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首富金利斌:以摆地摊开局,以自我了断收场
2011年4月,内蒙古的包头地区,出现了一件堪称影响当地的大事件:那就是包头首富金利斌自杀了。而自杀的原因,则无疑值得打算创业的朋友们深思:毕竟,金利斌用自己的悲剧,诠释了经营企业,不能盲目扩张这个教训。
金利斌从一个摆地摊的小贩出身,到成为包头的首富,最终又以极端的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金利斌的一生充满了传奇。
1、苦难童年
金利斌生于1967年。算是一个60后。60后这代人的命运差异可谓天差地别:下岗潮的主要承受者是60后,但是最早的一批民营企业家,差不多也是60后这代人。因此,说60后是承受苦难的一代人是正确的,说他们是拿到了时代红利的这代人也是对的。
因为,个体差异实在太大了。
金利斌的童年无疑是十分痛苦的。因为金利斌记事开始,赤贫就是他对这个家的印象:他的父亲是一个病包子,无法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果然,在1977年的时候,金利斌的父亲就因病因贫而离世。从此,金利斌体会到了何为“孤儿寡母”的生活。
其实在2020年代,这种孤儿寡母的家庭,生活一般也是很困难的。更何况在1970年代?所以,金利斌稍微长大以后,就去了当地的一家工厂当了工人,开始赚钱养家。这时候的金利斌对生活充满了憧憬——要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工人可是非常被人羡慕的职业。有铁饭碗、工人老大哥的说法。甚至那时候,人们对国企工人的热度,要远远大于对公务员的追求。和当下恰恰相反。
2、失业到创业
不过,到了90年代,很多国企因为经营不善开始破产。金利斌所在的企业也不例外。所以,金利斌遭到了裁员,失去了工作。这一年,金利斌24岁——正是血气方刚、身强力壮的年龄,似乎金利斌不当工人,还可以有很多其他选择。但是那时候,内蒙古地区的产业相对较少,所以,金利斌一度迷茫:怎么办?明天的路子在哪里?
无奈之下的金利斌,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他的母亲是依靠走街串巷卖小货把自己拉扯大的。自己大可以跟她母亲那样,做个小商贩。于是,金利斌在包头的市场进行了一番观察,终于发现:小食品的需求量很高。于是金利斌开始批发一些瓜子、零食,进行摆摊售卖。
其实很多事情是讲究天赋的。考清华需要天赋,做生意也需要天赋。金利斌无疑是具备商业天赋的人。金利斌发现:想要把瓜子这个产业做大,就得有垄断代理权。但是,这需要拿钱去申请。于是,金利斌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押在了这个项目上:这一刻,金利斌像一个赌徒。同时,金利斌也意味着没有了回头路。
或许,金利斌那时候,他的内心是颤抖的。
事实上,金利斌赌对了:金利斌拿到总代理权以后,两个月时间里,就发展了大量的分销商,获得收入四十多万——要知道,那可是90年代初期的四十多万。这一天文数字,在当时的包头地区,堪称神话。因此,金利斌一夜间实现了阶层跃迁——要知道,当时万元户的风头余热还在。
不过,豪赌起家,也给金利斌留下了致命的思想bug:那就是他最终的败落,其实也和豪赌有关。
3、不断扩张
商人和农民的思维存在巨大的差异:作为农民来说,往往考虑一辈子种地,考虑天长地久,而作为商人来说,任何项目都不是千秋万代的,都有一个兴衰起落过程。所以金利斌有居安思危的想法:那就是不能总靠瓜子这一个产业,还需要考虑去经营其他领域。于是金利斌经过一番摸爬滚打,以及一番曲折,终于到了本世纪初,金利斌已经成为包头地区很有知名度的生意人,还成立了商贸公司,打算把生意继续做大做强。
而这一切,在2004年,发现了变故。
这一年,金利斌进军洗浴行业。不过,这需要大量的投入资金。虽然金利斌是当地富豪,到手里的流动性资金有限。于是金利斌开始面向民间借贷,并许诺高利。金利斌认为,只要项目上马,一切债务都不是问题。但是,金利斌误判了形势:金利斌的洗浴中心消费水平太高,而当时包头人的消费水平主体较低。这导致金利斌的洗浴中心以入不敷出为常态。不过金利斌考虑自己家大业大,因此没把这点损失当回事,而且还深感自鸣得意:自己的民间借贷行为,可以让生意不断壮大——当然这个认知是错误的。可惜,没人能告诉金利斌这一点,也没人能劝说势头正盛的金利斌悬崖勒马。
恰好2006年,中国的股市一飞冲天。很多上市公司老板、股东都实现身价翻倍。这无疑急坏了金利斌——此时的金利斌可谓急功近利。他认为:如果自己的公司也上市的话,自己岂不是也可以……
于是金利斌集结五个亿的资金,建立豆制品生产基地,并打算让这个基地成为上市公司。但是这个项目也需要源源不断的集资。于是金利斌故技重施,继续面向民间借贷。由于此时金利斌已经是包头首富,所以信用很好。很多小生意人和体制内精英,都愿意借钱给金利斌。
不过此时的金利斌外债也到了让人吃惊的程度:因为单独是每天的利息,就高达五百万。这让金利斌不得不考虑拆东墙补西墙。而且,他的豆制品在市场上反响很一般——这意味着,金利斌已经无法偿还外债了。所以到2010年开始,金利斌的公司资金链断裂,到了2011年的时候,拖欠工人工资也成了常态。
深感无力回天的金利斌,于是在这一年,选择走了不归路。
终究是豪赌的心态,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