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本就不易,金利斌更是从地摊小贩一步步走到了包头首富的位置。44岁正是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金利斌为何会在这时选择烧车自焚?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是什么让金利斌从意气风发到无望自杀?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孤儿寡母,奋发创业
像许多草根企业家一样,金利斌也是农民家庭出身。1967年,金利斌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终日疾病缠身,生活重担落在母亲一人身上。因为父亲的病,家中甚至外债缠身。不久后父亲去世,金利斌这才真正感受到孤儿寡母是什么感觉,家里欠了一屁股债,还经常被邻里冷嘲热讽。
在这种境况下,金利斌完全无心学习,不到高中就辍学和母亲一起摆地摊。可一直摆地摊也不是个事,一天饥一天饱的。金利斌的母亲也建议金利斌找个厂上班,当时正处于1978年前后,工厂众多。金利斌也顺利在一个工厂上班,类似当时的“铁饭碗”。
但“铁饭碗”也有被打破的一天,20世纪90年代,中国出现了工厂工人下岗潮,金利斌也不例外。就这样,金利斌失业了,但他并没有就此失意,而是将目光重新转回了地摊上。
二、创业第一桶金,开启全新人生
得益于包头市的经济问题,金利斌发现小摊贩在包头市收获颇丰。不说多,最起码保障基本生活是绝对够的。这时候金利斌也在想,自己为什么不卖一个别致的东西,要与其他小摊贩都不一样。
如此,瓜子就进入了金利斌的视线,当时基本没有小摊贩售卖瓜子这类食品。不过,金利斌并没有一股脑地全卖瓜子,而是先试验了一番。他意外发现瓜子卖得出奇地好,金利斌明白自己这步棋走对了。
金利斌深知要赚更多的钱,就需要垄断。所以金利斌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买断了瓜子的代理权,凭借售卖瓜子获得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桶金,金额高达40万元。
这也让金利斌看到了食品批发的商机,他开始搞各种各样的批发,通过赚取中间价来获得资金。但金利斌的野心远不止步于此,他要继续扩展业务,做大产业。
在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金利斌于2000年成立内蒙古福禾豆业有限责任公司,后于2002年成立包头市惠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旗下产业包括洗浴、超市等。这些产业正适合包头市慢节奏生活,金利斌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包头市的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他甚至一度成为包头市的红人,获得各种荣誉和表彰。比如在2007年荣获“包头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甚至在2009年被评为“2008感动包头年度人物。”由此可见,金利斌在包头市可谓家喻户晓,名声极好。
就是这样一位兼具财和名的地方企业家,怎么会在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烧车自焚?实在是有违常理。
三、烧车自焚,债务危机
到了21世纪,中国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投资。金利斌也不甘落后,开始各种投资。但金利斌毕竟是农民出身,没有系统学过金融知识,投资风险极大。
但他却已经被内心的欲望所蒙蔽,当时向银行借贷很是困难,一时民间借贷兴起。从2004年开始,金利斌将手伸向了民间借贷,凭借自身和公司良好的名声,金利斌吸引了不少的投资者。
但金利斌确实不是投资的料,经常投什么赔什么,可他却不敢告诉任何人。金利斌的公司表面看起来还是完好的,但内里已经千疮百孔,资金根本周转不过来。金利斌也明白一旦自己投资失败的消息传出去,自己创建的企业将在一夜间倒塌。
最终,金利斌还是没有抗住债务压力,在2011年4月的一晚在公司的广场上烧车自焚。
金利斌烧车自焚的消息一出,立即在包头市引起轩然大波。他们根本不相信金利斌的死亡,甚至传出死亡的是金利斌的父亲,而不是金利斌的消息,可经证实是谣言。
经过警方调查,发现金利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22亿多,利息高达8亿元。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切都好像说得通了,金利斌是承受不了巨额的债务而选择了自杀,一代地方传奇企业家就这样陨落。如今江湖上还是有人会想起这个曾经的企业家,但其结局难免令人唏嘘。
结语
经过金利斌事件,包头市的市民也不敢在轻易投资,哪怕企业的名声再好,金利斌的企业不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如果金利斌可以及时收手,或许现在的他还是那个备受包头市市民喜欢的企业家,可世界上没有如果。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