人口流失,消费紧缩,他要赚钱,他只能涨价,你还没办法,比如一个地方的啤酒卖到十块,你要喝还是得喝,因为只有这几个品牌。比如医疗,该花的钱一分省不了。对普通人来说,就是通缩,普通人拿着两三千的工资,你只想着存钱,不敢乱花钱,社会资本缺乏流动。对做小生意的来说,比如卖菜卖果的,人口减少,高端需求降低,你只能跟着降价,不然没有市场,没有市场话语权。
综上,是本人根据自己的走访经历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