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她脚步未停!《黄河之水》新书发布会暨胡大白教育实践研讨会举办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史晓琪
5月19日,省内外教育界、出版界、文化界专家学者会聚黄河科技学院,他们是为《黄河之水》新书发布会暨胡大白教育实践研讨会而来,也是为教育而来。
《黄河之水》是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胡大白教授的人物传记,在生动描摹胡大白坎坷精彩人生之路、事业之路的同时,也记录了黄河科技学院3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高等民办教育的探索之路。
会上,80岁的主角胡大白教授还是那样富有激情,充满干劲,没有暮年之气。她说:“大家提出的真知灼见,拓宽了学校转型发展的思路。期待各位领导、专家经常来校指导,助力学校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地方名牌大学,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白手起家创办全国第一所民办高校
1943年出生的胡大白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创办了全国第一所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39年来,她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她的创业事迹、办学理念、教育实践,影响和激励了无数人关注民办教育、支持民办教育、投身民办教育,共同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黄河之水》由军旅作家刘标玖撰写、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出版,通过“天将降大任”“白手起家”“矢志办大学”“一切为了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着眼未来谋发展”“在擘画中前行”等章节,细腻生动地展示了胡大白胸怀国之大者、投身教育事业的卓越风采,刻画了黄科院人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
“胡大白先生不仅为中国的民办教育创造了一个奇迹,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曲折生动、感人至深的创业故事。她的故事感动了我,我流着泪仰望她的精神世界,并受到感染、鼓舞、激励,从中汲取了写作之外的精神力量。”刘标玖深情地说。
“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水滋养了胡大白先生绚丽多彩的人生,造就了她如滔滔河水一般的优秀品质。正如黄河水奔腾万里、奔流不息一样,她以远大的理想为指引一直行走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正如黄河水蜿蜒曲折而永不停歇一样,她虽历经磨难却一直保持着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正如《黄河之水》这本书的名字一样,胡大白先生以她如水般的柔情、温情、热情和豪情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佳话,创造了民办教育的典范。“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说。
郑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朱军评价,这部传记展现”了国家情怀“”教育理念“”责任担当”三个关键词,是对胡大白先生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和无悔追求的生动诠释和演绎。
为办好民办教育趟路子攒经验
“……凭玉壶冰心,杏坛执守;红烛春蚕,庠序躬耕。桃李不言,树人最乐,不舍昼夜仍兼程。观大水,叹浩无涯际,大音希声。”胡大白的学生、河南省文联原主席、河南省书协名誉主席杨杰为老师深情赋词《沁园春・观大水》。
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办教育。不到二十岁开始从教,胡大白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她所钟爱的教育事业。
“胡大白的教育实践,几乎涵盖了当代中国教育的各个领域,综合起来形成了这一位当代教育名家敢为天下先的创业史、实践史。胡大白将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和世界先进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教育实际,为新时代办好民办教育、促进教育整体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理论参照。“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建庄对胡大白教育实践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进行了分析。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刘忱感慨地说,教育界需要像胡大白这样真正爱教育、爱学生,关心国家和人类命运的“大先生”,形成一种对下一代的引导力量,引导他们做一个有信仰、有智慧、有技能的人。
苏州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一涛在他和团队对民办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黄科院成功前进的动力:爱党报国、敢为人先、尊重人才、尊重制度、厚德载物。
从黄河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
《黄河之水》新书发布会暨胡大白教育实践研讨会开始前,专家学者们参观了黄河科技学院正在举办的黄河历史图片展、黄河古籍展。
黄河历史图片展所展出的200多张珍贵历史图片,由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收藏家秦凌杰先生提供,涵盖国际国内知名摄影师、学者、新闻记者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中期,在黄河流域拍摄的景观、人物、历史事件和环境风貌等,其中不少照片是首次公开展出。
黄河古籍展展出了由收藏家范世锋提供的古籍缮本200余册,内容涉及明清以来与黄河相关的地理文化典籍、图集、以及黄河治沙论疏治水专著等。
参观结束后,来自北京的一位女嘉宾告诉记者,这次图片展让大家对黄河流域的各个方面有了系统了解,直观感受到悠远厚重的黄河文化,对饱经沧桑的黄河由历史上肆虐为患的害河变为造福人民的利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学生李家文激动地说:“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融入到幸福黄河的建设中去,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贡献科技治理的力量。”